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科普】關愛老年人125不容忽視的老年腹瀉

2024-11-04     金台資訊

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平均重量為150-200克,含水分60%-75%。少數人每天排便2-3次或每2-3天排便1次,糞質成形,亦屬正常。

腹瀉則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天排便量超過200克,可伴有黏液、膿血,或含有未消化食物。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

腹瀉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症。它的病因很多,根據病變部位和致病原因可分為胃源性、腸源性、胰源性和內分泌性腹瀉等。

其中,腸源性腹瀉最為常見,致病原因有:

(1)腸道感染:細菌感染,如細菌性痢疾;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寄生蟲感染,如阿米巴痢疾、鉤蟲病等。

(2)腸道炎症: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

(3)腸道腫瘤:以右側結腸癌引起的腹瀉最多見。

(4)吸收障礙:如腸系膜淋巴結核等。

(5)過敏:如吃了魚、蝦、蛋類等,可導致腸道過敏而引起腹瀉。

(6)中毒和藥物:砷、汞、磷及毒蕈中毒等。

(7)胰源性腹瀉:指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因胰腺消化酶缺乏而致的腹瀉。

(8)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引起腹瀉。

(9)飲食、受寒:飲食不當、著涼後所致的消化不良亦會引起腹瀉。

一般來說,腹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腹瀉主要是因飲食不當、食用不潔凈食物和暴飲暴食造成的,如急性胃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腸型感冒等。這種情況往往在短時間內引起脫水,老年人的承受能力有限,所以應儘快用藥或輸液補充。

慢性腹瀉對老年人的健康威脅很大。長期腹瀉可以造成消瘦、貧血,使本來就虛弱的老年人抵抗力越發降低,所以要引起老年人的重視。

預防腹瀉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平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

(2)飲食有節,定時定量,不可過飢過飽、暴飲暴食。

(3)不飲用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儘量避免天氣炎熱時在外飲食,不食用變質和腐敗的食物。

(4)努力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做到身心愉快。

腹瀉病因已查明者,應首先做病因治療。對功能性慢性腹瀉者可作對症治療,用中藥石榴皮、山楂炭煎服。中成藥資生丸用於飯後即刻發生的腹瀉,四神丸用於晨間的腹瀉,針灸對治療結腸過敏和情緒性腹瀉效果較好。

對不明原因的腹瀉,可考慮從體質因素進行調理,不要長期使用多種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否則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使病情加重和並發他病。

文中知識參考自中醫治未病指導叢書《安享美好的晚年》,主編鄭玉玲,分冊主編李志安,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務保障中心供稿 作者袁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b45a105ed86ee3b3c674e31c4cb04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