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有很多,但是若論最偉大當屬母愛,無論犯了多大的錯,母親永遠會原諒自己的孩子。清代詩人蔣士銓就曾在詩中寫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足以見得母親對於孩子無盡的愛意。
歷史上一直推崇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許多人在此基礎上又喜歡親上加親,這也導致了中國有許多近親結婚。近親結婚在生物學上有極高的風險,雖然會提高天才的機率,但是更有可能導致嬰兒出現各種遺傳病。新中國成立後這樣的情況大大減少,不過包辦婚姻在一些偏遠農村地區依然存在,婚姻中一個孩子有遺傳病夫妻雙方便會承擔一生的痛苦。
有一位94歲的老母親便是如此,她為了照顧3個「猴娃」,近五十年沒有出過遠門,並且稱自己永遠也不會拋下他們。這位老人名叫陳秀英,出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那個時候的新中國經歷著許多變革,人民的思想也在更新,不過陳秀英的家庭處於農村地帶,他們依然維持著祖宗的規矩。
等到陳秀英十多歲時,她的父母便四處張羅女兒的婚事,正巧陳秀英的表哥也到了適婚年齡,於是兩家人一商量便定下了終生。陳秀英是一個傳統的農村姑娘,面對父母的決定她沒有絲毫反抗,再加上兩家本是親戚,如果反對必然會影響關係,於是兩人很快便完婚了。
然而婚後的生活並不如陳秀英想像般美好,由於夫妻兩人屬於近親結婚,他們生下的八個孩子一半都有先天性遺傳病。最嚴重的一個還未出生就已經死亡,其他三個也是先天智障。這三個孩子的頭腦生來便發育不全,數十年來無法正常交流只會傻笑,甚至身高也和常人不同,日常生活都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顧。
平日這三個孩子喜歡在田裡村裡四處玩耍,跳來跳去,整體形象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十分相像,於是村民們也給他們取了外號「猴娃」。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猴娃們的年齡也在增長,然而他們的智商卻一直停留在出生水平,多年來甚至連筷子都不會用。面對這樣的情況陳秀英並未選擇放棄,她依然耐心教導孩子們各種生活技能,即便剛剛教了第二天就會忘記。
這樣的日子陳秀英過了許多年,十年前她的丈夫離開了人世,同時其他四個兒女也獨自成家,離開了家裡。老房子只剩下陳秀英與三個猴娃,她每天要給孩子們做飯,洗澡,換衣服甚至是帶他們上廁所。多年來這些猴娃身上從來沒有異味,這都是老母親的功勞。
由於家中的特殊情況,陳秀英從未出過遠門,她擔心自己一旦遠出這些猴娃們在家中會出現意外,因為他們連上廁所都無法自理,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五十年。不過隨著國家發展,有關部門對於這些貧困戶也越來越關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當地政府每個月便會給猴娃們每人發放一元補助,在那個年代這足以維持簡單生活。
沒過多久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給陳秀英家裡的補助也達到了一百七十元一月。後來到了1999年,低保正式實施,陳秀英家毫無意外成為了當地的低保戶,如今他們每月已能領到920元的低保金。不僅如此,每逢佳節之時當地有關管理人員都會前來慰問,每次都會帶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給陳秀英家。
同時還幫助他們重建了以前的老房子,為了降低這些猴娃們日常生活的危險,還在家門口修建了一條新的道路,修建之時特意將其設置得較為粗糙,避免猴娃們在上面摔倒。面對國家無微不至得關懷,陳秀英也對此表示十分感謝。不過人終究會老去,如今的陳秀英已經高達九十六歲,她時常擔心自己一旦去世,這些孩子們恐怕沒人照顧。
曾有人找到陳秀英希望能將猴娃借走,當作其他地方得廣告吉祥物,這樣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減輕陳秀英得生活壓力。面對這樣得提議,陳秀英果斷表示了拒絕,她直言自己始終是孩子們得母親,永遠不會拋下他們。現如今這些孩子最大的已經六十五歲,最小的也有五十歲,一般這樣的孩子生命都較為短暫,這三個猴娃卻能活得如此長久,離不開陳秀英長期以來的悉心照料。
陳秀英身上肩負著沉重的母愛,雖然多年來孩子們未曾叫過一聲媽媽,但是母親對他們的愛始終如一,母愛就是如此偉大。同時我們也要感謝社會以及科學的發展,這才減少了許多近親結婚的悲劇。
參考資料:
《歲暮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