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16年後,那個贏了富人遊戲的「農村娃」,如今怎麼樣了?

2023-08-05     十點讀書

原標題:《變形計》16年後,那個贏了富人遊戲的「農村娃」,如今怎麼樣了?

16年前,有一檔火爆大江南北的節目。

「城市和農村,富人和窮人」。

兩種不同環境長大的孩子,會進行為期7天的「人生互換」。

因為「階級對比」效果拉滿,噱頭十足,節目受到了很多討論和爭議。

這檔節目,就是 《變形計》。

16年過去了。

當年參加節目的「城市孩子」,很多依靠著父輩資源和節目效果,或成了明星或當了老闆。

而那些「農村娃」,幾乎都回歸到自己原有的軌道中,或早早輟學打工,或嫁人為婦,大多都籍籍無名。

城市的繁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更多是認知層面的衝撞。

衝撞過後,一切歸於平靜。

短短7天時間,根本無法改變一個普通人的命運。

「互換體驗」,也只是他們漫長人生中的微小波瀾,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

唯有一個人,藉助了這次波瀾,借勢捲成了自己的海浪,湧向了更大的海洋。

他就是節目第一期的農村主人公:

高占喜。

從前,他只是個自卑、敏感、卻又透出一股倔強的農村娃。

而在2011年,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以青海省理科第一的高考成績,考入了湖南師範大學。

現在,已經是戰功赫赫的國防武警排長,一身榮光。

誰都沒想到,時光流轉,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的他,早已改頭換面。

少年英姿,意氣風發。

驚訝之餘,我重新翻看了他往期的視頻。

才發現,他的經歷,揭露了大多數普通人的命運真相。

如果不是鏡頭的記錄,我們很難相信,還有這麼貧窮的地方。

青海省的一個「無人區」。

因為深居內陸,加上海拔高、地勢崎嶇,水汽很難抵達,農作物也難以生長。

坐落在這裡的村落,自然是貧瘠且落後。

高占喜,就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中。

但對比其他人家,他們家又更加「特殊」一些。

高占喜的父親眼疾纏身,媽媽體弱多病,而外出打工的哥哥一年到頭只能掙下2000塊。

缺少勞動力,就沒有經濟來源。

高占喜家成了這個貧窮農村裡最窮的人家。

在他們村裡,發黑的饃饃,是人人都會做的主糧。

其他家庭要是嘴饞了,還能拌些鹹菜吃;

但高占喜一家,只能就著涼水下咽。

然而,雖然出身貧困,高占喜心裡卻始終懷抱一個簡單而樸素的夢想,那就是:

好好讀書,走出大山。

他始終堅信:

「讀書可以使未來的人生變得更好。」

「如果我生活在城市,就不用那麼累,就可以安心學習。」

但對於山那頭城市的印象,他只會用課本里學到的簡單詞彙來描述。

「有高樓大廈,有車子。」

為了滿足高占喜的願望,在節目組發動下,村裡人為他湊足了12塊的路費。

他終於坐上了去往長沙市區的汽車,開啟了「城市體驗之旅」。

隨著車輪的轉動,老家貧瘠的土地被逐漸甩在身後,遠方的城市開始變得具象而清晰。

他沒想到,城市,遠比他想像中的更加震撼。

窗外的景色映照在高占喜臉上,他的眼角第一次留下了淚水。

而接下來的體驗,更是讓他幼小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

原來村裡一年才能吃上的豬肉,在城裡的飯桌上可以天天都有;

原來課本里的從沒見過的魚、蝦、哈密瓜,味道居然那麼好;

原來村裡自己最體面的衣服是校服,而在城裡,隨便一套衣服卻要三百塊;

原來父親花好長時間攢下的20塊,只不過是自己在城裡一次買零食花的錢;

去理髮店洗頭的時候,他躺在躺椅上侷促地享受著理髮師的按摩,捂住眼睛一直哭;

在拿手機給家裡通電話時,感受到高科技的他,眼淚又忍不住掉下來……

原來村裡一年才能吃上的豬肉,在城裡的飯桌上可以天天都有;

原來課本里的從沒見過的魚、蝦、哈密瓜,味道居然那麼好;

原來村裡自己最體面的衣服是校服,而在城裡,隨便一套衣服卻要三百塊;

原來父親花好長時間攢下的20塊,只不過是自己在城裡一次買零食花的錢;

去理髮店洗頭的時候,他躺在躺椅上侷促地享受著理髮師的按摩,捂住眼睛一直哭;

在拿手機給家裡通電話時,感受到高科技的他,眼淚又忍不住掉下來……

在不斷的刺激下,高占喜一天就哭了整整7次。

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曾說: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假如我未曾見過光明。」

也許在很多瞬間,他都在想:

如果不來城市,我就只是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而已。

但到了城市,這裡的先進和富足,讓我感到陌生又恐懼。

我從前生活的地方,原來是那樣落後、那樣滯澀。

那一刻,一定有什麼東西在他心裡被打破了。

可能是從前對大城市的認識,也可能是對自己與富人生活落差的評估。

但同時,被打破的,還有他從前在農村刻苦學習的好習慣。

在經歷了城市生活的不斷衝撞和刺激後, 他冒出了抑制不住的享樂慾望。

拿著城市父母給自己的200塊零花錢,去超市一口氣買了一堆零食;

無所事事的時候,學著「表弟」打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當家裡來人,問到他父母的名字時,他居然回答說「姓魏(城市父親的姓)」。

也許是為了節目效果,也許是真的享受。

看著「兒子」心態有些不對勁,城市父母當即決定:

讓高占喜去工廠里打打下手,去街頭賣報紙。

在工廠幫忙時:

他問起身旁只大自己幾歲的姐姐「為什麼不去上學」。

姐姐說「自己想早點出來闖闖,好能給家裡寄錢」。

走在街上賣報時:

他結識了8歲的賣報男孩,男孩說:

「因為我媽媽身患重症,我只能出來賺錢給媽媽治病」。

打工的體驗,讓高占喜明白了:

原來貧窮和富有也會重疊在同一個時空,原來機會是這麼地不公平。

這些小小的經歷,讓他重新堅定了自己的內心:

「一定要用心學習。」

節目進行到這裡,大家可能還只是覺得:

不過是節目渲染的效果而已。

而體驗臨近結束時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大家更加看清了高占喜身上難得的品質。

當節目組告知高占喜「老家的父親,因為幹活而摔倒了腿」。

上一秒還沉浸在城市生活的高占喜,臉色立馬嚴肅起來:

「我要迅速返回。」

高占喜神色平靜,小聲卻堅定地回答:

「我的麥子熟了,該回去了。」

簡單的一句話,卻反映了他始終清醒的底色。

而回到家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下城市爸媽買給他的球鞋,換上了熟悉的棉布鞋,去田地里收割麥子。

這次短暫的體驗之旅,對於別的農村孩子而言,可能僅僅是見見世面。

城市的繁華高樓,街道的車水馬龍,城裡人輕鬆度日的生活。

但高占喜,卻比別人想得更深,更遠。

敏感自卑的心可以催生齷齪,也可以錘鍊生長的意志。

顯然,高占喜是後者。

在節目的最後,他面對著鏡頭,堅定地說出那句話:

「讀書就是唯一的出路。」

到這裡,屬於高占喜的「城市體驗」,告一段落;

而屬於他的「人生之路」,卻剛剛開啟。

因為節目的關係,在「城市父母」的資助下,高占喜得以繼續讀書。

而他本人,也沒有辜負命運給他的機會。

這些年,他就像一株生在陰暗環境里的植物。

在樹蔭遮蔽、陽光有限的條件下,拼了命汲取屬於自己的養分。

不斷紮根。

然後,破土,再向陽而生。

回到高考成績揭榜那天,可能有人會好奇:

「青海省理科第一」的好成績,按理說,應該可以去清華北大呀。

怎麼去了湖南師範大學呢?

「是因為國防生不僅可以全額免去學費,還包分配工作。」

高占喜通過不斷的努力,終於夠著、甚至超越了大多數人出生的起點。

固然,清華北大的前景可能更加光明。

但湖南師範大學的國防生,對於他和全家來說,卻可能是更好的結果。

冷靜而紮實。

羅曼羅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回顧高占喜從14歲的農村娃,到20多歲的國防隊排長。

他身上最令人驚訝和佩服的,不只是他的雄心壯志,也不是他的懂事孝順。

而是他在看過光明後,依然能夠忍耐黑暗的平靜。

然後用漫長的努力和蟄伏,換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清醒、自製、不放棄。

那不是一種多麼波瀾壯闊的改變,卻是最適合普通人的生活哲學,也是最樸素的英雄主義。

我們總會遭遇不公和突如其來的苦厄,但請不要輕易放棄抗爭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來處,也終將去往不同的歸宿。

無論你最終所處的是風光無限的頂峰,還是景色如畫的山腰。

只要你能憑藉自己的實力,走出人生的局限,那就是最平凡的英雄。

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高占喜身上,還有什麼值得普通人學習的地方嗎?歡迎在評論區寫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也請隨手點亮文末的 【在看】,致敬這個世界裡每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自己。

作者 | 阿慌,慌慌張張,不只為碎銀幾兩。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聞悅來了。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十點君承諾:本問卷僅供調研使用

不會泄露個人信息,請放心填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d0185a2dc087e40c9006cf2226c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