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非侵入式「想法轉文本」BrainGPT AI系統

2023-12-20     十輪網

原標題:科學家開發出非侵入式「想法轉文本」BrainGPT AI系統

在日新月異AI技術的加持下,市面上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文本轉語音、文本轉圖片、文本轉圖片或語音轉文本等應用與工具,人們的工作效率也因此達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澳洲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UTS)科學家更進一步開發出能將人類想法轉換成文本或語音(Thought-to-text/Thought-to-speech)的新技術,一旦這個技術成熟,勢必會對人類的學習、研究、工作、生活乃至整個人類文明造成顛覆性的改變。

由以人為本AI中心(GrapheneX-UTS Human-Centr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entre,澳洲雪梨科技大學與GrapheneX合作創建)主任林進燈(CT Lin)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攜式、非侵入性的BrainGPT系統,可以將人類心中的想法轉換成實際看得到的文本。

不需大腦植入晶片,只需戴上EEG頭套就能將想法轉成文本

受測者會佩戴一個可攜式、非侵入性腦電圖 (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 頭套,該頭套連接到具有多任務功能的腦電圖編碼器,以便從腦電波中偵測到連貫性的可讀句子。這套系統能從原始腦電波中識別和捕獲資訊,並通過專門設計和訓練的DeWave AI模型將波形腦電波信號處理轉換成文本。

研究人員一共對29名參與者進行測試,這表明了這項技術可以適用於不同的人,這很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腦電圖大腦信號。林進燈表示,這是首次將離散編碼技術引進腦波轉文本之轉譯過程,進而提出了一種創新的神經解碼方法。與大型語言模型的集成也為神經科學和AI領域打開新篇章。該技術的研究論文已於周二(12日)在美國紐奧良舉行的NeurIPS神經資訊處理系統大會上發布。

這項技術對於因癱瘓或中風而失去語言能力的人特別有幫助,它讓這些用戶與機器之間能進行無縫、直接且非侵入式的交流,同時進一步推動未來與BrainGPT系統結合的仿生義肢開發。對於一般人而言,該技術能將任何想法轉換成文本或語音,比起手寫或打字更有效率。

目前BLEU-1評估指標準確率只有40%,未來有信心提升至90%

在此之前,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公司早已積極發展腦機接口,但他們採用的是永久性、侵入性且需經由手術植入腦部的技術,反觀BrainGPT系統只需戴上EEG頭套便能非侵入性地讀取並轉換腦波。而且Neuralink不得不將12隻參與實驗的猴子安樂死,也引起很大的爭議。

比起處處受限的Neuralink,研究人員表示,BrainGPT系統可應用的領域更廣,能讓無法說話的人再度與人正常溝通並通過大腦活動操控設備,提供遠比手寫或打字更有效率的文本生成方式,還能應用在生物義肢的開發上。

但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存在許多問題與挑戰,目前系統在BLEU-1評估指標上的準確率只有40%。但該團隊相信,未來可以將BLEU-1評估指標的準確率提高到90%。

(首圖來源:視頻截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5d38101c51b40bfcf294ad4eda48c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