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位於非洲東部,大部分地區被廣袤的高原所覆蓋,在這片高原上生活著一些珍稀的動物,然而在這與世隔絕的荒野里,非洲唯一的野生狼,卻被推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
本期內容,小美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
衣索比亞狼又被稱為阿北西尼亞胡狼或西門豺,因被發現在衣索比亞的西門山而得名,是一種小型犬科動物,是非洲大陸唯一的野生狼。
衣索比亞狼是灰狼和草原狼的近親,體重11.2-19.3千克,體長0.8-1米左右,雄狼比雌狼大20%。據估計,衣索比亞狼的祖先極可能是10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移到非洲北部的狼形動物,從原始狼到衣索比亞狼的轉變也與最後一個冰川期的開始相吻合,當時高山草原上適合它們的棲息地面積擴展到11萬平方公里以上,而其已經提前適應了寒冷氣候,很容易就擴散到這些新的棲息地並且定居下來。
繁殖特點
衣索比亞狼是社會性動物,每個群落大概有3-13隻狼,但是在整個種群中,只有雄性首領和雌性首領之間才可以交配繁殖,它們每年會在巨石下或洞穴中繁育一窩幼狼,數量3-5隻左右,此時整個種群都會擔負起保護幼狼的責任,防止它們遭到掠食者的毒手,甚至會直接充當狼崽的奶媽,幫助頭狼的妻子哺育後代。
而群落中的其他雌性狼,在2歲以後,就要被趕出狼群,任其遠走他鄉、自生自滅,這樣做一是為了保證種群中雌性狼首領的地位,二是防止近親繁殖,確保種群優勢。
毛髮特點
這種狼亮麗的皮毛呈現獨特的紅棕色,鼻子,牙齦和齶是黑色,面部、耳朵及背部呈赭黃色或銹紅色,面頰上有白色小點,眼下有彎月狀的斑紋,下巴和喉嚨也是白色的。胸前有白色條紋,腹部呈白色至淡姜色。紅色和白色皮毛之間的界限十分明顯。隨著年紀及社會地位的增長,其紅白色的對比越為明顯。它們有短的針毛及厚的絨毛,可以抵擋低至-15℃的氣溫,這也是為什麼衣索比亞狼即使是在高寒地區,依舊可以直接在露天環境下席地而眠的原因。
每一個物種的種群,都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性,這一點對衣索比亞狼來說也不例外。
問候儀式
每一天的開始,狼群中的成員,總要花上好幾分鐘時間進行問候儀式,彼此又嗅、又吠、又咬、又搔、又舔,還會互相凝望,這既是日常活動,也是提高捕獵技巧的方式,同時這種競爭,不僅能能強化狼群的團結,還有助於它們確立自己在狼群中的地位和等級。
領地巡視
衣索比亞狼一個種群的領地最大的有十幾平方公里,這主要受獵物的多少、植被的繁茂程度、人類生活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影響。每日清晨,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有其他惡劣天氣,狼群都會在雌性狼首領的帶領下,對自己的領地進行巡視,防止其他種群的入侵,巡視過程中,它們會在領地內大聲的呼叫、並在領地邊界的岩石上撒尿作記號,以此來告訴別的種群,這是我的底盤,你們不許進來。
捕獵方式
成年衣索比亞狼是分頭捕獵的,這一點跟它們的近親灰狼集體捕獵是不同的,大鼴鼠是衣索比亞狼最喜愛也是最主要的食物。這種齧齒動物體重大約有900克,喜歡在高地拔洞做窩,鼴鼠窩周圍拉扯出的泥土會吸引鳥兒來捕食,狼就利用偷襲和靈敏的嗅覺進行捕獵,它們能計算出細長的路線,從而便於捕捉藏在地下的鼴鼠。
如果捕捉的獵物太多,一次吃不完,狼會把剩餘食物藏在灌木叢或岩石下面,需要的時候再回來取;同其他很多食肉動物一樣,衣索比亞狼的幼狼,主要靠成狼反芻的獵物為食,只有當幼狼成長到1歲以後才可以單獨捕獵。
衣索比亞狼是目前世界上最稀有、最瀕危的犬科動物。它們之所以會面臨如此險境,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原因造成。
一、自身繁育後代的局限性
1、在一個衣索比亞狼的種群中,一般只有雄性頭狼和雌性頭狼能夠交配繁育後代,雖然幼狼受整個狼群的照顧,成活率比較高,但是對於整個狼群的發展來說,數量上還是不足以彌補的;
2、狼群中的雌狼,在2歲以後要被趕出種群,讓其自己去尋找出路,但是由於生活區域狹窄,競爭激烈,流浪的雌狼經常會因為食不果腹而客死他鄉;
3、流落領地間的雌狼雖然不受狼群限制可以交配,但是由於沒有穩定足夠的食物供給,產下的幼崽成活率非常低,即使有狼群能夠接納這些帶孩子的雌狼,這些幼崽的成活率也不會高到哪裡去,這主要還是因為狼群內嚴格等級制度,等級低的和新入群的雌狼,必須優先照顧頭狼的孩子,給它們喂奶、覓食,還要擔負警戒的任務,這些等級低的雌狼常常會因為幫助高等級母狼喂養幼仔失去甚至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
二、生存領地的單一
衣索比亞狼這種動物只生活在衣索比亞幾個非常狹窄的區域裡,均為植被比較低矮一般不超過25厘米的高山草原和山地,海拔在3000~4400米之間,這就導致了它們的領地範圍不會太大,一般只有最多十幾平方公里,對於一種野生動物來說,這可以稱得上是「彈丸之地」,而它們的近期--灰狼,在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的領地甚至能超過200平方公里。
三、活動區域的日益減少
目前衣索比亞狼一半集中在巴萊山區,剩下的則散布在東非大裂谷北部,在那裡狼群的規模較小,成員一般不足50頭,因此它們對疾病非常敏感,這種狀況與激增的人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今這片高原已經成為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在海拔3200米以下的地區,60%的土地變成了耕地,在某些地區,大麥已經種到了海拔3700米處,這讓衣索比亞狼的活動區域越來越小。
四、畜牧業發展的影響
畜牧業的發展也使衣索比亞狼的生存面臨威脅,狼群的出現總是會讓牧羊人憎惡,這些人類將襲擊羊群的罪惡全部算到衣索比亞狼群身上,事實上,這種野生狼與鬣狗或豺不同,它們對羊群不感興趣,然而依舊會遭到人類的獵殺。另外,在牧區出現了牧羊犬與衣索比亞狼交配的現象,然後生下了很多繁殖能力很強的後代,破壞了該物種的種群純潔性,更糟糕的是,狗與其他家養動物將狂犬病傳播到了狼群中,20世紀90年代初,因狂犬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傳播,直接導致了150頭衣索比亞狼的死亡。
1988年,衣索比亞狼的保護計劃開始在當地啟動,巴萊山區作為狼群的主要活動範圍也被劃歸為國家公園區。"衣索比亞狼保護計劃"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自由生育基金會,另外,法蘭克福動物學會、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等也對該計劃進行捐助。
同時,當地人們也開始為家犬注射狂犬病疫苗,並捉住那些狼狗雜交的後代,強制為它們做絕育,同時政府部門還動員當地居民一起保護衣索比亞狼。
另外,生態旅遊對狼群的保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許多外國遊客為了領略這裡的自然遺產也紛紛趕來,這也促使當地居民投入到了狼群的保護中去。
小美寄語:
雖然衣索比亞狼的數量稀少,整個種群的生存也是處在四面楚歌的危險當中,但是作為一種白天活動的動物,小夥伴們如果有機會去到這裡,應該也是比較容易觀察到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