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從來不缺乏少年得志的人。例如霍去病,十七歲就被皇帝封侯拜將。還有那唐朝時候的王勃,16歲就考中了舉人。不過,相對的在歷史上也有很多堪稱大器晚成的人。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碌碌無聞,但是在步入晚年的時候卻一鳴驚人,創造出了奇蹟。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歷史上堪稱大器晚成典範的人。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壽命普遍都比較低,而劉邦踏上爭霸天下之旅的時候已經有47歲了。這個年齡在古代幾乎已經算是一位老人了,甚至可能孫子重孫都有一堆了。即使放到現在,47歲出來創業也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可是劉邦他就成功了,他從一個小吏變成皇帝只花了8年。那麼在47歲之前,他在幹什麼呢?
劉邦從小就不愛幹活,喜歡出去和狐朋狗友鬼混。為此,還經常被他父親責罵,不過他依然我行我素。眾所周知,劉邦十分的愛交朋友。可以說,他的前半生基本上都是和那些狐朋狗友一起度過的。跟街頭混混差不多,都是啥事不幹,每天過著混吃等死的日子。
不過,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劉邦的朋友。他所結交的朋友,都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例如樊噲,他原本只是一個屠夫,屬於那種不入流的人物。在古代,屠夫是一種比較低賤的行業,沒人願意和屠夫打交道,生怕沾了晦氣。可是劉邦卻不在乎,雖然他身為當地的官吏,多少也算是有一些地位,可是他就願意和樊噲交朋友,因為他知道樊噲不是一般人。
事實證明,劉邦並沒有看錯,後來樊噲果然在鴻門宴中救了他一命。而且在劉邦爭霸天下的過程中,樊噲當之無愧的成為他手下最勇猛的一員大將。通過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劉邦後來打天下的班底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人都是曾經跟著他混吃混喝的狐朋狗友。這些人都是鬱郁不得志的人,一旦有了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個個都立下了豐功偉績。劉邦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還多虧了這幫兄弟的扶持。
除了劉邦,在古代還有很多這樣的人。例如吳承恩,他都七十多歲了才開始寫《西遊記》,最後一樣獲得了成功。所以,想做什麼事情,千萬不要以年齡作為逃避的藉口。想想人家姜太公,都已經八十歲了,還不是一樣輔佐文王成就霸業?所以,想做什麼事就趕緊去做吧,不要再拿年齡當藉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89efc548d70932569f1859e963792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