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雪夫對蘇聯做過什麼貢獻?為何很多俄羅斯人至今都懷念他

2022-02-10     生活幸福

原標題:赫魯雪夫對蘇聯做過什麼貢獻?為何很多俄羅斯人至今都懷念他

這些年,有關於蘇聯笑話的段子層出不窮,當中充滿了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政治笑話,不過呢在搞笑之餘,我們也得以牢牢地記住了一些前蘇聯的著名領導人。

其實所謂的蘇聯笑話,都是來源於早期蘇聯人民的自嘲或者是國際特工的創作,同時這也反映了一個事實,這些前蘇聯的領導人也確實在政治經濟建設上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說赫魯雪夫,他有著一副其貌不揚憨態可掬的胖子形象,雖然他在政治上遭到了繼任者勃列日涅夫的猛烈批判,更是被勃列日涅夫以類似軟禁的形式趕下了台,但在他擔任主席的六年期間,也給蘇聯人留下了一筆重要的財富。

這些政治經濟上的舉措直到今天也在對俄羅斯產生著影響,也因此今時今日也經常有俄羅斯人會回想起赫魯雪夫與他所作的一切。

結束個人崇拜現象

赫魯雪夫原本也是農家子弟,後來來到城裡成為了工人階級的一名工人,可以說他的起點也是普普通通的,不過他的政治覺悟十分的高,早在他18歲的時候他就進行過一些政治活動,甚至還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等到後來二月革命以後,他已經是一名身經百戰的共產主義戰士了,他也順理成章地在蘇維埃政權中得到了一席之地,成為了一名主席。

他幾經輾轉,最後跟隨了史達林,不過在史達林身邊,他親眼目睹了史達林的辦公方式,並且感到了壓力很大。

根據他的回憶,史達林就像是超人一樣,每當他前去訪問史達林,史達林都在處理堆得和山一樣高的文件,也正是因為史達林優越的個人能力,所以在史達林時期大量事務都要經過史達林親手處理,這也使得國內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呼聲特別的高。

等到史達林由於中風過世以後,赫魯雪夫頂替了史達林的位置,但他對一件事情相當的清楚,那就是他做不到如同史達林一樣的政治手腕,於是他推行了一項對後來的蘇聯影響深遠的舉措,那就是推翻國內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

他開始全盤否定史達林,並且對史達林留下的政治遺產做出了全面推翻,很快地,原本過度集中的權利被下放到各個部門。

他的這項舉措毫無疑問是十分正確的,但是當時蘇聯人卻對他十分的不解,比如一些較為激進的史達林追隨者就公開遊行表示了對他的反對,這些人高舉史達林的畫像,還揚言要打倒他。

這樣的行為最終遭到了政府當局的鎮壓,而改革也終於得以全面推行,整個蘇聯自上而下地煥然一新,政治制度變得更加井井有條,而赫魯雪夫也成功地卸去了一部分重擔。

全面發展政治文化

儘管這樣一來卻造成了另一種問題,那就是民眾的思想變得沒有原來那樣團結了,而且赫魯雪夫同時在文化上也是採取了相當寬鬆的政策,還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

在他的這項舉措下,原本漸漸凍結的蘇聯文體領域也漸漸解凍,不少獨具改革意義的作品相繼發表,這樣的情況無疑是欣欣向榮的,可這卻也引發了一些意識形態的問題。

其實,我們如今來看,在赫魯雪夫時期或許就已經埋下了後來蘇聯顏色革命的伏筆,當時不乏有一些思想上同主流價值觀出現嚴重分歧的作品,而赫魯雪夫本人也曾經多次批判過這些現象,但是卻也僅此而已。

文化領域依舊是百家爭鳴,對於後來遭受美國蒙蔽而自行解體的蘇聯來說,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但當時的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或許是由於當時與美國的爭端並沒有被過於擺在明面上,蘇聯自顧自地發展著自己的軍事和科技,這些科技使得如今俄羅斯即使基本沿用蘇聯的遺產,也依然在國際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比如說1957年10月4日,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就是由蘇聯發射的,這無疑是在赫魯雪夫帶領下所迎來的成功,即使如今來看,這些科技上的成績也不可謂不是碩果纍纍。

赫魯雪夫還主動縮減了軍費,引發了軍中人士的大量不滿,不過也正是由於這樣的舉措,才解決了由列寧史達林時期一直沿用至今的軍隊體質臃腫的問題,在節約經費的同時,得以將更多的國家經費利用在了政治文化以及經濟建設上。

在赫魯雪夫時期,這樣的舉措使得政治文化開始了全面復甦,由於政治文化的復甦,蘇聯的經濟自然也產生了活絡的跡象。

推動農業以及經濟發展

在我們的課本上就有一張老照片,上面就是赫魯雪夫拿著玉米的形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照片,其實是因為赫魯雪夫推動了蘇聯當時的農業以及經濟的發展,種植玉米並且得到很好的收成就是他這項成就的一部分。

在他推行這項舉措的1961年-1965年期間,那些適合種玉米的地區的平均產量提升到了1.3億,增長率高達50%。

他還取消義務交售制,使得農民能夠自主規劃自己的產品,毫無疑問是提高了農民的純收入,這一系列的經濟舉措實行下去幾年以後,蘇聯的平均收入攀升了近一倍,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成功了。

而對於老百姓來說,那些政治文化都是虛的,只有切實地讓他們的口袋變得鼓鼓囊囊,人人都能填飽肚子,才是響噹噹的好政策,而赫魯雪夫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好領袖。

等到赫魯雪夫被勃列日涅夫奪走政權以後,儘管勃列日涅夫依然沿用了少量他的政策,但人民卻又漸漸地發現自己的收入增長變得緩慢了,甚至隱約還有倒退的趨勢。

所以經常有一些蘇聯笑話就會嘲諷當時那些領導人讓人民餓肚子的現象,對於當權者來說這也是無可奈何的,而蘇聯僅僅有文化活躍度在此後逐級攀升,90年代的時候更是達到了頂峰。

而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儘管蘇聯文化活躍度不斷攀升,但輿論的口舌卻漸漸地落入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手裡。

當初蘇聯衛星發射引發的世界兩極分化格局、美蘇鬥爭至今沒有得到緩解,不少的特工在蘇聯暗中活躍,最終從精神層面上掀翻了整個蘇聯,使得蘇聯在不斷的反思中自我奔潰,最終解體,這無疑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大悲哀。

小結:

不過,說起後來的蘇聯解體,其實也與赫魯雪夫推動的過度放權等措施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仍需承認他確實解決了很多史達林時期遺留的一些問題,也因此,如今俄羅斯人也會經常懷念赫魯雪夫時期的政治政策。

當然,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政策並不能無限沿用,好的政策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否則也必將會出現物極必反的效果。

國家政策是如此,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也是如此,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其實都應該懂得一個適可而止的道理,倘若一昧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最終難免不會一觸即發。

但一個人想要給自己踩下急剎車,其實很難從主觀上判斷出一個恰到好處的抑制點,就像蘇聯的解體一樣,倘若能夠有患難與共的朋友加以諫言,也未必會走向如今的結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040e6add77d35433e7c3de8cc7344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