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憶故友

2022-04-05     西風獨醉

原標題:清明時節憶故友

前兩天得到一位朋友的消息,他的老父親於幾天前去世了。老人家一生嗜好傳統文化,能夠去於自己所料,也算是足慰平生,含笑九泉了。「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人生無常,終歸於有常。(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長大了的一個標誌,就是會經常聽到故人先去的消息,有游泳時窒息的高中同學,還有病終而逝的小時玩伴。風塵吹凈眼淚,腳步依然前行,只是在移動的記憶體中增加了一個存儲點,在清明節的這一天又緩緩的讀出來,其聲嗚咽。

想起來,我跟他已經有將近10多年沒有見面了。前面幾年沒見面,是因為我浪跡於南國,他覓食於北地,後幾年沒見面,是因為他已經去了天國,而我只是個俗人沒有慧眼可以望穿天際。但我們終究還是經常見面的,那是在夢裡,無數個不知道是睡是醒的夢裡。

我聽說他臨終前提到了我,但我知道他早去的消息卻是在幾個月之後。電話里的我沉默了大概有一分鐘,然後就一切如正常般的繼續生活。雖然淡淡的傷感伴隨了我多年的時光,但我也只能在某個黑夜前的傍晚站在路邊盡力的尋找他安眠的方向,除此之外我什麼也沒有做。

他的離去是我早就預料到的事情。在他很小年紀的時候就失去了久病纏身的母親,上初中的時候又失去了同樣久病纏身的父親,幸虧有已經成年的兄長的幫扶,和仁慈如母親般的,同樣未成年的,遵照父命照顧他的姐姐的照顧,他才得以成人成家生子。而他也許略可欣慰的是,他的姐姐雖然為了他捨棄了原本可得的幸福青春,卻也得到了另一份足堪安慰的幸福,這份幸福更加珍貴。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現在還有《列女傳》這樣的書籍,他的姐姐應該可以是其中一位。她毫無做作的眼淚感動了原先的幸福,她真誠的眼淚也感動了後來的幸福。以真誠換幸福,幸福可長久,雖然當初的慘澹註定縈繞心頭,但未來的光明才是人生的真諦。

……

他是我小學時候的學伴,我們兩個都是一起上下學的,但這樣的場景卻中斷了一段時間,因為他出事了。從懸崖上掉下的他留下了後遺症。如果不是村民們發現的早,就沒有我前面所講的後面的所講的故事了。我一直為此事而耿耿於懷,因為那天早上他起床很晚,而我怕遲到所以一個人先去上學而沒有等他,如果我可以放棄一次準時的機會,也許他就不會因為擔心遲到而發生後面的事情。或者至少,我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情況,呼叫他人施救,他的後遺症也許就不會那麼嚴重。

他出院後,我們仍然在一起上下學,那個時候他的父親身體已經不行了。到我們上初中的時候,他就成了孤兒,於是在我上學的路上再沒有他的身影,他的印象也從那個時候從我的眼前慢慢地模糊了起來,只是在每個清明節的時候又慢慢地清晰,清晰得讓我淚流滿面。

……

當淡淡的月光撒下天空的時候,清風就會徐徐的吹拂故鄉的小山崗。樹林掩映下的小土坡,就如童話中那樣的美好。山間小鳥在輕聲耳語,林間小草在互相安慰,黃土之下的他定然是剛剛睡醒,臉上才有那樣安然的微笑。是鳥兒的叫聲太好聽,所以讓他著迷,還是草兒的言語太曖昧,所以讓他偷笑?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文|西風獨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6b1ca23e535dea77ae0875005560e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