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四小時,正在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2023-07-18     十點讀書

原標題:下班後四小時,正在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下班後四小時,正在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進度條11:1900:00/11:19

前幾天在朋友圈刷到一位大學同學即將出國留學的消息。

35歲,出國留學,實在是一個出乎意外的決定。

比起「後不後悔放下國內一切」這種話題,我更好奇的是,大家同樣是畢業之後按部就班工作,大部分人都過上了上班摸魚,下班葛優躺的生活。

而他卻能在這個年紀,重拾學習能力,複習專業知識,學習英語,為自己想要的未來鋪路,怎麼做到的呢?

我帶著疑問和他聊了聊,聽到這一問題他笑了:

「真的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你抓住下班後4小時,其實可以做成很多事的!」

勤奮與懶惰,一天兩天看不出什麼變化,但時間一長,有人往山上登,有人往坡下滑。

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

下班後4小時的生活,正在拉開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同學小夢在高中的時候,一直是所有人心中的「小胖」。

因為高考的課業壓力,她一度胖到140斤,大學期間偶爾減下來一點點,但工作之後又過勞復胖,達到了150斤的體重巔峰。

一個普通的周末,小孟在菜市場買菜,在撕保鮮袋挑菜的時候一位阿姨急忙來到她身旁:

「孩子我來幫你,你這身板可不能累著啊」。

原來是因為腹部太大,走路太沉,被阿姨誤會成懷孕了。

一場誤會,給小孟帶來了不小的打擊。明明是花樣的年紀,卻總是對外貌不自信。

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出門在外,大家記不起她名字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稱呼她「那個小胖子」。

痛定思痛,小孟決定改變自己。

她制定了一個為期一年的《下班後逆襲計劃》,在下班後4小時里,她堅持運動1小時,運動完為自己準備第二天健康的午餐,然後洗澡睡覺結束一天的努力。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她很快就會放棄,但一個月,兩個月,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

以前小孟結束一天的工作總是回家往床上一躺,現在會不自主地鋪好瑜伽墊,通過運動釋放壓力。

以前閒下來的時候,小孟總喜歡暴飲暴食,覺得吃東西有種滿足感。

但後來隨著她體重慢慢下降,滿足感從吃,變成了運動讀書學習。

她才恍然發現,曾經以為吃飽了就是取悅自己,其實那種短暫的放縱,反而讓自己離深淵越來越近。

作家劉潤曾說:

「每個人每天24小時,8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剩下8小時,才是決定你一生的時間。」

從150斤到如今110斤,三年前的小孟和如今的她,宛若脫胎換骨。

是無數個4小時的堅持,是無數個4小時的累積,讓她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人生在世,關關難過關關過。

無論再大的目標,拆解到每一天,難度係數都會下降。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設立好自己的目標,日積跬步,用無數個4小時去堅持、前進。

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

或許很多人聽到「抓住下班後4小時」,可能會覺得,四小時能做什麼呀?

打打遊戲,回回消息,刷刷短視頻,時間分分鐘就過去了。

但我是這幾年才發現的,能成大事的人,時間顆粒度都很小。

拿前面35歲利用下班時間複習,最近要出國讀書的朋友舉例。

他每天到家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用20分鐘的洗澡時間,製造出一個工作與生活明顯的分界區。

洗個澡之後,神清氣爽,更有精力去安排接下來的計劃。

剩餘的三個半小時,用來學習專業相關知識和英語,在這段時間內,遠離手機,高效沉浸在學習任務里。

我始終記得他上岸後說的一句話: 「其實你比你想像中的自己更有潛力。」

或許每個人都是一塊待發掘的寶礦。

當你每天為生活奔波,回到家裡覺得自己「生活就這樣了」,於是破罐子破摔不停地沉浸在短視頻中。

其實你忘了,你自己本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你需要利用好一切時間好好打磨自己。

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璀璨。

每個人一天都有相同的24小時,除去上班和睡覺的時間,能決定我們生命質量的就是下班後的4小時。

無論是健身、學習、培養愛好、讀書,只要靜下心來好好安排時間。

你終會離自己想要抵達的地方越來越近。

查爾斯·杜希格 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曾說:

小成功,其實是細微優勢的穩定運用。

一旦一個小成功完成了,就會推動下一個小成功的出現。

小成功,其實是細微優勢的穩定運用。

一旦一個小成功完成了,就會推動下一個小成功的出現。

當你真正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努力去前進,你會發現,生活其實是一個連鎖反應。

每天拿出1小時健身,身體強健以後,你會覺得自己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強壯。

外形上的改變會讓你更加自信,更加有勇氣去面對一切困難。

和小孟聊天時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當她減重40斤之後,每每在工作上遇到更大的難題,她會在心裡想:

「我連減肥40斤這麼困難的事都可以做好,眼前的這件事我相信我也一定可以做好!」

而當她在工作上用自信突破一個個難關時,今年年初,她也得到了領導肯定,升職加薪了。

如果你把每天當成一個開始,一個改變自我的契機,你會發現人生不是軌道而是曠野。

倘若你不知道如何行動,可以嘗試從以下三件事入手。

1、下班後,快速建立工作和生活的分區。

雷切爾·布埃爾在職場網站 The Muse 上寫道:

在漫長的一天工作之後,我們大多數人在嘗試完成其他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時間來過渡一下,給自己一個精神上的休息。

無論是撲在電視前補上當天的新聞,還是去慢跑放鬆一下,花點時間考慮你在一周內需要什麼來給自己充電,並把它記在你的理智清單上。

在漫長的一天工作之後,我們大多數人在嘗試完成其他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時間來過渡一下,給自己一個精神上的休息。

無論是撲在電視前補上當天的新聞,還是去慢跑放鬆一下,花點時間考慮你在一周內需要什麼來給自己充電,並把它記在你的理智清單上。

慢跑、列出清單、洗澡,將思維從工作中抽離出來,投入到自己的私人生活。

這樣會更有利於推動自己的目標。

2、列出你的計劃清單。

嘗試列出你最想達成的目標,大一點也沒關係。將目標拆解到半年、一個月、一星期。

把大的困難逐步分解,心裡難度係數下降,更有利於無負擔地朝目標前進。

3、用行動代替焦慮,充分利用時間。

很多人到一定年紀,就失去了「相信自己會變好」的能力。

面對挑戰的時候總是擔心——「我能不能做到」,「付出這麼多時間不會沒有收穫吧」。

比起焦慮,不如把這個時間用來行動。

如果成功,則會收穫進步的喜悅,如果不成功,也可以吸收知識,鍛鍊身體。

努力提升自己這件事,沒有任何弊端,只要日積跬步地堅持,總能收穫自己想要的結果。

有句老話說得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從今天開始,利用好一個又一個下班後的4小時,去迎接蛻變和新生吧!

作者 | 錦衣夜行

主播 | 楚翹,治癒系主播。喜馬FM:楚翹_詩歌之王。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d5af71b57dc6d7c75847459e43ab6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