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培訓,
實際操作前的「額外實操」。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5月8日訊)「告訴我的家人和兄弟們,我愛你們,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努力!爸,媽,兒子我……」這是五一檔影片《長空之王》中,由演員胡軍飾演的隊長張挺在飛機墜毀前,留下的未曾說完的遺言。他只留下了這隻言片語,除此之外,連告別遺像都只能用木頭人替代。正是因為我國一代又一代的試飛員,都秉持著張挺這種有去無回的信念,才換來了如今的藍天無恙!
這樣的壯舉令人眼含熱淚,這樣的英雄令人心生敬意。但是,英雄同樣是父母的孩子,同樣是孩子的父母,他們和萬千普通人一樣,都只是血肉之軀。在技術水平不夠發達的年代,陸炮上艦、核彈騎兵、西伯利亞單程票,這些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先輩的信念當然值得傳承,也必須得到傳承發揚,但現在,藉助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已經有可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英雄的出現」。VR設備,已經能夠在軍事領域發揮一定作用了,這一點,在電影中也有體現。
電影主人公雷宇在進行心理素質測試時,被狼狗嚇到跌落,導致考核失敗。半夜與戰友復盤,曝出小時候被狗咬過的糗事,以及戰友的一句「我女朋友屬狗」,相信有不少看過電影的觀眾都在觀影被逗得啼笑皆非。這裡有一個細節,可能沒多少人會注意,雷宇測試時戴的「奇怪設備」是什麼,沒錯,那就是一台VR頭顯。
(《長空之王》電影畫面)
真正的「長空之王」
據央視新聞的相關資料,一架新型飛機在正式使用前,需要通過一系列試驗性飛行,從而更好地保證其安全性、可靠性。為此,試飛員要挑戰飛機的性能邊界,他們也被稱為「和平時期距離死亡最近的人」。每型戰機列裝前,要完成1500至4000架次的飛行試驗,一架新型戰機從首飛到定型,飛行中平均每17分鐘出現一個技術故障。
殲-10首飛試飛員在相關採訪中表示:試飛員起飛前甚至連怎麼死都想好了,為了保全試飛數據,寧願犧牲也堅決不跳傘。而VR能做的,其實就是「模擬」,讓那每17分鐘就會出現一次的技術故障,在VR模擬中提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決。不只是最後的飛行實驗,在前期的零部件設計、加工、組裝等環節,VR也都可以發揮作用。
(殲-10首飛成功後難掩激動的試飛員)
儘管在電影中的,VR設備的戲份一閃而過。但在我國的軍事國防領域,其實VR設備已經成為了不少部隊官兵日常訓練的項目之一。通過VR設備提供的虛擬環境,可以在前期訓練或戰術演練的過程中,讓部隊官兵體驗不同場景,並開展針對化的訓練,提高作戰能力。
(某部官兵使用VR設備進行訓練的報道截圖)
VR培訓能為飛行員做些什麼
醫療模擬解決方案提供商SimX與美國空軍合作,為其精英重症護理空中運輸隊(CCATT)和航空醫療撤運人員(AE)創建VR醫療模擬培訓項目。旨在加強美國空軍維持戰備狀態的訓練能力,提高CCATT和航空醫療撤運的整體醫療能力。
(醫療模擬應用畫面)
空中消防和野火模擬軟體FS3D開發商Becker Support Services與消防培訓服務提供商 Anchor Flank & Pinch(AFP)合作成立Intellic Technologies公司。該公司研發的模擬系統能讓飛行員沉浸在超現實訓練場景中,該場景具有VR、MR技術、照片級逼真圖像和科學火災增長建模。
(Intellic Technologies公司宣傳圖)
瑞士公司Loft Dynamics推出VR全動態直升機飛行模擬器。該模擬器能讓飛行員隨時進行訓練,基於頭顯,可以看到不同位置的景象,聽到真實飛機模擬聲以及體驗逼真的力反饋和運動。基於模擬器還能訓練直升機險情應對。
(Loft Dynamics模擬器操作畫面)
丹麥公司VRpilot被歐洲航空運輸公司(EAT)選中,為EAT的空客A300-600RF運營提供VR程序培訓技術。該公司的自主定義程序培訓平台VRflow能夠為A300等老化機型提供定製化現代培訓工具。
(VRpilot與EAT合作宣傳圖)
通過以上四則案例不難看出,空軍醫療培訓、荒地野火消防、直升飛機、空客,面對不同應用場景、不同機種機型,VR培訓都能應付自如。這就是VR培訓的作用所在,尤其是對於飛行員這類特殊工種而言,通過高逼真度的沉浸式VR培訓,能夠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處理緊急事件的決策能力。
有一種說法,培養一名戰鬥機飛行員,需要耗費的金錢,超過其同等體重的黃金。其中有多少真實度,不好妄下定論,但每一名飛行員的培養都來之不易,這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在技術成熟的前提下,將VR技術更多引入到飛行員選拔、培訓的各個環節中,相信是有可能在提高飛行員安全性的同時,做到降本增效的。
(某款模擬飛行應用畫面)
VR培訓相較於傳統培訓的優勢
VR培訓不僅對於飛行員有幫助作用,VR設備之於整個培訓領域而言,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尤其是某些特殊行業。這裡可以用三個詞簡單歸納VR培訓的作用:高效率、低成本、低風險。
通過實踐體驗,學習新技能會是一種更有效的方式。通過VR技術可以創造一個高逼真度的虛擬空間,學習者可以在這個空間中獲得特定工作的「實際」體驗。這樣的體驗可以在錯誤後得到即時反饋,進而通過反覆練習提高熟練度,形成肌肉記憶。同時,一個能夠屏蔽外界干擾的學習空間,可以使學習者更容易保持注意力。某項調查報告顯示,當代人連續專注時長僅為8秒,甚至比金魚(9秒)還差。
(專注力概念示意圖)
在培訓領域引入VR技術,建立成熟的VR培訓項目,會是一筆事半功倍的投入。除了必要的硬體投資、培訓課程設計以及後期的維護之外,VR培訓項目幾乎不會再有更多的投入。其對於培訓時間、地點的需求也不甚嚴格。如此一來,重複舉辦課程的費用、講師費用、培訓耗材費用、停工停產費用、場地費用等等,都能得到直接或間接的節省。
對於航空、礦業、醫療及製造等特殊行業來說,在職學習是行不通的,實踐培訓不是風險太高就是根本無法操作。而矛盾的點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之下,新人接受全面的培訓,對實際工作至關重要,因為失誤的代價會是毀滅性的。VR培訓在某種程度上會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通過VR技術,可以在高逼真度但無風險的安全空間中,復刻這些行業特殊的工作環境,供新人學習。這樣的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允許犯錯,經過這樣的培訓後,新人便能夠更加自信從容地應對實際工作。
(VR礦業培訓畫面)
結語
電影最好的彩蛋,就是觀眾們走出電影院後,抬頭看見的藍天。技術最好的應用,就是服務於人類,在實際工作中造福人類。
VR培訓,憑藉VR技術最大限度模擬現實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助力「長空之王」成功返航的。從宏觀的視角去看,這樣的技術,也是有可能助力千行百業發展進步的。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