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北種!糙漢子棚里種出「綠色」火龍果

2023-12-11     蘭州新聞網

原標題:南果北種!糙漢子棚里種出「綠色」火龍果

南果北種!糙漢子棚里種出「綠色」火龍果

呂文戰拉開厚實的保溫門帘,身子一彎便鑽進了棚里,穿過低矮的土拱門,不見黃色霸王花和紅色火龍果的蹤影,只露出一排排低垂的綠色火龍果秧子。

大棚里低垂的火龍果莖蔓張凡/攝

「你們來晚啦!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這三天要火龍果的人太多,已經摘光光啦!」56歲的呂文戰雖然對我們沒能親眼看到成熟的火龍果感覺可惜,但是他的嘴角始終上揚著,皺紋里都透著驕傲的笑意。

小學輟學之後,呂文戰就再也沒和書本打過交道,但是他向黃土討經驗、要學問。農閒的時候,呂文戰就愛在地頭上轉悠。30畝地,30年,他憑著自己的眼力、手力,把自己轉悠成了不識字的種樹專家。

今年,呂文戰的火龍果還沒走出家門就被搶售一空。不只是火龍果,還有蟠桃、黃桃,剛一熟就被人上門採摘走了。火龍果根下肆意生長的野菜,棚里蒸人的濕熱氣溫,只剩乾枯霸王花和綠色幼果的莖蔓,這些都是呂文戰種植水果成功的伏筆。

「我就愛種樹,走到哪都是去種植園看看」

20年前,鎮子上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種植葡萄,果子熟了也賣不出去,呂文戰一家人依然以種植棉花為主。隨著政府支持力度越來越大,葡萄銷路逐漸打開,不同種植戶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棉花一畝地才賣400塊錢,人家種的葡萄一畝地就能賣1400塊錢。」再加上政府給的樹苗優惠,呂文戰心癢了。只要能賣得好,呂文戰就有信心能種好。

2008年,他把自己家30畝地都種上了扶貧品種,其中包括20畝灰棗和10畝葡萄。葡萄從種下秧苗到能收成至少要三年。這期間,家和田間地頭的兩點一線就是呂文戰的全部生活。遇見拿不定的病蟲草害了,他就請教有種植經驗的鄰居,對症下藥。碰上日灼、受凍等問題,他就吸取教訓,注意天氣變化。雖然中間不時出現裂果、落果、爛果等情況,但對從沒種過葡萄的呂文戰來說,最難熬的就是等待葡萄秧結果。

呂文戰沒有想到,自己的葡萄剛結上果子就被全部預定。「天黑了,我正在地頭轉悠著,幾個人從家裡跑來找我,讓我請客喝酒,說是有個好消息。」酒足飯飽後,他們告訴呂文戰,他的葡萄因為品質好,已經被以1斤3元的價格全部預定,這高出當時市場價格的兩到三倍。

不管是種棉花、玉米,還是為了發家致富種紅提、灰棗、無花果、火龍果,他的規模都是越做越大,品質越做越好,漸漸成為十里八村有名的種植好手。在敦煌市雷家墩首次培育火龍果時,呂文戰成為再合適不過的栽種人選。

呂文戰正打理果樹張凡/攝

和葡萄一樣,火龍果要孕育三年才能結出頭茬果子。他耐住性子,悶頭琢磨怎麼樣讓台灣火龍果在西北紮下根來。為了順應火龍果的生長習性,呂文戰模擬南方熱帶的氣候特點,對大棚內溫度的把握一刻不敢怠慢,「中午溫度太高,下午1點得把大棚帘子放下去,4點或者5點的時候再升起來,每天保證它見8個小時陽光就行。」就連莖蔓下野蠻生長的野菜都是呂文戰幫火龍果制服病蟲的法寶。

雖然溫差大能讓火龍果糖分高於其他產地的紅龍果,但呂文戰也得克服敦煌光照過強、水質不利於水果生長等問題。

呂文戰地里的作物來自全國不同地方,五花八門。除了自己守在地頭琢磨,呂文戰「就愛種樹,走到哪都是去種植園看看。」

火龍果的「綠」招牌:絕對不打藥

十年前,呂文戰遊了三亞逛了桂林看了陽朔,借著旅遊的契機,他也逛了南方的植物研究院。雖然他們什麼品種的果蔬都有,但最讓呂文戰喜歡的還是敦煌種出來的水果。「同樣是42度,那些地方多是陰天,沒太陽。光有高溫,啥都能種成,但是沒滋味。」

如今,呂文戰已經實現了南果北種,為火龍果注入了敦煌「甜度基因」。再加上火龍果自身含豐富膳食纖維和花青素,具有潤腸通便、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呂文戰以為果子會不愁銷路。

但沒想到的是,這裡壓根沒人知道荒漠裡面長出了優質火龍果。南方火龍果早就坐上班車從南運到北,多數人反而對敦煌本地火龍果感覺陌生。再加上呂文戰堅持綠色有機無公害種植火龍果,價格相對較高,普通人難以接受。

「什麼人非吃綠色無公害的火龍果不可?」呂文戰每天都在找答案。

一次偶然機會,他得知有人專門為家裡孕婦尋找治療便秘的法子。呂文戰看到孕婦火龍果市場的大量空白,他敏銳地感知到,屬於他的商機來了。

他選擇傳統送貨方式,把火龍果送到小區門口的水果店,在紙箱上手寫著「絕對不打藥,孕婦小孩放心吃」的廣告,再附上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一條有商品和售後的簡易供應鏈誕生。

但好景不長,呂文戰發現自己的火龍果被「美顏」了。因為不打農藥而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果子突然變得色澤鮮亮、個頭勻稱。「太缺德了,用我的招牌賣帶藥的火龍果,人家吃下了誰負責?」在水果店裡,普通火龍果10元1斤,呂文戰的綠色無公害水果20元1斤,10塊錢的利潤斷送了水果店和呂文戰的合作情緣。

糙漢子的煩惱:怎麼讓好果子賣得俏?

敦煌的火龍果比南方地區結的晚2個月,果期能從6月持續到10月,一個月一茬,基本每年都能穩定在4、5茬。呂文戰能等得住火龍果成長,但果子熟了等不了人。

「有人做我果子的代理,他們把火龍果從我這拿走,從平台上賣,然後敦煌範圍內送貨上門。」但是火龍果被收走之後,呂文戰無從得知送到顧客手裡的是不是自己的果子。久而久之,能和呂文戰保持長期合作關係的代理商屈指可數。

呂文戰聽說直播能解決銷路問題,他請來專門的人為火龍果掛上小黃車,自己打包發貨也能減少中間環節的意外風險,但是因為果子是周期性成熟,定期專門請人直播也不是長久之計。他嘗試著自己進行直播,但呂文戰還沒摸清裡面的門道。

怎麼讓想買「綠色」火龍果的人能買到真正放心的有機火龍果?

目前的顧客主要是敦煌人居多,「微信上有顧客群,他們想要果子了就在群里說一聲。」對不識字的呂文戰來說,操作微信仍然吃力,但他現在擅長的就是單向同意添加他的好友和在朋友圈發圖片宣傳火龍果。散客通過微信聯繫呂文戰後來棚區自主採摘的模式,一方面能讓顧客第一時間品嘗到新鮮火龍果,另一方面呂文戰再也不用擔心中間環節的「掉包」風險。

「今年火龍果結得好,現在按1斤10塊錢賣,1個果架1次結60斤,一個棚里37個果架,一茬果子能賣個兩萬兩千多塊錢,我有兩個火龍果棚,一年收4、5茬,要是都能賣出去,一年最少20萬……」呂文戰說著火龍果帶給他的收成,騎著剛買來拉果子的電動三輪車,走在致富的路上。

(作者張凡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2級研究生;指導老師郭翠玲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ae1bc1fda6e552a46a7369ebae7e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