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基本概念
定義:是一種從源頭、河口或瀑布開始,向上游侵蝕的流水侵蝕作用。是下蝕作用的一種特殊形式。
(黃土地區的溯源侵蝕)
成因:河口地段由於侵蝕基準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產生溯源現象。所以侵蝕基準面變化是引起溯源侵蝕的最主要原因。
溯源侵蝕加劇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增加、土壤鬆散、植被覆蓋率低等,除此之外還受地形影響。
人為因素主要包括過度的工程建設和城市發展、不合理的工廠選址和沒有溝道防護措施的城市排洪排污。
02
演化過程
01
源頭的溯源侵蝕過程
從時間順序上來講可劃分為水力沖刷、水力重力共同作用、重力侵蝕三個階段。
溝頭上方彙集的徑流直接沖刷造成了溝頭的迅速延伸,徑流在溝邊附近的裂縫、陷穴處下滲,從而導致溝頭受水力重力共同作用而坍塌、滑落與溝頭前進。
02
瀑布的溯源侵蝕過程
瀑布從峭壁上流下,對下側岩層造成侵蝕,就會形成較深的水潭。同時瀑布底部的水流漩渦或砂粒對周圍岩石發生侵蝕,峭壁下部出現較大的侵蝕空間。上部懸垂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最終發生坍塌,導致瀑布不斷向後推移倒退。
03
河口的溯源侵蝕過程
由於斜坡上溝谷下段的水量大於上段,侵蝕作用也大於上段,出現了水蝕凹地(圖中a、b),凹地的形成使河谷縱剖面變陡,因而流速變大,使水流下蝕更為劇烈,且集中在坡度最陡的凹地的上段,結果使b逐步移動到b1、b2……
03
不利影響與對策
【不利影響】
溯源侵蝕使谷地向源頭方向伸長,成為黃土區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黃土高原某些溝谷源頭一次暴雨即可前進數十米,因為黃土土質鬆散並多節理,降雨後沿沖溝向上侵蝕。
對土地、村莊、道路、民居和工廠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發生在源頭的溯源侵蝕會造成河流襲奪,導致被奪河水量減少,泥沙淤積堵塞。
(溯源侵蝕引起的河流襲奪)
【應對措施】
在溝頭上方來水方向修築澇池或澇池群攔蓄地表徑流。此外還有蓄水堰、溝邊防護埂、防護牆等措施來蓄存或分散徑流,達到鞏固溝岸的目的。
其次是溝底修築溝底谷坊,抬高侵蝕基準面,防止溝床下切。在條件允許、經濟可能的情況下,要選取合適的溝底地段安排淤地壩和引洪漫地,使泥沙就地攔蓄,削減洪峰,調節徑流。
04
知識拓展
1. 溯源侵蝕、下蝕、側蝕的區分
2. 在河谷發育初期,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形成「V」 型谷;在河谷發育中後期,以側蝕為主,河谷比較寬,形成「U」型谷
05
試題連結
1. 遠古時代,長江流域絕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蓋,隨著地殼不斷運動,長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陸地,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約1.4億年前,長江中游巫山山脈形成,古長江在其西側流入四川盆地,在其東側流入江漢盆地。後來,隨著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300萬年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東側河流成功襲奪(分水嶺兩側,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河流上遊河段的現象)西側,古長江東流而去,形成長江三峽雛形。第四紀,巫山山脈繼續抬升,長江三峽峽谷最終形成。完成下面小題。
(1)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條件是( )
A. 地勢東高西低 B. 古地中海鹽度高
C. 古長江水量豐富 D. 橫斷山脈有出口
(2)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隆起對古長江流域最直接的影響是( )
A. 落差加大,水土流失加劇
B. 侵蝕增強,峽谷地貌發育
C. 鋒面雨多,河流水量增加
D. 沉積增強,流向自西向東
(3)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襲奪的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
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水系開始折向東流
喜馬拉雅山脈隆起,巫山東側古長江流域地勢整體抬升
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減輕
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最終東側河流切穿山脈,成功襲奪西側河流
A. B. C. D.
【答案與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河流襲奪是河流由於溯源侵蝕,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河流上遊河段的現象。
(1)
【答案】 A
【解析】河流的流向主要是由地形走勢決定的。古長江自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主要跟地形有關。地勢東高西低,因此河流由高處流到低處,A正確;古地中海鹽度高並不能決定河流的流向,B錯誤;古長江與地中海距離遙遠,即使水量豐富,如果沒有地形地勢的東高西低也無法流入地中海;橫斷山有出口,會使河流自西向東流,D錯誤。
(2)
【答案】 B
【解析】地形隆起會使長江落差增大,但古時候長江流域植被覆蓋率高,水土流失不一定加劇,A錯誤;地形隆起使古長江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蝕作用增強,峽谷地貌發育,B正確;鋒面雨主要跟季風有關,C錯誤;地形的隆起會使流向自西向東流,流水侵蝕峽谷攜帶的細沙在地勢低平處沉積,不屬於地形隆起對長江流域的直接影響,D錯誤。
(3)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分水嶺兩側,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河流上遊河段的現象」可推測出,巫山山脈兩側河流溯源侵蝕、襲奪的過程為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水系開始折向東流,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加劇,故正確;喜馬拉雅山脈強烈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流域地勢整體抬升,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最終東側河流切穿山脈,成功襲奪西側河流,故錯誤;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水系開始折向東流,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加劇,故錯誤;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水系開始折向東流,巫山兩側河流溯源侵蝕加劇,喜馬拉雅山脈強烈隆起,巫山西側古長江流域地勢整體抬升,兩側河流溯源侵蝕進一步加劇,最終東側河流切穿山脈,成功襲奪西側河流,故正確;故D正確,ABC錯誤。
(左右滑動查看)
2.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流水侵蝕分為溯源侵蝕、下切侵蝕和側向侵蝕三類。溯源侵蝕是指地表徑流使侵蝕溝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下切侵蝕是指流水及其所挾帶的碎屑物質對溝谷、河床底部進行的沖刷和磨削,導致溝谷、河床加深。側向侵蝕是指河流對兩側河岸的侵蝕作用,主要發生在彎曲河道,使河道彎曲率加大。下圖示意某河流A、B、C、D四河段位置及其剖面圖。
(1)圖中河流侵蝕類型主要表現為溯源侵蝕的河段是_________。溯源侵蝕主要表現為________(水平或垂直)方向向_______(上游或下游)的侵蝕。
(2)B河段的侵蝕類型主要是______,該侵蝕類型主要表現為______(水平或垂直)方向向______(上或下)的侵蝕;與B河段相比,該侵蝕類型在C河段表現較_______(強或弱)。
(3)D河段河流的侵蝕類型主要是______,該侵蝕類型主要表現為________(水平或垂直)方向向河道________(凹岸或凸岸)的侵蝕。
【答案與解析】
本題以某河流A、B、C、D四河段位置及其剖面圖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地貌。
(1)
【答案】A 水平 上游
【解析】由材料「溯源侵蝕是指地表徑流使侵蝕溝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可知,A河段溝谷較淺,位於河流源頭附近主要表現為溯源侵蝕,溯源侵蝕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向源頭(上游)的侵蝕。
(2)
【答案】下切侵蝕 垂直 下 弱
【解析】據圖可知,由材料「下切侵蝕是指流水及其所挾帶的碎屑物質對溝谷、河床底部進行的沖刷和磨削,導致溝谷、河床加深」可知,B、C河段河谷在變深變寬,共同的侵蝕類型為下切侵蝕,該侵蝕類型主要表現為垂直方向向下的侵蝕。與B河段相比,該侵蝕類型在C河段表現較弱。
(3)
【答案】側向侵蝕 水平 凹岸
【解析】D河段河道變寬,且一側河岸陡,一側有堆積,河岸交換,所以D河段河道彎曲,河流的侵蝕方式為側向侵蝕。該侵蝕類型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向彎曲河道凹岸的侵蝕。
(左右滑動查看)
凍融風化Freeze thaw weathering
曾稱冰劈作用。冰緣地區氣候寒冷,因季節性的氣候和晝夜的溫度變化,岩層的裂隙和孔隙中的水發生凍、融交替作用,造成地面物質鬆動和崩解的過程。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河流下切侵蝕,原來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穀穀坡上,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
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殼垂直升降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內外部動力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運動;階地位置,級別越高,形成時代越老。
1.概念:河流下切侵蝕,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穀穀坡的地形,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
2.成因:在地殼垂直升降運動的過程中,在相對穩定堆積和迅速下切過程中形成的。另外也有諸如氣候的變化形成的氣候階地;構造運動形成的構造階地;人類活動的影響,如水利工程建設改變了基準面而形成。無論哪種成因,都是地球內外部動力——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下圖)
3.特點: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運動;階地位置,把高於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稱為一級階地,向上依次為二級、三級……階地。即從河漫灘向海拔高處,海拔越高,級別越高,形成時代越老(如下圖,一級階地形成最晚最年輕,四級階地形成最早最老);
階地物質,一般下部為砂礫石,上部為粉砂、粘土。
4.主要過程:一般先側蝕和沉積發育一個相當寬廣的河漫灘;然後河流開始向下侵蝕,使得原來的河漫灘高於一般洪水位,原先的河漫灘形成階地。
注意:如果地殼多次間歇性上升,就能在河谷兩側形成多級階地。
5.主要類型:河流階地按組成物質及其結構分為以下4類:
侵蝕階地,由基岩構成,階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沖積物。
堆積階地,由沖積物組成。根據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階地的切割疊置關係不同又可分為:上疊階地,是新階地疊於老階地之上;內疊階地,新階地疊於老階地之內。
基座階地。階地形成時,河流下切超過了老河穀穀底而達到並出露基岩。
埋藏階地,即早期的階地被新階地所埋藏。(如下圖)
5.河流階地的應用:
階地是農業發展、聚落選址、建築布局、沉積礦床及研究地質活動等的理想或重要場所。
階地位於河流附近,水源充足,無論生活用水還是生產用水,水量都有保障;
階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於發展農業,糧食足倉廩實,倉廩實而人口多;
階地地勢平坦,建築施工難度低;
階地往往與河流沉積作用有關,河流從上游攜帶的泥沙,含有多種重金屬砂礦,如金、錫在階地沉積富集形成礦床;
通過對河流兩岸階地岩層的研究,可以推測該地的地質運動,如褶皺、斷層等。
綜合自地理科學網、小童地理、我的地理課堂等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產品。期待同學們每天在已閱文章下方留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