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庫釣底坡道多,坡度大的情況下,怎麼打窩、調漂

2023-07-05     蘭花水墨盡千年

原標題:湖庫釣底坡道多,坡度大的情況下,怎麼打窩、調漂

湖庫釣,是不少淡水野釣釣友的終極愛好,其實原因倒也很簡單,有大物,能釣大魚,其實這也是很多釣友,對漁獲的心理歷程;剛開始是能中魚就行,到後來的有條大物就好了,到後來的就只想釣大傢伙,倒不是說釣魚人有多貪心,對漁獲的價值有多渴望,純粹是和大魚博弈,幾個回合之後,干翻大物,溜上岸之後,這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很舒服罷了。

要說湖庫釣,比較常見的一種地形,就是坡底,其實這倒是沒什麼奇怪的,因為大水面水域,水底常見被沖刷,時間越久,就越容易在這些近岸,沖刷成坡度比較大、外衍距離比較長的水底地形,這種地形對魚來說,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因為水流沖刷、底泥堆積,多會在深淺水交匯處,形成斷斷續續的坎,一般有經驗的老鳥,會喜歡在這種坡道近坎的位置打窩、守釣,往往效果都很不錯,但是有的坎離岸近還好說,有的坎,則離岸很遠,用長竿都很不容易打到坎邊,就要面臨這麼一個問題,坡道上怎麼打窩,怎麼調漂?

為什麼有這種顧慮呢?因為坡道不容易留滯鉤餌、窩料,如果坡度平緩,勉強還能留住餌料,可是坡度一大,比重大一些的窩料、釣餌,很容易滑落到坡底去,窩料都停不住,根本就談不上怎麼停魚、誘魚、聚魚了,但是要真說沒辦法,到也不盡然,有兩個方法來應對,正常情況下,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1、軟料打窩是首選,軟料沉底後,再使用顆粒打窩;窩料在坡道上容易受重力的影響,會滑落坡底,一方面是因為坡度大,最主要還是摩擦力係數低,我們可以用軟料作為先打窩的窩料,用打窩器、打窩袋之類,圍繞著釣點投放窩料,這樣雖然也會有一部分窩料滑落坡底,但是能駐留大部分窩料。

2、必須集中打窩,窩點之間間隔不宜太近;在使用軟料鋪底後,然後用打窩器、打窩袋、打窩船等打窩工具,多打窩點,但是窩點彼此之間距離近一些,大約30厘米就足夠了;這樣仍然避免不了少許窩料滑落,但是還是能停駐一大部分窩料,尤其是靠近岸的位置。

3、補窩的時候,儘量朝上補;既然有打窩,自然就有補窩,在補窩時,將窩料朝近岸方向,也就是坡道朝上的位置,多補窩料,這樣雖然和釣點有一定偏差,但是還是會有相當比例的窩料,滑落到釣點附近,這樣也有極好的補窩效果。

其實在實戰中,有坡度的水底,坡道並不是很光滑,大多都有淺層的淤泥,只要一次不是打太大數量的窩料,少次、頻打,還是有很大機會把窩料駐在釣點附近,雖然費一些功夫,但是實際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那麼在坡道調漂,又有哪些值得說道的地方呢?

1、調漂時不拋滿竿,在坡道施釣,不注意控制,隨便拋一下就是滿竿,在平時拋八分滿,在坡道上就是滿竿,這是物理和地理特性導致的;如果非要在這裡釣魚,那麼調漂時就拋5粉,最多不超過6分,這樣考慮到坡度的因素,其實也就八九分滿了。

2、不要帶鉤調漂;帶鉤調漂,在精找底時,必要要帶餌,但是坡道調漂,在帶餌的情況下,釣餌滑落,那麼釣目勢必會發生變化,較真的話,驗證之釣目變化原因,這就樂子比較大了,這樣的話,還不如不帶鉤調漂,最後再帶子線,掛餌,在近水試一下壓目,然後留出預估釣目,這樣雖然有1~2目的誤差,但是在實戰中足夠了。

3、建議使用大浮力橫截面較大的棗核漂,這樣調目可以放低一些,可以減少水流對漂組的影響,我們調目放到5目、6目即可,漂也能站穩,又不用因為庫釣餌大、餌重,需要高調目才能平衡釣目;同時,也能避免,因為調目太大,上浮的力量太大,這樣魚在吃口時,很容易被這股力量拖住,吸食入嘴時,就成了人為的阻礙,很容易導致,能刺魚,但是刺不穿魚,魚會提前脫鉤。

總結,在坡道打窩調漂,需要更細心,也更有耐心,比如在使用子線這個問題上,因為有坡道的水底,子線觸底之後,因為水線不是垂直的,所以過度強調子線是不是緊繃,其實是沒有意義的,而魚群在這種地勢覓食的時候,也不會符合拱底、觸底等狀態,所以釣目偶有誤差,其實對實戰效果並不影響,過於較真,反而沒有什麼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e37b3bc7739737d5b9568e0835830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