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想到,4月一款橫空出世的女性向遊戲,直接搶走了「四大國乙」的風頭。
這款名為《代號:鳶》的遊戲,是阿里旗下靈犀互娛推出的三國題材卡牌手游。玩家是女扮男裝的廣陵王,同時在暗處為失落大權的天子執行機密任務,一路遇上的角色,幾乎都是三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讓這款遊戲出圈的,包括但不限於極高的Live2d動畫水平、走心的演出展示,以及突出的人設。上線沒多久,這款遊戲在僅有港台服、甚至沒有官方微博帳號的情況下,迅速在女性向玩家圈層走紅,登上多個上架區域App Store免費榜榜首。
靈犀互娛開發三國題材不是新鮮事兒,只不過,之前的《三國志·戰略版》《三國志幻想大陸》是刻板印象當中的男性向遊戲,當一款新遊戲是畫風美型、可以與三國角色親密接觸的「女性向遊戲」,不僅對靈犀而言是個突破,對整個市場也是新調調。
客觀地說,《代號:鳶》選定的歷史題材與諸多演出台詞,想要開設國服並不容易,至少還要做出諸多修改。
但在沒有國服的現狀下,當「三國」和女性向手游綁在一起時,一些在國內女性向遊戲圈內由來已久的矛盾,得到了直接爆發,雙方互不退讓,直至吵上熱搜。
戰火紛飛的《代號:鳶》
根據《代號:鳶》目前放出的消息,會有五位可與玩家展開親密互動的「男主」。精美的人設形象、明顯與女主帶有戀慕的劇情,都讓不少網友直接將遊戲歸類為乙女遊戲,與此前的《戀與製作人》《光與夜之戀》等乙女遊戲對標。
但是,受到學生時代必讀書目《三國演義》和不少相關題材影視作品影響,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本就是國內網友相對比較熟悉的歷史時期,從而衍生了大量歷史人物的同性CP,比如玄亮(劉備X諸葛亮)、曹郭(曹操X郭嘉),以及這次爭議的核心「策瑜」(孫策X周瑜)。
在三國歷史中,周瑜和孫策是總角之交,有眾多史料記載兩人的友誼,孫策早亡又平添了一份悲劇色彩,觀眾從而能夠產生不少針對兩人關係的遐想,又因為國內網友對三國人物認知度極高,「策瑜」歷來是國內歷史向同人圈最火的CP。
對於策瑜的CP愛好者來說,一如此前在《真三國無雙》《忘川風華錄》等遊戲,《代號:鳶》相當於是給予了CP新的衍生形象。
然而,對於將遊戲認為是乙女向的玩家來說,孫策是男主之一,將孫策和別的角色湊成CP屬於「乙女腐」,即將乙女向作品裡的兩個男性角色配對,這在圈內一直是大忌。
不少乙女遊戲玩家認為,乙女遊戲的女主角是玩家自我代入,遊戲的性質就是作為女主的玩家和男主們發展戀愛關係,所以男主的性取向與戀愛關係已經註定,將男主和別人組成CP就是違背和「我」的這段感情。
同時,由於早期國產同人論壇以「BL向」(男男)為主,只喜歡BG向(男女)CP的網友長期「缺乏話語權」,長期以來的怒氣在乙女遊戲集中爆發,排斥一切乙女遊戲相關的BL向內容,在LOFTER上一些同人作者產出的乙女遊戲男主之間的BL文章評論區,經常出現憤怒的乙女遊戲玩家。
而《代號:鳶》的同人生態打破了國產乙女遊戲圈固有的潛規則——三國題材相關的同人愛好者人數眾多且有多年積累,並且《代號:鳶》的角色有不少存在於文案劇情和技能里的「嗑點」,比如顏良會為文丑擋傷,而這個協戰技能的名字叫「不許傷他」。
另一方面,三國的多位知名歷史人物都在遊戲中登場,但遊戲劇情沒有嚴格按照歷史進行,有較多的架空成分,比如男主之一的東漢末代天子劉辯,按歷史記載,應該在17歲時被董卓逼迫飲下毒酒而死,遊戲劇情中劉辯在第二章末尾死去,但會在後續劇情中揭露他當時是假死脫身。
遊戲劇情和人設修改較為大膽,也是衍生題材的賣點之一,像日本TYPE-MOON的《fate》系列遊戲,就直接把英國傳說中的騎士王設定成了女性。但這種改動也註定伴隨著爭議,比如遊戲劇情中女主借用了大喬的身份見到孫策等都引起了不滿,近期「女主拜託孫策偷呂布的內衣」的劇情也因為荒誕搞笑在微博轉發破千。
這種類似於「三國雷文」的設定,也讓喜歡三國人物的歷史粉絲們很難接受,作為玩家視角的女主被指責為「偷人設」,進一步為輿論場的混戰添了一把火。
女性向的「藍海」
在乙女遊戲玩家和腐女們爭吵之後,有不少玩家去私信遊戲官方,希望得到遊戲性質的具體回答,但官方的回覆態度始終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禁止腐向創作——此前國內不少遊戲的超話都會禁止發布腐向內容,官方在同人二創比賽時,也不會允許BL向參賽。
這對玩家近年來養成的認知是種衝擊,但從《代號:鳶》內測至今的宣傳來看,遊戲的類型方向一直是「女性向遊戲」,而不是「乙女遊戲」。
從遊戲作品的種類來看,女性向遊戲所囊括的範圍更廣,和男主們談戀愛的乙女遊戲只是其中一個分支,BL、GL題材的遊戲也會被算進女性向遊戲的範疇之中,同時還包括一些處在態度曖昧的邊界地帶遊戲,遊戲中的男性角色們會和女主擁有情感連接,但也會花大筆墨刻畫男主與男主之間的羈絆。
在這種範圍的限定之下,不少女性向遊戲的官方(尤其是日本女性向遊戲)對於腐向創作自然不會多加限制,甚至還會兩方「通吃」,有意識地推波助瀾:以《偶像夢幻祭》為例,玩家可以走劇情和想要「在一起」的男主們更進一步,也會直接推出兩位男性角色組成的雙人卡。
女性向遊戲這一概念的提出,本就是與「男性向」作出區分——直到上世紀90年代,充斥著動作類和射擊類的主機遊戲市場,玩家中仍然是男性占據了主導地位。1994年9月,光榮株式會社的《安琪莉可》發行,在遊戲里與帥哥進行戀愛模擬體驗的內容,讓大量女玩家趨之若鶩,開啟了女性向遊戲的熱潮。
而國內的女性向遊戲市場開發歷史並不長遠,過去這類服務於女性玩家群體的遊戲,更多是橙光中的文字冒險遊戲。第一部走紅出圈的國產乙女手游,還是2017年發行的《戀與製作人》。
值得注意的是,和整體的遊戲市場氛圍頗為類似,日本女性向遊戲多為買斷制,而國內的女性向遊戲都要靠內購賺錢,遊戲官方必須時刻跟進玩家的訴求,以免失去自己的「金主」。所以,玩家要求禁腐的訴求,直接導向了當下國產女性向遊戲對BL向內容的應激與排斥。
女性向遊戲是一片藍海,乙女遊戲只是目前的國內市場中,被率先開發的那一部分。但不論是市場還是用戶,似乎都存在思維慣性。
《代號:鳶》大膽的劇情中,就有玩家表示女主殺伐果斷、情報機構長官的身份十分帶感,而遊戲中男主與玩家的戀愛關係,也包含著算計與謀劃,而不是像絕大多數乙女遊戲一樣,單純為了「談戀愛」。
如同《代號:鳶》女主一樣,遊戲劇情環環相扣,「我」不再單純圍繞愛情打轉,也需要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客觀上,這倒確實是女性向遊戲拓展之後的魅力,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摩擦在所難免,口水註定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