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與華為都在各自領域引領行業和產品創新的方向。本次合作,雙方基於各自的核心競爭力,秉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創新共建』的原則,在戰略發展、數字化轉型、企業大學、智慧園區及智能家居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元化的戰略合作。今天協議的簽署是新的號角、新的啟動,希望綠城和華為雙方團隊能把合作成果在實際項目中切實落地,加強在雙方集團各個領域的全方位相互學習和交流。」
8月25日,綠城中國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暨諮詢合同。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總裁張亞東與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郭平出席儀式並見證了協議簽署。張亞東所說,可以看做綠城正在探索房地產運營模式的轉型。
實際上,不禁是綠城,萬科、恆大、碧桂園等知名房企都在探索房地產的未來,不過未來都是不確定性的,無論住宅服務還是造車,看起來都不如原來的拿地蓋樓賺錢快。
這其中考驗的就是各家的眼光和能耐了。
不得不說,綠城這次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夥伴。
特別是在智能化社會即將來臨的今天,綠城能與華為達成合作,無疑是對未來的成功多了一份保障。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有顏值的綠城和有技術的華為從相識相知到相伴,離不開雙方團隊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本次戰略合作協議,對於華為和綠城雙方,都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一個新的起點。未來,華為和綠城將會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在更多的層面和更多的領域,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生活服務。」
這次兩家公司簽約以「建設智慧園區,連接美好生活」為主題。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現有5個智慧園區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實質性合作。華為基於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新ICT技術,依託可運營的智慧園區數字平台實現各種智慧生活場景。
據說兩家公司在2018年就展開了合作,而在以後,雙方更是要「以科技賦能住宅,推進智慧園區項目落地,共創未來智慧生活」。
「我一直勸身邊的同事這兩年不要買房,因為近兩年的房屋質量是最差的,維權潮會在這幾年出現。」
在2018年,記得綠城房地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軍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有個「驚人」判斷,他說:
「我個人並不想說自己的同行,吐槽某企業又出了多少問題。接下來,大家都會出問題,包括萬科、龍湖等都可能會進入一個很困難的時期。不是說企業或行業出問題了,而是我們的生存環境在惡化。」
當時就對綠城刮目相看,我覺得這個事比當年綠城、融創那事有意義多了。
而看看今年的房地產情況,我們就會明白什麼是預見性的企業家。
8月26日,在龍湖集團2019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一位自稱是龍湖長沙業主的男子在現場哽咽落淚道:
「……我不得不來,我想問一下吳女士 (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您是不是已經知道龍湖在長沙是維權的代名詞?龍湖在長沙的樓盤都在維權,無一例外。你知道不知道龍湖僱人打我們?您知不知道龍湖新風(音)系統的進氣口和燃氣出氣口只有五十公分,吳女士,我很欽佩您,我聽說您是因為您買房子不滿意才創辦了龍湖,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成這個樣子,真的,我不知道,不知道為什麼會成這個樣子(哽咽),我跟龍湖溝通多少次……」
台下的人激動不已,而台上的人表情不變,如今再對照李軍的「預言」,不禁讓人唏噓。
根據第三方數據,龍湖長沙某項目在2017年12月開盤,2019年6月交房,出售時均價為每平方米1.4萬元。現在,該樓盤價格目前回落到每平方米9千餘元。
而這不是龍湖第一次出現質量問題了。在青島、上海等地,龍湖業主都出現了維權的情況。
依稀還記得,吳亞軍當初在重慶創辦地產公司,口號就是「建出來的東西不被人罵」,唉,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
一葉知秋,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龍湖問題的背後是負債率和現金流的問題,據其中報顯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龍湖集團總負債達4554.98億元,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37.84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三成。
嗯,想想萬達前兩年在做什麼。女首富與男首富難道有什麼區別?
其實不僅僅是龍湖,其他房企的質量問題也不少見,而想想我們現在住的房子,能使用多少年?
細思極恐啊。
再聯繫任正非、馬雲、曹德旺和董明珠等企業家的言論,再看看政策環境,房地產的遊戲真的到了一個新階段了。
最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房子是上升通道還是下降通道,現在要不要買房,自己下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