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範圍雨雪又將來襲:南方也有!捅了寒潮窩?冷空氣進入兩廣福

2023-12-10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更大範圍雨雪又將來襲:南方也有!捅了寒潮窩?冷空氣進入兩廣福

華北、黃淮地區迎來今年冬季首場大範圍雨雪,這也是不少地區入冬以來的首場降雪,按照雨雪分布數據來看,我國山西、河南等4省有明顯的暴雪。

而且,還有更多的雨夾雪出現,分布在山東南部及山東半島、湖北、安徽、江蘇等地,都說明了中東部大範圍雨雪發展強盛,從衛星雲圖都可以看到,雲層覆蓋力很強。

當然,本輪在寒潮的影響之下,我國南方也出現了降溫,冷空氣進入了廣東,廣西,福建等地,並且0度氣溫線在寒潮之下,也南壓了不少,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到湖北中部至蘇皖北部一帶,所以,寒潮的持續影響大家要注意。

然而,在這一波之後,下一波的雨雪,冷空氣也是「無縫對接」出現。

在12月13日到16日,我國新一輪的大範圍雨雪再次出現,而冷空氣的走動必然也會連續進入,與本輪的寒潮是一樣的,冷空氣在我國北方發展為主,引發大範圍的雨雪出現。

就如在12月14日的時候,南方的暖流不斷往北移動,然後北方的冷空氣也在南下,在內陸氣旋的影響之下, 冷暖氣流在我國華北,黃淮等地形成對接,直接雨雪的出現,並且相對於本輪來說,範圍更加的大——也就是說更大範圍的雨雪又要來了。

按照氣候中心在12月14日到15日的雨雪分布情況可以看到,我國華北,東北出現大面積的雨雪,而且長江流域的「雨夾雪」跡象也在出現,從降雪的分布情況來看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山西,河南等地14省市區都有雨雪分布,覆蓋範圍的確是極其廣泛。

當然,南方的雨雪也有,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東部、貴州以及江南北部有雨轉雨夾雪,具體主要是根據水汽的變化,看看後面覆蓋範圍有多廣泛。

但相對來說,在12月13日到16日這一波大範圍雨雪之中,範圍是廣泛很多,而且,在這個時段,還有寒潮影響,在雨雪,冷空氣的配合之下,可能更加的冷。看到沒?捅了「寒潮窩」了,12月中旬幾乎都要在寒潮時間段度過了。

而且我國氣候中心在中期數據之中,已經明確說明了——在12月14日到17日,是寒潮將影響我國大部,中東部氣溫先後下降8~12℃,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4℃以上。

預計在12月18日前後最低氣溫0℃線可南壓至貴州至江南北部,如此偏南,主要是因為寒潮的連續影響,出現了「疊加效應」,所以,南方的確不少地區也有可能迎來今年入冬以來的首場降雪過程。

當然,很多人可能看得比較混亂,我簡單整理一下。

本輪寒潮——繼續發展,但雨雪過程預計在12月11日就結束了,減弱消失。

下一波——從12月13日,也就是在本輪雨雪後,暫時休息1天,再次發展起來,一直持續到12月16日。

雨雪較強的時段是在12月14日、15、16日這三天左右,重點區域還是在北方。而南方也有,但分布範圍不大,較小,南方高海拔地區可能更加容易降雪,而就是在這一波雨雪發展的時候,同步出現了新一輪寒潮。

在12月14-17日,我國將有一波寒潮,而且冷空氣將會再次進入沖入我國兩廣福等地。

例如:廣東韶關,在本輪冷空氣影響之下,氣溫出現了6度左右的下滑,但是在下一波寒潮襲擊之下,降溫更強,在12月16日的時候,最高氣溫僅13.7度,過後預計還可能在寒潮影響之下,氣溫繼續保持較低,而一直要持續到12月20日後,我國才會進入升溫的情況。

所以,在12月中旬基本上就是冷空氣影響時段,雨雪也是間歇性發展,這下應該明白了吧?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如此寒冷的冬季,是不是冷冬要來了?

還是那句話,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並且短期之中的數據也不能說明什麼。

加上從已知數據來看,今年秋季以來,我國北方氣溫異常偏高,多地冬天集體「遲到」,這說明了厄爾尼諾的發展可能在引發更暖的狀態出去,何況我國根據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等多重效應,初步判斷今年冬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將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2023年12月)偏暖,後冬(2024年1月至2月)接近常年,北方出現暖冬機率較大。

所以,暖冬的機率較大,大家不要因為一時半刻的寒冷,極端性寒冷,就說冷冬了,這兩者沒有什麼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03a49578e8963c0bbc6683df547af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