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 依然賣爆,但生產 iPhone 的公司正在遠離蘋果標籤。
作為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裡的 " 一枝獨秀 ",iPhone 不僅在過去 15 年為蘋果攫取了巨額利潤,也讓數百家蘋果產業鏈(果鏈)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曾經在 A 股市場,果鏈板塊幾乎都是難得的藍籌股,其漲幅遠超市場整體水平。但在最近兩年,果鏈神話開始快速退潮,2021 年歐菲光被踢出果鏈更是給其他企業敲響了警鐘——一年虧損 19 億 -26 億元,市值幾乎腰斬。
近日,另一果鏈巨頭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將與奇瑞新能源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而立訊精密將在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上幫助提供研發設計、量產平台等。這意味著立訊精密不再滿足蘋果代工廠的地位,試圖謀求更多發展。
無獨有偶,數月前,富士康已經推出了旗下首款車型,並且今年 3 月就將開始交付。
曾經的果鏈巨頭們,要麼被蘋果踢出,要麼想方設法去蘋果化。
蘋果利潤飛漲,但果鏈沒有吃到多少肉
2021 財年,蘋果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分別達到 3658 億美元和 94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 和 64%。而在 2020 財年,這兩項數據的增長都還只是個位數。
按理說,大哥吃肉,小弟應該也能多少喝點湯,果鏈巨頭們此刻的轉變似乎有些不合時宜。
事實上,蘋果業績猛增,但分給果鏈的肉確實沒有多少。原因之一是,除了常規的硬體銷售,蘋果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其實是軟體服務,而這部分運營收入自然也不會傳導到立訊精密、富士康等代工廠上。
以立訊精密為例,消費性電子占了其業務構成的近 90%,其中包括 AirPods 製造、Apple Watch、MagSafe 組裝業務、iPhone 12 馬達等零部件製造。立訊精密 2021 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增長了 36%,但扣非後的歸母凈利潤卻下降了 21%。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 2020 年:立訊精密消費電子部門營收增長 57%,但毛利卻下降了 2%。
顯然,立訊精密也雖然也坐上了蘋果的快車,只是最後落到口袋裡的,卻沒有多少。
富士康同樣如此,2021 年其合併銷售額約 2149.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86%,不僅漲幅遠低於蘋果,甚至不如立訊精密。
蘋果利潤飛漲反而顯得果鏈們越發落寞,他們賺的也是血汗錢。
蘋果之外,手機市場從 2017 年起就展現出頹勢,市場增長基本已經見頂,而蘋果的高端定位也決定了增長不會來得多麼劇烈。因此,雖然保留果鏈身份依然可以獲得可觀利潤,但無論是蘋果,還是行業,都很難帶給果鏈企業更多未來。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果鏈?
太過依賴單一客戶幾乎是如今果鏈巨頭們面臨的共同現狀,但蘋果是出了名的供應鏈管理大師,不僅會在同一個品類上選擇 2-3 家公司,並且時不時將某些公司踢出,例如歐菲光。
對果鏈來說,風險顯而易見。立訊精密就曾多次在財報中表示," 目前,公司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並且短期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若重要客戶發生嚴重的經營問題,公司也將面臨一定的經營風險。"
現在,新能源汽車的火熱讓果鏈看到了突圍方向,開始成為各家共同的選擇。
除了立訊精密和富士康,手機面板廠商藍思科技也在幾年前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中控組裝整件、儀錶盤、充電樁等,被剔出果鏈的歐菲光同樣在毫米波雷達、4D 成像雷達、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技術切入汽車領域。
2021 年 10 月 18 日,富士康正式發布三款電動汽車
另一方面,蘋果造車的消息也已人盡皆知,並且根據目前的信息,蘋果與其他大部分選擇自己建廠,自己生產的新能源車企不同,蘋果更偏向於代工模式——蘋果提供產品設計,生產製造交由代工廠,就像現在的 iPhone。
因此,此前富士康宣布造車,也被行業廣泛解讀為試圖打入蘋果汽車供應鏈所做的提前準備。
如今果鏈企業紛紛布局汽車行業,很難說完全沒有蘋果造車的推動。目前蘋果汽車項目還不明朗,只有零星市場消息稱其正在與韓國車企商討合作事宜,未來中國果鏈能否成功打入蘋果汽車,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蘋果的大手依然掌控果鏈生死
雖然看上去果鏈好像在去 " 蘋果化 ",但對果鏈之外的廠商來說,蘋果的吸引力依然很高。畢竟它仍然是一台高效的賺錢機器。正是為蘋果代工積累的利潤,立訊、富士康等果鏈才更加有資本去布局其他領域。
果鏈就像半個圍城,城裡的廠商賺了錢,還擔心還會不會有明天,因此拚命擴大根基;城外的人看城裡人賺錢,搶破了頭也想擠進去,等位子坐穩就變成了前者。
去年立訊精密從富士康手中搶到了部分 iPhone 13 組裝訂單,並在蘇州投資 110 億元新建大型工廠。
過去一直未能打入果鏈的京東方,也在最近兩年開始為蘋果提供顯示螢幕,並且未來甚至可能為蘋果供應最高端的 Mini-LED 螢幕。當然,對京東來說,即使沒有蘋果它依然是全球第一大面板廠,為蘋果供貨更像是業績增長的錦上添花。
總的來說,在手機行業見頂的現實下,蘋果又無法為果鏈帶來新增長,廠商們只能寄希望於其他業務,但它們似乎還是與蘋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就決定了果鏈去 " 蘋果化 " 幾乎成為一個偽命題,在可預見的將來,蘋果的大手依然會掌控果鏈。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