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忙帶娃,要懂得適時撤退,方能守護家庭和諧

2023-12-24     老張育兒

原標題:老人幫忙帶娃,要懂得適時撤退,方能守護家庭和諧

原本以為老人幫忙帶娃,可以有更多時間工作,會讓生活過得更好!誰知道,老人帶娃之後,家裡卻一團糟……

跟姐妹閒聊,她開始吐槽婆婆帶娃後的現狀。才發現,老人帶娃不見得是好事,有可能是家庭矛盾的開始,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最近刷視頻,看到一位很喜歡的博主,她在老人帶娃這件事上是這樣說的:

「很感謝婆婆幫忙帶娃,我才能有更多時間工作,投身到自己喜歡的事業中。就婆婆帶娃這件事而言,是我有求於婆婆,所以我得要有求人的態度。」

「只要是婆婆帶娃,我從來不會發表意見,哪怕婆婆的育兒方式我不太滿意,也絕對不會嫌棄和埋怨,因為我需要婆婆幫忙。」

說真的,很喜歡這位博主的通透。她很清楚:婆婆幫忙帶娃,更多的是出於情分,而不是責任!既然自己需要婆婆的幫忙,那就不能指手畫腳。

老人幫忙帶娃,利大於弊

生活中,有很多年輕媽媽,一邊享受著婆婆帶娃的自由,一邊又埋怨婆婆的育兒方式太老套。

很想說一句:這樣的媽媽,多少有些不知足!這個世界上,哪有兩全其美的事情啊?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婆婆帶娃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

老人的參與,為年輕忙碌的父母,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最起碼,能讓年輕父母抽出時間和精力,放寬心去上班。

而且,老人幫忙帶娃的優勢,明顯要大於弊端。最起碼,願意幫忙帶娃的老人,他們是真的愛孩子,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陪孩子。

老一輩人,他們的育兒經驗和智慧,還是比較豐富的。最起碼,能為新手父母提供相對正確的建議和指導。

當然,在帶娃的過程中,也會出現矛盾,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很多老人開始力不從心。

這個時候,就需要老人懂得適時撤退。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只需要考慮他們吃好、穿暖就好;可長大之後,需要考慮的地方比較多,老人的精力和能力明顯跟不上。

適時撤退,才能讓家庭和諧

老人帶娃,什麼時候才算是「適時」退出呢?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家庭都特別關注的點,畢竟這關係到家庭和諧。

這麼說吧,老人退出帶娃,也是講究時機的。過早或過晚,其實都不太好,只有在正確時際退出,才能讓所有人皆大歡喜。

1、孩子獨立意識萌芽

經常會聽到老人說:「我又不懂太多大道理,只能照顧好孩子的吃穿,其他真的教不了。」

確實,很多老人能力有限,能做的就是負責孩子吃穿問題。若是繼續讓老人帶娃的話,肯定不是明智的選擇。

因此,在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而且能夠獨立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老人就該體面的退出。

2、孩子的社交需求增加

經常會看到老人帶娃,在小區樓下帶著蹣跚學步的孩子遛彎。可後來,當孩子們慢慢長大,可以自行玩耍的時候,就不需要老人陪伴。

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交需求,他不再希望老人陪在身邊。這個時候,老人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空間,讓他們獨自去探索。

不可否認,老人陪在身邊,確實能照顧到孩子,尤其是安全方面會有保障。可問題是:孩子終究要長大,老人又能陪伴他們多久?

3、教育觀念差異

很多家庭的婆媳矛盾,都是跟教育孩子有關係。年輕父母更崇尚科學教育,而婆婆的育兒思想,還停留在過去……

兩代人之間的教育觀念出現分歧,就是家庭矛盾的開始。聰明的婆婆,都會開始計劃退出,不再干涉孩子的教育問題。

當然,兩代人出現教育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時候,婆婆和年輕父母之間不要相互埋怨,而是及時溝通和調整,並及時溝通和調整。

4、想實現自我價值

每個老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帶孩子,不應該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尤其是上了年紀之後,老人更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和興趣。

晚年生活過得幸福與否,取決於自己的心態。老人忙著帶娃,就沒有太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晚年生活可能就會有些孤單。

所以說,為了健康著想,還是不要放棄自己的生活比較好。最起碼,留出多一些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寫在最後:讓老人幫忙帶娃,本來是為了家庭和諧,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健康地成長環境。若是家庭氛圍受到影響,還是要讓老人適時退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7eb46570a743c9301f3bbd0db1b79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