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逃不開隔代教育,那麼就要正視,而不是一邊嫌棄一邊享受

2022-02-28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如果逃不開隔代教育,那麼就要正視,而不是一邊嫌棄一邊享受

昨天晚上,我所在的一個群里,兩位媽媽不知怎麼回事兒,開始一唱一和,瘋狂地吐槽自家婆婆幫忙帶孩子的各種「糟心事」,完全無視了老人家平日裡的辛苦,就是單純的指責老人帶孩子的各種各樣的不好和不順心。

因為群里人比較多,關係也不算熟悉,所以我看了一會兒之後,直接退了群。閨蜜緊跟其後,也退了群出來,和我私信說:天下哪有那麼多好事兒,讓你一邊享受著老人付出後所得到的輕鬆,一邊還要想著控制老人要如何不要如何……

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懂感恩的人,也不值得交往。

現在年輕人和中年人的壓力的確很大,近幾年整體大環境本就不好,生活壓力無形中增加,所以越來越多的為人父母者不得不在職場奮力拚搏。

那麼養孩子的事情,就不得不請老人來幫忙;尤其是家有小寶寶的,外聘保姆很難知根知底,孩子小又不懂得傾訴,網絡上各種保姆虐童的視頻又層出不窮,更是讓爸爸媽媽在咬牙切齒之餘,心有餘悸,思來想去,不如交給家裡的老人來看護。

如果是迫不得已必須要請老人來幫助照顧寶寶,那麼作為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就要正視這個現象,遇到各種問題,積極解決而不是消極面對,背地裡對隔代育兒各種嫌棄,或者心有隔閡,這樣既不利於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實,隔代教育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隔代人的生活背景和教育理念有著不同的核心,觀點不同、高度不同、經驗和溝通方式也不同,雖然同樣都是想要看護好寶寶,教育好孩子,但是最終想要達成統一,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最為常見的莫過於這幾種問題,我們逐一來磨合吧!

1、教育觀點互不認同

對於老人來講,含飴弄孫本來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帶著天然的血親關係,自然而然對孩子有著祖輩天性中的溺愛和疼寵,要吃得好、穿得好,還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就是老人對兒孫最大的心愿。

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講,從寶寶出生就會賦予一定的希望和願景,想要孩子有燦爛的未來,有輝煌的前景,有更為幸福的生活……所以對孩子的成長要求,難免會高一些。

事實上,在父母小的時候,也是同樣的經歷,生命就是在這樣代代相傳中不斷地繼續。所以,年輕的父母,若是對隔代育兒有不同的意見,也要對長輩有足夠的尊重,當著長輩的面,有理有據、態度溫和地解決問題;當著孩子的面更不能直接否定或指責老人,只需要傳遞正確的觀點和觀念就好。

2、教育方法互不認同

現代的父母,很多都知道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是棍棒才能出孝子,而是要理解孩子,從而有效地幫助孩子。

但是祖輩的教育方法可能會簡單粗暴一些,這與他們的成長年代有關,也與他們的教育背景有關,更多的,可能與他們的尊嚴有關。

事實上,我所接觸的很多老人是非常願意也非常樂於學習新的知識,不想被這個世界所淘汰的。而這個過程只是需要我們多一點耐心,多一些尊重就好。

所以教育方法不一樣的時候,父母要想辦法變不同為統一。比如自己多用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把教育的重擔主動放在自己身上,而把孩子的日常生活交給長輩,比如接送、三餐等。再比如和父母多溝通,把一些自己理想中的育兒觀點和方法講給老人聽,努力得到他們的贊同和配合,一家人同心協力,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無效溝通

有些時候,年輕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和老人無法溝通,事實上也就是雙方有溝通,卻是浪費時間和情感的無效溝通。

溝通的關鍵,不在於你說、我說、企圖各說各的道理去說服別人;而在於傾聽。

當與長輩在育兒問題上有不同的看法時,控制情緒、認真傾聽才是父母最需要做到的,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

要知道,當面指責老人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對孩子來講是一種反方向很糟糕的引導;對於老人來說,也是一種情感上的難堪,甚至是對自己權威的一種衝撞,從而老人會更加氣憤,不再配合,增加再次溝通和有效溝通的困難。

更有甚者,還會影響到夫妻關係,這的確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啊!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俗話還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其實,在這個時局日新月異、變化莫測的時代,有什麼比一家人相親相愛相守更為幸福的事情呢?家人之間,不過是多一份理解、多一絲包容、多一層關愛,讓自己主動退一步,即便難免有磕磕絆絆,終歸還是會幸福地走下去。

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是一種責任和壓力,也是一種幸福和擔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27196432e79c321075b0c55a93eea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