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費盡心思討好武則天,卻因口臭遭拒,憤而寫下一詩成千古名作

2022-03-06   生活幸福

原標題:美男費盡心思討好武則天,卻因口臭遭拒,憤而寫下一詩成千古名作

聞說,這武周皇帝向來是喜歡才華橫溢的美男子,在她執政期間,極為惜才,有能力之人基本上都不會被朝堂所錯過。所以在這期間,眾多的有才之士都紛紛前來大展才華,只為求得武周皇帝的青睞。不過,想要入武周皇帝的法眼,倒也不是一件那般簡單的事情,武周皇帝的要求很高,並不單單是對其才華有著高要求,在儀表等各方面也都是要兼顧的。

論說這儀表堂堂,倒是有不少的男兒符合此項,倘若再加上個才華橫溢,能夠達標的男孩子便也就少了許多。當時,聚集在文學館和崇文館中的才子文人可謂是數不勝數,其中病有這麼一位男子,不僅生得儀表堂堂,而且身材十分的高大,加上本身也很有學問,為此在當時相當受武周皇帝的喜歡。

此人名為宋之問。

宋之問倒是個有心思的人,頗有幾分攀附之意。雖說在仕途上比較順暢,而且還憑藉著自身的本領獲得了一個文學侍從的職位,平日裡也經常在武周皇帝身邊伴駕隨侍著,但這宋之問到底是不知足,只想著如何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如何讓武周皇帝更加青睞於自己,妄想著成為武周皇帝的「近臣」,於是便處處討好這武則天,想著有朝一日被武則天看上。

宋之問很會拍馬屁,在武則天身邊伺候之時,總是能夠把握住機會,大顯自己的才華,他所做的詩篇中,大多數對武則天的奉承,讚美,倒也讓武則天很是欣喜,當時還將自己的錦袍賜給了宋之問,而宋之問也正是如此得寸進尺,萌發了不該有的想法,為此才有了後面的那個故事。

當時,在武則天身邊當「近臣」的人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兩人,這兩個人憑藉著武則天的寵愛,平日裡倒也是因此沾了不少的光。宋之問一步步地討好著武則天,最後混到了奉宸院當值。這奉宸院裡的美男子倒也是不少,像宋之問這般的男子混在其中,倒也不是什麼顯眼的人了。不過,宋之問倒也是沒有放棄,為了討好武則天,他還專門為武則天寫了一首情詩,自此自薦——

「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不得不說,可真是要令人大嘆一句:好傢夥!

在這一首詩歌當中,宋之問直接將這武則天比喻成那天上的明河,可望而不可及,但是自己的內心卻希望親近於她,由此可見,其心之誠。武則天倒也是明白這首詩歌的意思,不過,她的理由也相當簡單,「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武則天和自己的臣子崔融表示,這宋之問固然是好的,重點就在於他有口臭啊!

說來也是有些好笑的,宋之問費盡心思想要討好武則天,可是最後卻因為自己的口臭而被拒絕,不過武則天也沒有當面和宋之問說明這個原因,畢竟,這也是掉人臉面的事情。崔融便只好當了個中間人,委婉的將這個原因告訴了宋之問。

這下可好,宋之問知道了自己為何會被武則天拒絕,心底倒也是難以接受的了,可是自己的口臭又沒有辦法改變,最後只能作罷,原來那番討好武則天的心思,也便隨著時間慢慢消散了不少。

說實話,宋之問本就是個品性不佳之人,內心貪圖富貴,功利心極強,光憑這一點,想來也是武則天不太喜歡的,即便是當初真的到了武則天身邊當「近臣」,怕也是落不得什麼好。在武則天離世之後,宋之問也被貶嶺南等地,不過。他的小人之心倒也是沒有消除,總是想著如何攀附權貴,讓自己一步登天。可是這種小心思其實很容易便會被人察覺,宋之問自然是不受待見的,最後,在被貶之地,宋之問還曾寫下了一首千古名篇——「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只是,宋之問最後依舊是沒有逃過被賜死的結局,官場沉浮一生,愛慕虛榮,貪名圖利,終究是將自己送上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