暑期檔《三體》再掀螢屏熱,科幻劇如何成就長尾口碑效應?

2023-07-30     影視獨舌

原標題:暑期檔《三體》再掀螢屏熱,科幻劇如何成就長尾口碑效應?

這個暑期檔,電視劇《三體》陸續登陸多家衛視的黃金檔,重播周期貫穿整個暑假。夏天的晚間,觀眾打開電視可能就會看到《三體》的故事。

《三體》於今年1月15日登陸央視八套首播,並且同步上線騰訊視頻。劇集一經播出,就引發強烈反響。《三體》在豆瓣開分8.1,如今已經上漲到8.7,累計打分人數超過40萬,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三體》為何能實現長尾口碑效應?多輪播出之後,劇集如何做到「常看常新」?

《三體》播出的長尾效應

6月5日,《三體》率先登陸安徽衛視晚間黃金檔。此後,山東衛視、廣東衛視、浙江衛視、陝西衛視、廈門衛視、天津衛視、黑龍江衛視、東南衛視陸續跟播。8月24日重慶衛視開播之後,《三體》在暑期10家衛視的接力重播才到最後一棒。

綜合看來,《三體》能夠實現長尾口碑效應,主要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多輪播出累積龐大觀眾群體。《三體》首輪播出之後,僅在騰訊視頻站內的評分人數就超過220萬,這說明劇集已經觸達足夠廣泛的觀眾群體。

但是,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潛在的觀眾群體數以億計,並不是所有觀眾都能緊跟首輪播出的節奏。

比如,高考生無法第一時間追劇,暑期檔恰好彌補追劇時間,劇集由此獲得了更多的口碑反饋。

學生群體之外,其他年齡層次的觀眾也在劇集的多輪播出中加入追劇大軍。這些新「入坑」的觀眾為《三體》貢獻新的口碑反饋、熱議話題。

另外,《三體》在騰訊視頻YouTube官方頻道觀看已超過500萬人次。全球知名的IMDb影評網站上,《三體》獲得8.0的評分。《三體》成功出海,收穫海外觀眾不斷反饋的好評,是劇集長尾口碑的又一大助推力。

其次,粉絲的二刷效應。《三體》是看一遍難以發現全部精華的作品,劇集的內容蘊含豐富的物理、數學、天文、歷史知識。劇集的每一個段落都包含有豐富的信息量,追完這部劇,觀眾會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但是,每一位觀眾的知識儲備量不同,對劇集知識信息的接受度也不一樣。因此,粉絲重看《三體》會發掘更多的樂趣。

譬如知乎網友「三維世界的球」二刷《三體》之後,發現申玉菲(李小冉 飾)的檔案上寫明她是日本國籍。還有劇中大史(于和偉 飾)手機通訊錄對汪淼(張魯一 飾)的備註修改、K1303次列車是真實存在的車次等。這些細節的發掘,為觀眾構建出更加真實立體的「三體」世界觀。

微博網友「叮鈴鈴的貓窩」寫道:「小說影視化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如果劇本無法超越原著,那就照著原著拍。《三體》給予了很好的示範,已經開始二刷了。」

網友的積極反饋就是《三體》熱度的「燃料」,老觀眾不斷挖掘內容寶藏,這是構成劇集長尾效應的基礎。

《三體》為何能常看常新?

《三體》原著小說自2006年問世以來,逐步走出中國,享譽世界。《三體》小說影視化是粉絲們的夢想,但是原著中恢宏奇絕的幻想場面需要強大的影視工業支撐。中國影視行業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在藝術創作和製作技術兩個層面都獲得大幅提升之後,《三體》影視化的條件終於成熟。

《三體》劇集自今年1月首播以來,各大衛視之後的跟播未曾間斷,這部劇為何能做到常看常新?

第一,劇集對原著的「納米級」還原。原著的迷人之處在於構建了一個深邃遼闊的「三體」世界。劇集的主創團隊吃透原著精髓,將書中的描繪的名場面,以「納米級」的精度進行還原。

比如人列計算機,原著的描述紛繁複雜,考驗讀者的理科知識儲備。電視劇以動畫場景呈現,先是由三名秦軍戰士演練運算步驟,之後鏡頭一轉,映入觀眾眼帘的是三千萬士兵按照指令進行龐大的數據運算。

遠景是對人列計算機構成的龐大方陣的恢宏展示,近景是對運算中的個體人物的聚焦。畫面由遠及近,由大到小,實現了讀者多年來想像又無法得見的場景。

古箏行動的視覺呈現,更是嘆為觀止。納米飛刃以摧枯拉朽的威力切割了審判日號,大船猶如蛋糕一般被整齊分割。這樣逼真震撼的視效場面,不僅完美還原了小說的經典場面,也將國產劇的視效水準提升了一個層級。

同時,這些名場面中還有很多隱藏彩蛋。比如遊戲段落中有很多名人客串演出,製片人郭靖宇出演的紂王、作家江南出演的伏羲,這些隱藏彩蛋需要用心觀看才能發現。由此,《三體》具備了初看漸入佳境被視覺場面震撼,再看精雕細刻被細節所吸引的特點。

第二,電影化的視聽語言。《三體》中涉及三個時空:2007年的北京、三體遊戲、上世紀70年代的紅岸基地。三個時空構成了現實與虛幻、過去與現在,現在與未來的關係。

主創團隊以電影化的手法來打造劇集的視聽語言。三個時空在視覺呈現上,現代的北京是明亮、繁華的大都市,畫面鮮亮;三體遊戲跨越數千年的時間段,三顆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畫面呈現昏黃的末世感;紅岸基地的故事發生在五十年前,畫面色調偏於復古冷峻。

三個時空中的配樂也獨具匠心。導演楊磊和音樂團隊特意選擇符合時代感的音樂,現代的北京用流行樂,遊戲中的音樂則凸顯神秘蒼涼之感,紅岸基地的故事則用到了經典紅色歌曲。

三個時空、三種色調和曲風,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故事的整體,呈現出電影化的剪輯手法和視聽語言。主創團隊以嚴謹、細緻的製作態度,完成了這部國產科幻劇的破壁之作。

著名導演謝飛評價道:「我讚賞劇集編導、製片團隊的『以現實主義風格講述科幻故事』的創作方針。並祝第二、第三部繼續拍攝成功。」

《三體》的製作成功來之不易。出品方騰訊視頻進行了長達七年的開發與運營,劇本在開機前已經創作三年,先後改了二十多稿。主創團隊秉承忠於原著的創作基調,劇集的大場面和小細節都是嚴格遵循原著描繪來還原。

《三體》劇集正式上線之後,良好的口碑反饋形成長尾發酵之勢頭,衛視的多輪跟播證明精品劇的旺盛生命力。騰訊視頻不斷為《三體》刷新劇集標籤,證明平台具備打造和推廣精品劇的能力。

《三體》的播出成功,構成了一部劇集在市場中的正向循環態勢。這對整個電視行業都有積極的意義,科幻劇在當下還屬於鳳毛麟角的類型,《三體》可以視為科幻劇的一個起點,行業在今後應該會更加關注這一類型的成長與發展。

【文/崔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264d5363454c7febdb4d8dd43ca4b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