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要面對的,是AI+核武?

2023-10-12   AI狐頭條

原標題:哈馬斯要面對的,是AI+核武?

原創 | 虎嗅APP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齊健

編輯 | 廖影

頭圖 | 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10日晚,以色列軍方表示,第一架載有美國武器裝備的飛機降落在以色列內瓦提姆空軍基地。但目前以軍沒有具體說明這些武器裝備的用途。

美國的盟友們遇到戰爭危機時,總是前腳開打,後腳美式裝備就運到。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3億美元的對外軍事融資(FMF)。2016年美國和以色列簽署了一項為期10年的備忘錄(MOU),從2019年到2028年,美國將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380億美元:其中330億美元的FMF加上50億美元的飛彈防禦撥款。

雖然美國對盟友防務的支持,一貫地「慷慨而及時」,但巴以衝突和俄烏衝突明顯不同,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並不需要內塔尼亞胡四處遊說尋求支援。對於以色列來說,北約盟友的軍事支援,就像中國人紅白喜事上的「隨禮」,也就是表表心意罷了。

外媒US News & World Report在一篇報道中,曾將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列為全球第四,僅次於俄羅斯、美國和中國。

在線軍事實力調研平台Global Firepower (GFP)在2022年初發布的國家軍事實力排名中,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在140個國家中排名第18,在中東地區,以色列排名第四,在埃及(第12位)、土耳其(第13位)和伊朗(第14位)之後。

以色列各項軍事實力水平圖

軍事實力排名其實很難直接評估,但以色列的軍事科技實力,一直是公認的全球領先。在以色列強大的軍事科技面前,哈馬斯的5000多枚火箭彈,雖然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對於正常戰爭來說,其實也就像是原始人的刀劍和石頭。

AI V.S. 人類

本輪巴以衝突的最開始,面對5000多枚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平民似乎並沒有特別慌張,網上流傳的火箭彈襲擊視頻顯示,多數火箭彈都被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成功攔截。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哈馬斯發射的飛彈

「鐵穹」系統是以色列開發的一種移動式防空飛彈系統,旨在攔截短程火箭和炮彈。自2011年起投入運營,已成功攔截了大量來自哈馬斯和其他恐怖組織的火箭,目前已服役十多年,是以色列早期人工智慧技術在戰爭中最有代表性的應用。

除了飛彈防禦系統,以色列還為其主戰坦克、裝甲車安裝了一個小型的智能防禦系統——「戰利品」。該系統可以利用迷你雷達檢測接近的彈藥,發射攔截飛彈,對其進行直接打擊。

以色列披露的數據稱,從2011年開始,裝備有「戰利品」防護系統的梅卡瓦坦克未曾被巴勒斯坦的軍事勢力擊毀過。這一系統在各種環境中,無論是城市、開闊地還是森林,都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攔截能力,成功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特別是在2014年的都市戰中,這一尖端技術幫助以色列坦克有效地阻擋了眾多飛彈和火箭的攻擊。

梅卡瓦坦克

除了主動防禦以外,近年來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很多軍事行動中,還多次出現了由AI決策和實施的襲擊。

2021年,以色列國防軍在一次為期11天的軍事行動中全面投入了AI定位的火箭發射台,以及大量無人機。以色列軍方將這次巴以衝突描述為「歷史上首次大規模運用人工智慧的戰事」。

加沙地區人口眾多,哈馬斯的目標通常隱藏在居民區,他們的火箭發射器在發射後迅速隱蔽,給以色列軍隊的打擊時間非常有限。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以色列軍隊利用了多年積累的數據、衛星圖像、監視設備、通信攔截和情報來源,為前線士兵提供了全面的戰場數據分析。

在2021年的那次巴以衝突中,以色列的8200情報部隊在加沙使用了代號為「鍊金術士」「福音」和「深度智慧」的AI技術。

「福音」系統能夠自動分析軍事情報並為指揮官提供戰場策略建議,這些建議再與實際戰場情況相結合,確定最佳打擊目標,並將這些數據傳送到前線的每個單元。「鍊金術士」系統則預測士兵和部隊可能遭受的襲擊風險,並通過通訊設備為士兵提供實時警告,同時也收集士兵的反饋以評估下一次可能的襲擊。「深度智慧」系統則專門用於繪製加沙地下哈馬斯隧道的詳細地圖。

以色列的無人機

通過AI技術對情報進行處理、識別,基於此以色列成功摧毀了685個火箭發射裝置。

AI控制的殺人機器是人們所不希望看到的。5月中旬,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在美國國會第一次參加關於人工智慧立法的聽證會。會上美國政府和山姆奧特曼一直認為在戰場上利用無人機殺人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據彭博社報道,以色列國防軍官員表示,目前以色列的AI戰爭系統都在人類操作員的監督下,負責審查和批准每一個目標及空襲策略。不過,這種技術目前還沒有受到任何國際或國家級別的監管。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國際法講師、前軍隊法律顧問塔爾·米姆蘭認為:「任何一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一個家庭的毀滅。如果人工智慧出現計算錯誤,而且不能為其錯誤提供解釋,那麼這個錯誤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

「戰略模糊」的核威懾

除了先進的常規武器,AI武器外,以色列可能也有核武器。

近期,以色列利庫德集團的一位議員戈特利芙,在社交平台上頻繁發表極端言論,其中一條推文聲稱,以色列軍隊應使用核武器回應哈馬斯的襲擊。

戈特利芙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傑里科飛彈!傑里科飛彈!戰略警報,在考慮派部隊進入(加沙)前,(使用)末日武器!這是我的觀點,願上帝保佑我們所有的部隊。」國際裁軍組織的一份報告曾提出,以色列研發的「傑里科」系列彈道飛彈具備攜帶核彈頭的能力。

這位利庫德集團的以色列議會議員的X(推特)上幾乎全是對阿拉伯世界的極端言論

以色列的核武器問題一直是國際上的一個敏感話題。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以色列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發核武器,多數國際分析師和觀察家普遍認為以色列確實擁有核武器,這種「不確認也不否認」的政策被稱為「戰略模糊」。

軍事新聞媒體Defense News的一則報道中提到,迪莫納核研究中心是以色列未公開的原子武器計劃的核心設施,目前正在進行數十年來最大的建設項目。該設施已經是數十年歷史的地下實驗室的所在地,這些實驗室重新處理反應堆的使用過的燃料棒以獲得用於以色列的核彈計劃的武器級鈽。該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這項建設的目的是什麼,以色列政府並未回應AP關於工作的詳細問題。

在維基百科上,關於迪莫納核研究中心的介紹也是:以色列的潛在核能力主要集中在內吉夫沙漠的迪莫納核研究中心。多年來,有關以色列核武器的確切數量和能力的估計各不相同,但普遍認為以色列擁有幾十到上百枚核彈頭。

雖然長期以來,以色列一直致力於發展空軍力量,無人機和主動防禦系統,以及網絡情報技術,試圖在常規武器技術方面形成能夠壓倒任何敵人的優勢。但國際裁軍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以色列研發的「傑里科」系列彈道飛彈具備攜帶核彈頭的能力。

美國《新聞周刊》的報道中,援引了維也納裁軍與不擴散核武器中心高級研究員尼古拉·索科夫的話稱,「對以色列來說,這種隨意的言論可能更具破壞性,因為該國(以色列)甚至不承認自己擁有核武器,因此間接確認(擁有核武器)對其形象不利。」

由於以色列並不承認自己是核武器國家,到目前為止以色列也沒有簽署過《核不擴散條約》(NPT)。

美國的軍火供應商

美國一直對以色列有軍事資金援助,且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F-35聯合攻擊機、F-15戰鬥機戰鬥機。但以色列在軍事上並不依附於美國,且一直是美國的軍火供應商之一。

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統計的數據顯示,以色列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約為150~180億美元(國家基金)。截至2022年6月,以色列有618個活躍的對外軍售(FMS)案件,價值264億美元。

以色列的主要國防出口是飛彈、火箭和防空系統(20%),例如向捷克共和國出售6.3億美元拉斐爾的Spyder系統;培訓和指導服務(15%),例如埃爾比特與希臘國防部達成的協議,將在十年內斥資15億美元重建其空軍飛行學院;無人機和無人機(9%)、電子雷達和作戰系統(9%)以及有人駕駛飛機和航空電子系統(9%)。有趣的是,備受外界關注的網絡和情報系統銷售,目前僅占以色列國防出口總額的4%。

以色列與美國國防工業的軍事和商業活動很活躍,其中包括與美國主要公司的商業合同。當地軍工企業從美國採購軍事裝備的零件和子系統,加以改裝或附加以色列的軍事系統再出口回美國。

2022年6月,美國大型國防公司Leonardo DRS就宣布了收購以色列重要國防技術公司RADA的計劃。

目前以色列的國防工業由三家公司主導: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 (IAI)、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均為半國營企業)和埃爾比特系統公司。

這三家公司提供包括:太空和機載偵察系統、雷達系統、無人機、航空電子設備和光電系統、彈藥、坦克和裝甲運兵車。同時,也生產結構部件和零件,並運營維護、修理和升級設施。此外,在軍工領域,以色列還有數百家活躍的中小企業。

2021年,以色列國防出口總額達113億美元,較同比增長33%,與2017年創下的94億美元紀錄相比增長了20%。

在出口歐美盟友的同時,以色列公司對阿拉伯的其他盟友也有大量的軍事出口。

其中2021年,與摩洛哥、巴林和阿聯等國家在國防系統和服務方面的訂單就達8億美元。自《亞伯拉罕協議》簽署以來,以色列所獲得的經濟利益。2021-2022年間,以色列還向摩洛哥出口了價值5.6億美元的Barak-8 地對空飛彈系統

以色列國防部國際防務合作局估計,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的國防出口將在2022年突破 10 億美元大關。

在俄烏衝突發生後,歐洲現在成為以色列武器系統最大的區域銷售目的地,占以色列國防出口的41%,超過亞洲和中東地區。太平洋國家,包括印度(34%)。目前,美國占以色列國防出口銷售額的 12%,其次是阿拉伯國家(7%)、非洲(3%)和拉丁美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