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汽車原創
特斯拉與拼多多的交鋒是雙輸收場,但是顯然它們並沒有為此付出什麼,反而是事件的當人事——最無辜的消費者為這場戰鬥買了單。
在剛剛結束的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說,大家對於特斯拉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它從來不做廣告。沈暉的觀點我們暫且不作評價,但不能否認的是,有特斯拉的地方,就從不缺少話題和關注度。無論這個話題是它願意參與的還是被迫參與。
近兩天,有關消費者在拼多多團購特斯拉,最終被拒絕交付的新聞在網絡迅速發酵,甚至一度衝上了熱搜榜前幾名,引發了網友站隊「盛況」,隨著8月15日晚特斯拉正式取消拼多多訂單消息曝出,該事件也被推向了最高潮。
律師認為,如特斯拉單方面取消訂單已構成維權,消費者起訴大機率會成功,而特斯拉方面也可向拼多多未經授權進行團購活動等行為進行訴訟。
作為新能源大牛說改版後的第一期欄目,本期我們就來聊聊特斯拉硬剛拼多多事件。
『事件回顧』
一個月前,一家名為宜買車的拼多多商家發起了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車型的萬人拼團活動(實際限購 5 台),售價為25.18 萬,相比特斯拉官網上的售價便宜2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團購消息發出後,特斯拉官方曾表示聲明稱公司未於宜買車或拼多多有過任何形式的委託銷售服務,如消費者因上述團購活動產生任何爭議或權益受損,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8月14日,一位在拼多多上成功購買了特斯拉的武漢消費者在提車時被特斯拉交付專員拒絕提車要求。給出的原因是公司懷疑訂單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名義下單,構成了欺瞞真實下單信息。
@特斯拉官方的聲明為,這批消費者涉嫌違反特斯拉『禁止轉賣』條款。特斯拉會依據合同違約條款單方面取消此訂單。
隨後,@拼多多表示,已從這名消費者處證實,該車輛系消費者本人與特斯拉簽了訂購協議,消費者本人自用且無任何轉賣意願和意圖,其購車用車也並未有任何「惡意」。
拼多多方面同時稱,拼多多與宜買車根據活動承諾,已經為該名消費者提供2萬元車款補貼。對於特斯拉拒絕履行與消費者訂立的合同表示遺憾,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並將積極落實車輛交付工作。
特斯拉拒絕交付拼多多團購Model 3事件始末
事情的始末已大致說清,我們來看看在這場特斯拉硬剛拼多多的「戰役」中,大V和網友的站隊情況。(分類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供參考)
可能是因為在這件事中,拼多多不顧特斯拉反對強行「蹭熱度」的行為,從一開始就不占理,站隊拼多多的大V並不多。
站隊拼多多:
@視觀:今天特斯拉愛答不理 明天拼多多讓你高攀不起
Model3現在也是爛大街的車了,這就是故意設置障礙壞人好事,不是良人所為,拼多多也不差這仨瓜倆棗的,今天你特斯拉愛答不理,明天我拼多多讓你高攀不起!
(支持拼多多方面觀點有限 歡迎補充)
相較於拼多多,支持特斯拉的大V顯然更多,大家普遍認為特斯拉受到了拼多多的「碰瓷」營銷,拼多多應該向特斯拉道歉。
站隊特斯拉:
@電動星球蟹老闆:這一波特斯拉是惡意營銷的受害者
我雖然也多次噴過特斯拉,但覺得在這一事件上,特斯拉擺明遭遇了惡意營銷。
雖然有人覺得特斯拉拒絕交付有問題,或者應該找拼多多算帳,但我覺得特斯拉才是這次惡意營銷的實質受害者。
@順風車不順路:特斯拉應要求拼多多道歉並賠償
拼多多和宜買車在未經特斯拉允許的情況下,開展團購,但實際手中無車,並且在特斯拉發布聲明後未告知消費者可能存在的風險,是商業上不道德,法律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特斯拉應該以保護商業信譽為由,要求拼多多和宜買車道歉並賠償。
@起小點是大腿:拼多多強行蹭熱度沒有底線
特斯拉此前曾多次表達了拒絕拼多多蹭熱度的立場,拼多多為了業績增長沒有底線,這件事影響了拼多多的品牌形象。
除了選擇兩方站隊的非此即彼,也有大V從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各方在當中的利益訴求出發,讓網友更立體地看到事件背後深層次的東西。
分析類:
@皇城根下刀筆吏:拼多多動力特斯拉不能觸碰的蛋糕
拼多多和特斯拉之所以產生這個紛爭,主要是因為拼多多的行為打亂了特斯拉的定價體系,影響了特斯拉的整體營銷策略。
特斯拉給自己的定位,顯然不是中低端商品,而是高端商品。對於高端商品而言,廠家掌握定價權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我說賣一萬,那就是一萬,誰都不能質疑。
@大豆消費評論:拼多多補貼背後野心大 特斯拉不該和消費者較勁
一個有錢任性的平台拿出大把的錢,給消費者購買某件商品做補貼,看著像隔壁王大善人,其實背後目的很清楚:拿錢砸渠道。就像早年拿錢砸順風車的、砸共享出行單車的,沒準兒就砸出一個汽車電商寡頭平台來。
比起拼多多那一招紫氣東來手揮五弦目送飛鴻,特斯拉的表現給人感覺弱爆了,弱得讓大豆小心心裡不禁有點我見猶憐。就算你挨了一記撩陰腿,有苦說不出,你也不該跟消費者較勁哈。人家把錢給你了,訂單簽訂了,該交車交車,你管人家買了之後幹啥用呢?你拳打的不對地方啊。
無論誰對誰錯,都不影響「吃瓜」群眾看戲的心情。
吃瓜類:
@封士明:鲶魚和黃鱔的較量 我們吃瓜就好
用戶並沒有轉讓定單,特斯拉涉嫌濫用私刑。如果起訴,最多有可能可退一賠三。當然,拼多多做法也不夠光彩。所以,這是一場鲶魚和黃鱔的較量。我們,吃瓜就好。
@吃瓜網友;消費者是個鐵憨憨
上面討論的熱鬧,最後還是要聽聽權威律師的看法。
律師觀點:
@邱寶昌:特斯拉單方解除訂單是違約行為
合同成立後,特斯拉單方解除訂單是違約行為,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九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支付價款的合同,約定不成立。建議特斯拉,應該要公平競爭,要充分保障消費者權益。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特斯拉已構成合同違約
消費者自己在特斯拉官網下單購買,在最後付款環節由拼多多或平台商家代付,這並不能認定為違反了特斯拉訂購條款的轉賣行為。拼多多及宜買車的代付行為並不違法。
只要消費者下單並完成支付,特斯拉就理應履行約定,取消訂單、拒絕交付車輛做法沒有法律依據,構成合同違約。
以上小編挑選出的大V和網友的觀點並不能代表大多數網友的聲音,那麼我們通過由@新浪汽車、@車圈大事件、@黑貓投訴發起的投票,來看看更多網友對此事的看法。
通過投票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由3大帳號發起的投票中,網友幾乎一邊倒的站到了拼多多一邊。
車圈點評:消費者為特斯拉和拼多多的「戰爭」買單
特斯拉與拼多多兩大巨頭較量的背後都有著各自的小心思,特斯拉要捍衛高端品牌的身份和不容置疑的定價權,而拼多多這輪操作的背後則可能是覬覦汽車電商這塊巨大市場蛋糕的野心。
特斯拉強硬的取消了拼多多用戶的訂單,看似成為這場戰投的勝利者,但是通過投票結果來看,它卻與網友站到了對立面, 「蠻橫」、「無理」的形象入目三分。
拼多多雖然受到了網友的力挺,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這支持的背後可能也是處於對事件的換位思考的結果,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毫無疑問都希望特斯拉能履行訂單。但這就讓我們很容易忽略,特斯拉此前對於拼多多團購事件的聲明。也就是說拼多多開始就並不占理。
如此看來,特斯拉與拼多多的交鋒應當看做是雙輸收場,但是顯然它們並沒有為此付出什麼,反而是事件的當事人——最無辜的消費者為這場戰鬥買了單。衝著拼多多的品牌和信譽下了單,卻被心心念念的特斯拉拒之門外,在成為輿論一周的消遣後,迎接他的卻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實在讓人唏噓。
(責編:林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