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悶熱的天氣雖還在持續著,但時間的指針已經開始向秋天邁近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就要到了。初秋之時,氣溫還不會有明顯的下降,畢竟伏天還未正式結束,但雨水天氣會漸漸變少,環境的濕度會慢慢從潮濕轉為乾燥,很多禾穀、果實開始成熟,人們即將迎來幸福的收穫。
立秋作為四立之一,是秋天的開始,所以從古時起就倍受人們重視,為了能迎來大豐收很多地方的人都會在立秋這日祭祀土地神,還會通過放風箏、放孔明燈來祈禱今年有個好收成。而且還會特別重視立秋時的飲食,講究貼秋膘、啃秋瓜、吃豆子,代表著迎接秋天的到來,順時而食,健康平安。明日就是立秋了,按照老傳統一定要記得「啃三瓜,吃兩豆」,為身體打好基礎準備入秋。
1、西瓜
在南方很多地區在過立秋這天都講究「啃秋瓜」,而這個「瓜」大多都是指西瓜,因為西瓜汁水豐富,也是偏涼性的水果,在相對炎熱乾燥的初秋食用,能夠很好的消暑降溫、緩解秋燥,所以人們就會在立秋這天買西瓜來吃。
但是入秋後吃瓜,儘量就吃常溫的西瓜,千萬別再碰冷凍的西瓜了,不然會太過寒涼刺激到脾胃,尤其是腸胃比較弱的女性朋友和家裡的小孩、老人,適量的吃一些瓜就好,不要貪多。
2、茄瓜
俗話說「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既是瓜又是果的茄子正是初秋的時令蔬菜,它的水分足,營養高,口感也是特別好,吃起來和肉一樣。而且茄子的肉質綿柔很吸湯汁,吃起來就會越吃越香,妥妥的「下飯神菜」,用它來貼秋膘最是適合。
推薦菜譜:【蒸拌茄子】
食材:茄子、大蒜、蔥、干辣椒
第一步:茄子去蒂,清洗乾淨放入蒸鍋里大火蒸二十分鐘。
第二步:切蒜末、蔥花,放入碗中加一勺干辣椒段、一勺芝麻、一勺辣椒粉,澆上熱油激發香味。
第三步:碗中倒入三勺生抽、兩勺香醋、一勺蚝油、半勺白糖,再加適量鹽和雞精攪勻。
第四步:茄子蒸好晾涼撕成茄條,澆入調好的料汁抓拌均勻,即可裝盤。
3、冬瓜
這冬瓜雖說帶了個「冬」字,但其實它是成熟於夏末秋初的果實,立秋時天氣逐漸偏向於乾燥,多買些高含水量的冬瓜做著吃,滋潤又滋補,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推薦菜譜:【紅燒冬瓜】
食材:冬瓜、小米椒、蔥、蒜
第一步:冬瓜去皮洗凈,切去冬瓜瓤再切成塊,另準備蒜末、蔥花和小米椒圈。
第二步:碗里放一勺蚝油、半勺白糖、半勺老抽,再加適量鹽、雞精,倒入少許清水攪勻。
第三步:炒鍋燒油,倒入蒜末爆香,倒入冬瓜翻炒三分鐘,炒至微軟盛出。
第四步:重新起鍋倒油,放入三勺白糖,再加半碗清水,小火熬至白糖融化,倒入冬瓜翻炒上色。
第五步:冬瓜里倒入料汁,燜煮三分鐘,炒至變軟後轉大火收汁,放入小米椒和少許胡椒粉,炒勻出鍋撒上蔥花。
1、綠豆
俗話說「立秋吃豆,營養長壽」,豆類的營養價值高,特別是蛋白質含量很高,食用後能很好的增強免疫力,而夏秋這兩季最適合多吃的豆子一定非綠豆莫屬。
綠豆味甘性涼,在炎熱的夏天和初秋食用,能很好的消暑熱、解秋燥,讓身體更舒服的過秋天,所以這立秋後也要記得多用綠豆熬湯喝。
推薦菜譜:【綠豆排骨湯】
食材:綠豆、排骨、蓮子、生薑
第一步:綠豆淘洗乾淨,加水泡兩小時,蓮子也提前用水泡著。
第二步:砂鍋里倒入綠豆,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用小火燉煮十五分鐘。
第三步:排骨洗凈放入冷水鍋里,加薑片和料酒,焯水煮至變色後撈出。
第四步:把排骨和蓮子放入綠豆湯中,燉煮二十分鐘,加適量鹽攪勻關火出鍋。
2、長豆角
立秋所處的八月正是長豆角大量上市的時候,這時候成熟的長豆角口感鮮嫩,營養價值也正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以及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
吃起來能很好的增進食慾、助消化、健脾胃,也能去燥解乏,對身體健康多有好處。而且等到進入深秋後,這長豆角就難以吃到了,所以趁著現在還是要多吃一些。
推薦菜譜:【豆角炒蛋】
食材:長豆角、雞蛋、大蒜
第一步:長豆角掐去頭尾,洗凈後切成碎丁,另將大蒜切片備用。
第二步:將三個雞蛋打入碗中,打散備用。
第三步:起鍋燒油,倒入蒜片炒香,放入豆角丁翻炒至斷生,撒適量鹽炒勻。
第四步:豆角淋入蛋液,等蛋液燒至微微定型,翻炒均勻,淋上一勺生抽翻炒後即可出鍋。
進入立秋後,就要記得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和睡眠狀態了,很多人在晝長夜短的夏天裡習慣性的晚睡、熬夜,但在立秋之後儘量就要減少熬夜,早睡早起了,不然身體在秋天裡的疲乏感會加重,而且還會容易有秋燥的困擾,早睡對體內的各器官都比較好,在秋冬天也就不會常出現健康問題了。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