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很快你就要奔赴軍營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了。參軍,就意味著吃苦,你怕嗎?」「爸,爺爺和您都不怕,我怕啥?選擇入伍就是選擇責任與擔當,保家衛國,吃點兒苦不算啥!」「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
7月30日上午,在孟津縣麻屯鎮新藝花城小區內,一對父子的真情對話穿過綠意盎然的院子,飄散在熱騰騰的空氣中。
對話的,是退伍老兵喬志奎和他的兒子喬俊傑。
22歲的喬俊傑,今年畢業於焦作大學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去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前不久,他順利通過國家直招士官的體檢和政審。
提起參軍的初心,這名帥氣的小伙子笑了:「爺爺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孫輩有人參軍。我那時雖然小,但一直默默地把他的話記在心裡。」
喬俊傑口中的爺爺,名叫喬清和,偃師市府店鎮夾溝村人,是赫赫有名的「皮旅」老兵。
喬志奎介紹,父親7歲就成了孤兒,被送到舅家寄養,10歲給地主當長工,打柴放羊。1937年參加革命,父親跟隨皮定均司令員在豫西創立抗日革命根據地,擔任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政治偵察隊隊長,九死一生,屢立奇功,與皮定均結下了深厚友誼。後來,父親又隨皮定均參加解放戰爭、西南剿匪、抗美援朝。他的故事在《皮定均中將》《皮定均傳》等多部書中均有記載。
「四四年(1944年),在豫西工作組,立一等功一次;四五年,立二等功一次;四七年,孟良崮戰鬥,立大功(特等功)一次;四九年,西北戰役,立三等功一次;五零年,西南剿匪,立一等功一次;五二年,在松江省密山縣,立二等功一次……」
說話間,喬志奎小心翼翼地從書房拿出紅布包裹的喬清和的各種榮譽獎章、證書,擺放在桌上。喬清和在戰爭年代共計榮立大功(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被授予人民英雄榮譽稱號兩次,獲得解放獎章一枚,獲得朝鮮榮譽勳章及證書一次。
在喬志奎的錢包里,還珍藏著父親和皮定均等人的照片。
「這可是我家的傳家寶,父親一生對榮譽看得很輕,從不計較得失,性格耿直,為一家幾代人樹立了榜樣。」喬志奎說。
家國情懷,世代傳承。記者了解到,喬家一家三代有9名軍人,其中包括喬清和及他的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兩個女婿、一個外孫女、一個孫子。
喬志奎從小跟從父親在部隊大院長大,1976年入伍,服役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後根據國家需要,轉到銀川機動雷達測量部,1987年轉業到洛陽。
2013年9月,為紀念抗戰勝利68周年,喬志奎一人騎單車從洛陽出發,沿著父親喬清和當年跟隨皮定均司令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的路線,途經偃師市、鞏義市、滎陽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汝州市、伊川縣等地,尋訪「皮旅」老兵的抗日足跡。後來,他又兩次奔赴太行山,前往新鄉輝縣南平樂村、安陽林州市郭家園村(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的組建地)拜訪。
喬志奎說:「有國才有家。父親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說,他們這代人戎馬一生,為新中國成立做出了貢獻,希望他的兒子、孫子們能參軍入伍,保家衛國。俊傑入伍,也算完成他的心愿。」
「入伍後,我要向爺爺學習,用一枚枚閃亮的軍功章報效祖國,報答家鄉!」喬俊傑邊撫摸著爺爺的軍功章邊說。
來源:洛陽日報
記者:常書香 實習生:高 航
覺得不錯,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