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走不出內心的牢籠,到哪裡都是囚徒

2023-10-03     洞見

原標題:《肖申克的救贖》:走不出內心的牢籠,到哪裡都是囚徒

《肖申克的救贖》:走不出內心的牢籠,到哪裡都是囚徒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話:

「任何一種你不喜歡又離不開的地方,任何一種你不喜歡又擺脫不了的生活,就是監獄。」

生活在這個世間,我們難免會有困住的時刻。

也許是境遇艱難,也許是命運裹挾,也許是生活施壓……

在這些無形的監獄牢籠中,找不到解決之法,我們就只能被痛苦反覆折磨。

最近重讀《肖申克的救贖》,才發現書中人物也有著與你我相似的困境。

但同時,他們也都是一把鑰匙,能幫我們打開眼前的牢籠。

如果你正被生活所困,不知該如何解脫,不妨重溫一下《肖申克的救贖》。

看懂了,牢籠自然能沒了,悟透了,人生也就自由了。

1

在肖申克監獄中,老布是服刑時間最長的人。

年少時,他因為賭博失敗誤殺了妻子,被判終身監禁,從此便一直生活在監獄。

多年以來,他憑藉自身學識成為圖書管理員,深受獄友們的尊重。

在這重身份下,他還做著監獄貿易的生意,為大家提供生活上的幫助,享受著人上人的待遇。

這樣悠閒的生活,他一過就是好多年。

直到有一天,他得知了自己即將獲得假釋的消息,他瞬間凌亂了。

他想像不到外界的變化,更不知道自己離開了監獄該如何生活。

慌亂之下,他挾持了獄友,企圖製造一場犯罪讓自己留下來。

可結果未能如願,他仍然被放了出來。

當他走出肖申克的大門,置身於現實的世界時,那一刻,他心中只剩茫然。

重獲自由之後,老布的生活並不好過。

滿大街的汽車讓他過不好馬路,高樓林立的場景讓他分不清方向。

連坐一輛公交車他都緊張地抓著扶手,像被拋棄的孩子一樣不知所措。

他努力地適應新環境,還找了份打包員的工作,試圖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但衰老的身體已然做不了重活,在痛苦之中,他漸漸沒了活下去的勇氣。

老闆的謾罵,顧客的不滿,更成了壓死駱駝的稻草,讓他失去了最後的體面。

於是他越來越失望,越來越迷茫,最後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自己的遺書中,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簡直不敢相信外面的世界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我以前見過一次小汽車,還是我很小的時候,現在遍地都是。

……

我夜間難以入眠,做著從高處墜落的噩夢。

醒來莫名恐懼,有時記不起身在何處。

我不喜歡這裡,我厭倦成天擔驚受怕,於是,我決心不再逗留。

我簡直不敢相信外面的世界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我以前見過一次小汽車,還是我很小的時候,現在遍地都是。

……

我夜間難以入眠,做著從高處墜落的噩夢。

醒來莫名恐懼,有時記不起身在何處。

我不喜歡這裡,我厭倦成天擔驚受怕,於是,我決心不再逗留。

老布走出了監獄,可他心中仍有一堵高牆。

在自我設置的限制里,他永遠都逃不出肖申克的監獄。

作家劉潤說:「進化意味著痛苦,但不進化則意味著死亡。」

很多時候,我們並非做不到,而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害怕接受了挑戰會失敗,害怕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是一場空。

可如果嘗試著跳出自我的限制,突破人生的極限,未來也必將發生改變。

「刀鋒舞者」艾米·珀迪年少時因為疾病失去了雙腿,不得不靠著假肢生活。

但她從不認為自己和正常人有什麼區別,甚至想要重拾自己滑雪的技能。

在一次次忍痛的訓練下,她的身體越來越靈活,她對雙腿的掌控感也越來越高。

靠著不懈的努力,她連續三次奪得世界滑雪錦標賽冠軍,還成功進入娛樂圈成為了明星。

她的優雅和光芒不遜於任何健康人,正是她對自我的不設限,讓她創造了如此精彩的人生。

命運總是公平的,它帶來困難,同時也帶來機遇。

當你英勇應戰,一步步優化自己,你就能不斷打破自己的天花板。

當你戰勝了所有艱難,突破了生命的極限,你也必將得到豐厚的獎勵。

2

叔本華曾說:「人是慾望和需求的化身,是無數欲求的凝結。」

慾望一旦失控,就會成為洪水猛獸,拽著人跳進無底深淵。

肖申克的監獄長諾頓,就是在貪念的影響下一步步走向了毀滅。

在書中,他是監獄的至高權力者,也是無情的斂財機器。

他曾對每一位新入獄的犯人說:「把信仰交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在他的眼裡,所有的囚犯都是賺錢的勞動力。

他會為了增加產能無限壓榨犯人的精力,也會在犯人失去價值後把他們轉去更糟的監獄。

也正因如此,他的財富不斷積累,他守財奴的本性也逐漸顯現。

為了不讓錢從自己的口袋裡出去,他找到了安迪。

他利用職務之便把安迪叫來自己的房間,讓安迪給他做假帳。

可他又信不過安迪,偷偷交代警衛如果有異動可以隨時射殺安迪。

為了讓安迪終生為自己所用,他一再阻撓安迪翻案。

在安迪好不容易找到湯米為自己做人證時,他信誓旦旦要給安迪提供幫助。

可一轉身,他就隨便找了個理由殺死了湯米。

在慾望的操控下,諾頓把所有人當成了棋子,隨時準備犧牲他們。

可天道終有輪迴,他對別人的殘酷,也註定了自己會有悽慘的結局。

在某天例行檢查時,諾頓發現安迪越獄了,他頃刻間傻眼。

他慌忙回屋查看自己的帳本,發現上面的資產早已被轉移一空。

而他貪污的證據,也被安迪匿名提交給了警察局。

一瞬間,諾頓就從權力的高位摔下,變得一無所有。

他承受不住這種打擊,最終選擇了吞槍自殺,為自己膨脹的貪慾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慾望之於人,是生存的本能,可若是不加節制,它就是人生最大的禍根。

有位哲人曾說:「人的慾望就是烈火,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燒得人永無寧日。」

在這物慾橫流的世間,誰都會追求名與利,想要權和錢。

但魚與熊掌本就不可兼得,想要的太多,只會讓心靈迷失和沉淪。

被貪念裹挾,也終會令人失去所有。

有人曾把慾望比作樹上的雜枝,雖無法完全消除,卻可以定期修剪。

遏制住人性的貪婪,把多餘的雜念從心中摒除。

唯有懂得節制,你才能靠近真正的自由。

3

瑞德是主角安迪的朋友。

在聽說了老布的經歷後,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離不開它,這就叫體制化。」

看似他是在感嘆昔日好友的經歷,卻又何嘗不是在說他自己呢?

在監獄中時,瑞德三次申請假釋的心態截然不同。

被囚禁20年時,他渴望儘快出獄,把事先準備好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

但審判官一眼就看出了他並非真心悔過,隨即駁回了他的請求。

被囚禁30年時,他已經習慣了獄中的生活,對自由也沒有那麼嚮往。

他把十年前那套說辭重新講了一遍,審判官見他態度敷衍,再次駁回了他的請求。

被囚禁40年時,他徹底被體制化了。

他心甘情願被禁錮,沉溺在了另一種舒適圈。

可上天仿佛開玩笑似的,審判官給了他通過。

可這次他並無對出獄的期待,走出審訊室後,他腦中只剩一片空白。

有人說,體制化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習慣化。

習慣了在固定的時間吃飯、睡覺,習慣了上廁所前打報告,習慣了聽之任之不用思考。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活成了一具木偶,逐漸失去了離開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了曾看過的一個視頻。

一個名叫Ina的熊,被困在動物園的籠子中,長達20年。

從野外到來的它,也曾咆哮著捶打鐵欄杆,也曾驕傲地不肯吃下扔來的食物。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由抗拒變為享受,習慣了坐等遛彎、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

甚至後來被放歸森林,它仍然只在方圓一米內轉圈。

累了就在原地睡覺,餓了就等著投喂,仿佛它從未離開過那個鐵籠。

而怪異的行為也讓它被同類視為異類,最終它只能孤獨地死在野外。

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有句名言:「人是環境的產物。」

當一個人習慣了某種環境,便很難去突破現有的生活。

你以為這是幸福、是滿足,卻不知道自己正被囚禁,成了環境的一部分。

可人生而自由,你只有自己覺醒,才能擺脫被馴化的模式。

也只有從內打破體制化的牢籠,你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像瑞德一樣,在剛開始得到假釋時,曾像老布一樣無所適從。

可他想起了安迪的話,重燃起心中的希望。

他跟隨安迪的指示來到一座小島,兩人相遇的那一刻,他終於擺脫束縛,得到了真正的救贖。

只要心中生出希望,就能摧毀一切阻礙你的高牆。

4

《肖申克的救贖》中說: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

人活這一世,活的就是內心的通透。

可若是給心戴上了枷鎖,走到哪裡都逃不出生活的桎梏。

曾看過一個小故事。

有位影星為了維持完美形象,每天睜眼就要化妝,衣服也要精挑細選。

在公眾面前她話也不敢多說,食物也不敢亂吃,把自己搞得非常疲憊。

有一天,她忍不住向大師求助:「大師,像我什麼都被限制,活著到底還有什麼意思?」

大師回她:「並沒有人限制你,是你在心裡束縛了自己,只要解開它,你就不會感到拘束了。」

她聽後不明所以,回家後越想越煩躁,索性隨便穿了一件衣服,到大街上去透氣。

沒想到路人見了她,只是好奇地看了一眼就沒有再關注。

她這才明白,原來只要走出來,瀟洒的人生便觸手可及。

阿德勒曾說:「人生唯一的枷鎖,是心靈的不自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心的束縛更牢固,也沒有什麼比心的解脫更令人自在。

心中有嚮往,人生就永遠有希望,打破了內心的牢籠,人就能重獲新生。

《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就從沒有限制過自己的內心。

安迪本是銀行精英,被人誣陷後鋃鐺入獄。

他也曾彷徨、困惑、深感委屈,但和獄友們不同的是,他永遠不放棄希望。

他想要得到獄警的幫助,有人告訴他從沒有先例,安迪卻用知識換取了獄警的信任,成功過上了體面的生活。

他想要州長撥款修建圖書館,老布勸他別白費心思,安迪卻堅持寫信,用六年的時間換來每年500元的經費。

他想要用鶴嘴鋤挖一條地道,瑞德嘲笑他得用600年,安迪卻僅用19年就挖通了,換來了自由的人生。

正像那句話說的:「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因為他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在電影中,安迪曾和瑞德聊天,談起了自己的夢想。

他說,希望有一天能走出監獄,開一座旅館,迎著海風喝啤酒,呼吸新鮮的空氣。

你看,安迪自始至終,就不認為自己是個囚徒。

他心中有夢想,也敢於為此付諸行動;

他堅信時光不負人,用點滴的努力去拼湊想要的未來。

即使身處監獄,但心中沒掛礙,人就可以去任何地方,過任何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尼采說過:「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身處生活的監獄,我們或多或少都被世俗所捆綁。

柴米油鹽的壓力,風花雪月的嚮往,逃離現實的幻想……在這層層纏繞下,我們難以喘息。

但人生就是這樣,改變不了現實的殘酷,至少我們還能讓心靈解脫。

心是自由的,你才能把每一種日子都過成嚮往的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里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

「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肖申克的監獄裡。

你以為自己過得自由,卻不知每個人都被捆綁在塵世的框架中。

而唯一能拯救你的,就是你的內心。

內心洒脫,人就有一隅凈土能休養生息;心不被束縛,生命就永遠不會被困住。

餘生,願你能跳出困囿自己的牢籠,永遠帶著希望前進。

也願你內心通透平靜,任何時候都能活成一個自由人。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c4646e4715cf8dbe7a70a35ecfed5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