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的中心,是首都。首都的中心,是天安門。
中軸線以北,坐擁北京天安門、午門和故宮,極具皇家氣派和經典建築風格樣式。
而中軸線以南,才是可以看到北京老百姓生活印記的有趣地方。
前門的傳統和有趣,並沒有一成不變,每次逛,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北京的前門一代,著實經歷了歷史和現代。
正陽門往南的一片,混進了我兒時的記憶。
前門大街全長845米,這條古老的商業街道有中心的御道,也復原了北京最早的有軌電車。
從正陽門下,往南走,最開始看到的就是正陽門 五牌樓。
原來的牌樓在1955年被拆除,現在的牌樓是2008年復建的。
北京謙祥益絲綢有限公司(北京絲綢商店),是北京天津著名的「八大祥」之一。
全聚德 前門店是「全聚德」的起源店,已經具有141年的歷史。
90年代的全聚德,鴨子也貴,但沒有如今這麼貴。
姥姥家就住在珠市口,逢年過節聚會,姨就騎著自行車,到這家全聚德外賣烤鴨,一隻片鴨子能滿滿的盛在兩大外賣盒裡。
回家打開塑料袋,烤鴨的香氣混著熱氣一起釋放出來,勾的我們開始流口水。鴨架子也帶回來,第二天熬一鍋蔬菜鴨架湯,再丟一點粉絲進去,又是一餐。
如今全聚德前門店還保留了賣鴨架的傳統。每天十點半開售,12元一隻,價格多年未變。
這條街上還出現了蠟像館、大城小像體驗館,和年輕人以及家庭遊客的喜好很是對口。
再往南口,路東,出現了吳裕泰茶莊。
這個茶莊,是北京唯一一家提供以茶為原料手工食品的吳裕泰。
面街的窗口出售原茶製作的奶茶和冷泡茶,冷泡瓶好好看,在店裡還可以續杯。
走上二樓,窗邊坐下,可以品嘗抹茶奶油卷和茶香曲奇餅。
從吳裕泰往西,是大柵欄,往東是鮮魚口。
剛剛記事兒那會的大柵欄,還是北京老百姓日常逛的地方。
瑞福祥里還是用最原始的記帳方式買賣。帳房先生坐在高處,身前有很多條鋼絲做的軌道。
通向下面的若干個攤位。需要付款,就從下面一端,把錢夾在軌道的架子上,一揮,錢就到了帳房處。找零和收據再通過軌道送回來,和布料一起交到客戶手上。
小小的我當然不會去操心布料的花色,就靜靜的坐在角落裡,看著頭頂飛來飛去的夾子,出了神。
「大柵欄」 原稱廊房四條,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的古老的街市。
老北京曾經有句俗話「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塔內聯升」說的就是大柵欄裡面的著名商鋪。
如今的大柵欄,也熱鬧非凡。
要說中國的商業街,有些不地道,這裡也有那麼點。不過我很推薦的是街上的建築,基本維持了本來的樣貌。
抬頭看看二樓三樓,你會發現,這裡有「中國電影誕生地」大觀樓,有「大柵欄第一食品店」稻香村,有 老字號:同仁堂、瑞蚨祥、張一元、六必居等等。老北京現在春節買茶葉,不少還只認街上的張一元。
大柵欄東口,正對著鮮魚口西口。
大柵欄是商業街,鮮魚口就是美食街。
鮮魚口幾百米的大街上匯聚了北京著名的老字號餐館、零售店鋪、戲園、浴池、茶樓和手工藝作坊。
大街上可以看到一切源自北京的傳統美食,不過老饕只認其中幾家。
天興居可是老北京炒肝的發源地,不管什麼時候來他們家,你都要做好排隊的準備,可是大名鼎鼎的網紅老店。
包子供不應求,大家為等二兩包子能排上十幾分鐘。
包子和炒肝都是必點項目,炒肝滑嫩鮮美,包子肉質新鮮。這裡的食客,上年紀的居多,基本都是吃完了,還要帶一斤半斤的走。
炒肝配上了包子,是北京很傳統的早餐搭配。
特別是有「老北京」煞有介事地跟我講,要端起碗轉著圈喝的時候。
這等美味,可不是誰都能消受得起。
據說頭幾年美國副總統一家來北京,非要嘗嘗當地特色小吃,於是鼓樓的「姚記炒肝」門口站滿了中外上百武警,只為這一家人能安全地吃上一碗地道內臟。
不過事實是讓人失望的,據說拜登只吃了幾隻包子,至於炒肝,他端詳了良久,放下了。
我比較喜歡的吃法是,把包子皮咬開一個小口,然後用筷子夾著,深深地在炒肝碗里沾上一沾。裹著炒肝的湯,包子更香。
這條街上有雷麼?當然也有。
比如烤肉季門口的烤肉串,實際是炸熟再過一下烤架,最後一層厚厚的調料沫毀了肉的口味。
想吃的,還是進店,去吃當家的金牌炙子烤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