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越是被父母偏愛的子女,往往越是不孝順

2022-04-09     城東李公子

原標題:說實在的,越是被父母偏愛的子女,往往越是不孝順

01

看過一個讀者的留言,用簡短的幾句話講述了自己的人生。

從小到大,聽媽媽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你的兄弟姐妹,有困難了你不幫誰幫?」

輪到自己有困難的時候,媽媽還有話:「人家都有一家人,各有各的日子過,自己想辦法解決」。

所以從小到大,家裡、兄弟、姐妹只要有事都會找他要錢,但他有困難只有自己撐。現在可好,兄弟姐妹都有錢了,相親相愛的不得了,就他一個窮光蛋沒人理沒人問,都是不聯繫的。

即使兄弟姐妹之間存在個性衝突,階層差距,但真的是導致不和的主因嗎?從來都不是,父母偏心才是主因,可惜大多數父母都還渾然不覺。

還聽過一些「親歷者」的真實體驗:

「父母偏心是天生一輩子都會持續的,永遠不會改變,活到中年,這種陰影才逐漸好些,現在想明白了,好好愛自己吧!」

「我媽對我姐的溺愛跟對我的刻薄,一想到就會掉淚,甚至我經常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要不然親媽怎麼會如此嫌棄我,用最惡毒、最髒的話來攻擊我。」

字字誅心。

講真,父母的偏愛,從來都不是愛,而是私心,某個孩子恰好填補了他們內心的缺失部分。

偏心,嚴重偏心,在我自己的身邊也有許多例子,兄弟倆,但是父母從小都偏愛、溺愛他的哥哥,以至於讓弟弟性格扭曲,特別的偏執,對哥哥有仇恨心,因為覺得是哥哥奪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

在很多的夜裡,一想到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30多歲的人了還會莫名流淚,被父母貶低、謾罵的那些話,想起來就有真實的絞痛感。

終其一生,都在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是難以言喻的一種酸楚。

02

之前老家有個老人去世,鬧得鄰里皆知,有人說老人是因病去世,但知道實情的人,都知道是被小兒子氣的。

老人從小就偏心小兒子,是那種沒有底線,沒有原則,沒有判斷的偏向。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供著小兒子先吃,如果大兒子敢偷吃,准有棍子伺候,打到腿斷都不帶有一絲的心疼。

哪怕是小兒子不喜歡吃的,吃夠了的東西,老人也會藏起來,勸小兒子,等想吃的時候再吃。

但是家裡有什麼活,都會招呼大兒子,干好了沒有獎勵,干不好只有打罵。至於其他方面的偏心,那更是自然的。

等到小兒子長大,對老人只有索取,成家以後還跟著妻子一起打罵老人,給錢就是好父母,沒錢給就打罵。直到老人得病,那種冷漠,更是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一分錢不出,一次面不露。最後養老送終,披麻戴孝的都是大兒子,包括出殯那天小兒子都在跟朋友喝酒打牌。

說實在的,越是被父母偏愛的子女,往往越是不孝順。其實仔細觀察,身邊大多都有這樣的例子,有根據。

比如捷爾任斯基說過的:

「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長成就會墮落,成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

因為父母的偏愛,讓他們習慣了索取和享受,逐漸喪失道德、綱常倫理和良心,覺得什麼都是應該,最終變得冷漠冷血,極度自私。最關鍵的是什麼?這種釘在骨子裡的自私和冷血,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甚至把外人都看得比父母重要,當父母不中用的時候,外人稍微給他點甜頭,醜陋的嘴臉馬上表現出來。

凡事有利有弊,有些人雖然不被父母偏愛,童年是不幸的,但也獨立、堅強、勇敢、自主,最重要的是懂得感恩,知道沒有誰是應該對他好的,所以對別人的好,會有一份特別的感激心。

雖然別人並不需要他的回報,但是他可以用自己的心性證明,是一個值得信任與依賴的人,不像那些被父母偏愛的孩子,永遠喂不熟。

有好處給的時候,什麼都好,沒有好處給的時候,馬上變成仇人。

03

一碗水端平,或許這很難,畢竟很多的情況、條件、環境不同,但至少也該能做到差不多,自己有所判斷,有所選擇。

先把孩子教成人,再盼成才,如果連人都不成,何談成才?做人的根本,就是有一顆感恩的心,禮義仁智信。

自私的父母,哪怕再愛子女,再偏向子女,這種愛也是自私的,只能教出來自私的子女。所以不是孩子坑害了父母,是父母先毀了孩子,又毀了自己。生二胎,本意是給孩子留個親人,結果因為自己的偏心,讓子女多了個真正的仇人。

有許多父母的偏心,帶有一種很現實的私心,比如對某個子女,多給他們一點愛,是希望他們將來能為自己養老送終,或者實現自己的不勞而獲。

然後失去判斷,失去選擇的偏向,最終毀掉了孩子,將其教育成一個極度自私和冷漠的人。

偏心,這對孩子來說得是一件多殘忍的事情,在父母那裡找不到存在感,受傷受挫的時候,只能一個人躲在牆角,還不敢哭出聲來。

再看著自己的兄弟姐妹可以撲進父母的懷裡那樣任性、放肆,很容易有心理上的扭曲,只覺得自己的東西,被奪走了。

所以對孩子要有正向的愛,不是批評就代表冷漠,哪怕你不要求他對自己孝順,也有責任將他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fe5bbd4b2f598c9ba770205cee7c6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