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出原形

2023-03-28     錢耳朵

原標題:現出原形

吃了一驚,「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22.9%。

說明, 預期落空了,經濟依然是「弱復甦」。難為投資者了,又要辛苦地 尋找「結構性機會」

我仔細分析了一下「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詳細數據,發現 「兩極分化」很嚴重,有的行業非常景氣,有的則大幅下滑。並且, 這些沒有被市場「計價」

例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利潤總額爆降77.1%;但今年以來,計算機板塊大漲了36%,通信板塊大漲了31%。

例如,「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主要指動力電池和光伏)的利潤總額大增41.5%;但今年以來,新能源板塊卻跌了5%。

所以, 市場存在「糾錯」的機會。或者更加直白地說, 目前「結構性機會」很大

1、結構性機會

先說明一下, 「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是今年企業交的第一份「成績單」,是「驗證」經濟復甦的關鍵數據。雖然1、2月的PMI、社融數據都很好,但這兩個數據只反映了「企業對未來有信心」,但是 企業的信心是否轉化為了「企業的業績」呢?要看「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

不幸,從公布的數據看, 經濟復甦幾乎「還沒有開始」。據中國銀河證券預計, 大約到5月「工業企業利潤」才能反轉向上

然而, 我們的股市對經濟已經有些「過度」反映了。

除了創業板指,從2022年10月31日至今普遍漲了10%以上;目前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的估值已經位於合理區間。

所以說, 股市的整體機會不大

下面看看「結構性機會」。

工業企業大體分為三個部分: 上游、中游、下游。上游提供原材料,例如電力、礦石;中游是工業製造業,例如通信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下游靠近「消費」,例如食品製造業、醫藥製造業。

現在的情況是, 上游景氣,中游壓力非常大,下游一般般

這是因為呀, 1-2月的經濟是由預期驅動的,中游的製造業業預期未來的經濟好,不就得大量採購原材料嗎?這樣上游企業的利潤就大幅增長了;下游靠近「消費」的企業利潤不佳(大家不願意消費了),中游為了降庫存,只能大幅「降價促銷」了,所以,中游製造業的壓力非常大。

那麼, 中短期怎麼投

優先投上游提供原材料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有業績; 布局下游貼近「消費」的企業,因為消費慢慢總會復甦,適當提前布局; 短期規避一下「中游的製造業」,它們的壓力最大,業績復甦最晚。

具體到板塊,結論更加明顯。

1)「電氣機械」行業受動力電池、光伏設備等產品的帶動,1-2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41.5%;但是今年以來,新能源車板塊跌了3.79%,光伏板塊跌了3.98%,這明顯是機會。

有人擔憂電池級碳酸鋰、矽料的降價,說兩點:第一,矽料的價格基本已經企穩了,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降幅在收窄,估計離企穩不遠;第二, 大幅降價不代表不賺錢,一個LV的包以前賣1萬,後來降到5千,就不賺錢了嗎?不管碳酸鋰還是矽片,降價只是在「去泡沫」。

2)「計算機、通信設備製造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大降77.10%,這主要受美國晶片法案、海外經濟衰退的影響,計算機、通信很多設備是出口海外的,美國不進口了,這兩個行業的利潤就大降。

雖說計算機、通信板塊受益於數字經濟、ChatGPT的發展有望成為全年的主線,但一季度業績承壓,目前不建議追;況且這兩個行業今年以來都漲了30%以上,有回調風險。

文章篇幅有限,就分析這4個板塊了。

想了解更多板塊的投資機會或風險,例如軍工、消費、醫藥、電力、有色金屬、汽車等板塊投資價值怎樣,可以加我微信。

2、接下來怎麼投?

最近的市場很「玄幻」,說沒行情吧,計算機、通信、傳媒天天大漲;說有行情,但大部分基民的帳戶是虧錢的,「 AI很美,但跟我無關」。

很多人一下子不知道怎麼投了, 「追高」怕接盤,「抄底」怕持續下跌。A股經常叫人「無語」。

有人把A股比喻成女朋友, 當A股有泡沫時(女朋友生氣時),不要講道理,「擁抱」就完了。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女朋友生氣時不適合講道理,但也 不要在她氣頭上去惹她(不要追高),不妨等她冷靜下來再交流, 如果她真的喜歡你(真的是大題材),後面總有機會。別急!

所以, 科學的投資方法是什麼?兩種思路。

(1)以業績為基,動態調整

目前處於經濟復甦的進程中,但不同板塊的復甦進度不一樣,所以 不同板塊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景氣度

例如,一季度基建板塊的業績大機率不錯,因為一季度的經濟主要是由基建帶動的;但到了二季度隨著經濟回暖,消費大機率將慢慢發力。所以,聰明的做法是一季度超配基建,二季度可以慢慢布局消費。

站在當前的話,建議關注一下一季報,一季報業績有望超預期的板塊,增加配置;一季度預期業績大降的板塊,規避一下。這個可以上面「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為線索。

(2)關注全年的主線

今年的主線,不外乎三個: 中特估值、數字經濟、高科技

這三個主題的優勢是, 有政策的大力支持,想像空間大。但缺點是, 中短期大機率不會有強勁的業績支撐

所以, 在中短期,這三個主題賺的主要是「估值提升」的錢

買的話,建議關注兩點:

1)安全邊際。如果發展不起來,有多少下跌空間?

例如,我去年三季度買了計算機,當時計算機板塊的估值、機構對它的配置都非常低,就算信創、數字經濟發展不起來,下跌空間也不大,我就買了。

2)是否有業績支撐?核心關注業績能否被證偽。

雖然投資者對新概念的估值容忍度高,但業績增長不能一下子就證偽了,比如2019年的半導體板塊,雖然估值100倍以上,高高在上,中短期肯定消化不了;但半導體板塊的業績增長能滿足投資者的「幻想」,2019年增長了42%,2020年增長了51%,2021年增長了100%。 投資者「幻想」這個業績能長期這麼增長下去……所以半導體板塊就漲上天了。

但是,當前計算機、通信板塊肯定滿足不了這個「幻想」,1-2月「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利潤下降了77.1%。多等等吧!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請看第三條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879a33e2f378a2181fa65c89b2367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