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藏法、袋藏法、冷藏法,5種常見的存茶方法,哪種zui適合白茶?

2023-07-30   小陳茶事

原標題:罐藏法、袋藏法、冷藏法,5種常見的存茶方法,哪種zui適合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颱風天氣,非必要不出門。

當窗外暴雨如注,我正趴在沙發上起勁地看著一本小說,下雨天最適合讀愛情小說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

暴雨一直持續著,有雷,有閃光,有狂風,有落葉……

跟平常一樣,睡前隨手刷了下朋友圈。

忽然發現,整個螢幕都是福建這裡那裡被淹的消息。

地鐵里站在水中的乘客,馬路上在急流中拚命拽住繩子的路人,幾十輛小汽車漂浮在汪洋般的水面上,連公交車都連連熄火……

一時深夜無眠。

知道颱風後會下暴雨,但不知道暴雨會這麼嚴重。

以前看災難大片,想到洪水裡絕望的人被無情沖走,骨子裡只有一陣陣驚恐。

在天災面前,人類總是渺小得可怕。

當下所能做的,只有保護好自己,儘量不出去添亂,等到一切回歸風平浪靜。

很多茶友關心,福建的颱風這麼嚴重,小陳茶事家的倉庫還好嗎?

請放心,防護措施非常完善。

而比起天災,更害怕的是人禍,由錯誤的存茶方式所引起的茶葉變質。

那麼,今天就來盤點常見的5種茶葉保存方法,看看哪一種最適合白茶。

《2》

方法一:壇藏法

曾經,村姑陳去參觀了一位資深普洱茶愛好者的「藏寶庫」。

那間房子,原本是他家的書房。

但因為熱愛,囤了一批又一批的茶葉,直到占據了書架和書桌的位置。

另外,為了美觀,他沒有選擇原箱保存,而是去買了好幾個紫砂壇回來。

所謂「紫砂壇」,其實就是大型的紫砂罐。

只不過,作為壇,它的口徑更寬,體積更大,就像一口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做泡菜的那種罈子,造型類似。

不得不說,當它們整齊地排列在房間裡時,確實很壯觀。

給外人的感覺是,這個主人,有實力,也有品位。

然而,這種紫砂壇也只適合存普洱熟茶。

主要原因是,紫砂這種材質,具有雙氣孔結構,防潮效果有限,容器吸附外界的水汽。

對於熟普而言,無論是在茶青的時候洒水渥堆發酵,還是製成干茶後再洒水渥堆發酵,都屬於後發酵,由微生物牽頭引起的發酵。

故而,熟普的未來轉化,也需要藉助微生物,來生成新的菌類,新的物質。

所以,不管是紫砂壇還是紫砂壺,都和熟普非常相配。

但放到白茶身上,就不適用了。

白茶的工藝簡樸,不炒不揉不殺青,以萎凋和乾燥為主,精髓在於把水分做干、做透。

開口寬闊且由紫砂材質做成的罈子,把白茶放在裡面,不出一個月,就要承擔受潮變質的後果。

《3》

方法二:罐藏法

上文中提到的紫砂壇,雖然霸氣,但太占地方。

家庭存茶空間有限的茶友,一般不會考慮。

還是小巧可愛的茶葉罐,如紫砂罐、陶瓷罐、鐵罐、錫罐、玻璃罐等,更適合尋常百姓人家。

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容器也確實多見。

擺在茶桌上、架子上,或者隨身帶出門,都很方便。

而考慮到存茶的五大要素,密封、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其中,不符合要求的紫砂罐和玻璃罐,就被淘汰出局了。

再綜合實用性和價格,平常最經常用的,當屬鐵罐。

鐵罐的密度高,容量適中,可以裝下近期內要喝的茶葉。

還要記得,在鐵罐里套上兩層食品級塑料袋,把袋口整理平整,排出多餘的空氣,再用奶粉夾夾緊。

不過,也不是長久之計。

鐵罐有限的密封性,以及有限的容量,無法支撐白茶長期儲存,轉化出優秀的品質。

《4》

方法三:袋藏法

比起鐵罐,還有一種更簡便的存茶方法——密封袋。

市面上,用作茶葉密封袋的產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比較厚實的牛皮紙袋,另一種是避光的鋁箔袋。

同時,它們都很貼心地在袋口位置,做了拉鏈。

看到這個拉鏈,仿佛會給眾人一種安全感。

「你們看,我這個袋子是有拉鏈的,隨取隨拉,用完以後捏緊就好,很方便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沒有如此完美。

從短時間來看,拉鏈袋的確可以保護內部的茶葉,讓其保持自己的香氣和滋味。

但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拉鏈會逐漸老化,失去彈性。

久而久之,它就變得不再密封,水汽也會趁虛而入,影響茶葉的品質。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對待拉鏈密封袋,都不會認認真真地把封條上的每一個地方都反覆捏緊,確保沒有絲毫的縫隙能讓水汽進入。

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隨手捏一捏,差不多就行了。

如此粗心大意,把白茶存在裡面,必然是凶多吉少。

因此,密封袋存茶法,是有時間限制的,只適合短期存茶,而非長期存茶的良選。

《5》

方法四:冷藏法

眾所周知,綠茶和清香型鐵觀音,為了留住鮮味,避免氧化速度過快,需要存在冰箱裡。

利用冰箱的潮濕、冷凝環境,給茶葉保鮮。

當然,這種特殊的存茶方法,肯定不是六大茶類通用的。

特別是對於白茶而言,冰箱,簡直是災難。

白茶要密封乾燥保存,冰箱裡的水汽太重了,不適合喜干怕濕的白茶。

冰箱中往往還存在各種食物的味道,在保存過程中,也會被白茶吸附,影響自身風味的純粹乾淨。

此外,溫度太低,不利於白茶的物質轉化。

所以,白茶更適合放在常溫的環境下進行陳化,切不可放進冰箱。

《6》

方法五:三層包裝法

三層包裝法,是目前通用的茶葉保存方法。

具體來說,用鋁袋、食品級塑料袋和厚實的瓦楞紙箱,把茶葉層層包裹起來。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至於這麼麻煩嗎?

至於,真的至於。

最開始的時候,茶圈裡並沒有關於儲存白茶的標準方法,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做。

結果發現,存出來的白茶,跑氣的跑氣,變質的變質,發霉的發霉。

只有一小部分認真、細心、負責任的主人,能順利存出優質的老白茶。

所以,村姑陳首次在網際網路提出了「三層包裝法」,向大家具體介紹好處和操作方法。

如今,越來越多的茶客,憑藉著一己之力,收穫了老白茶。

顯而易見,之所以要費盡心思,把白茶一層一層保護起來,最終目的就是防止水汽侵襲白茶。

作為一種喜干怕濕的茶類,白茶最大的天敵,就是水汽。

在水汽的影響下,白茶可能會跑氣、受潮、發霉、長毛……

外界常說的巧克力味、酸梅味、煙味、倉味,其實就是白茶變質的表現。

嗯,喜歡喝「怪味老白茶」的人,三思而後行。

《7》

颱風天,幾乎每一年都要經歷。

今年,特別印象深刻。

而存茶,也漸漸成為了大家的生活習慣,貫穿了每個季節。

如何在颱風天、雨天,保護好自己的茶葉而不受潮變質,需要認真去學習。

真心不難,只是比較費心思。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結合了他人的經驗,再親自實踐操作,便可以安心存放自己的白茶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