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已經來到,"秋補"成了時下熱興的話題。但是,如果稍不留心,一頓火鍋、一次忘情大餐就可能導致痔瘡復發。大部分人常常表示沒時間,只能到藥店買藥膏塗抹應付,實在熬不下去才會去醫院。
其實,肛腸類疾病在某一時期卻存在相同的症狀,患者缺乏專業知識容易混淆病情,再加上部分患者粗心大意,往往會使病情被掩蓋,甚至造成漏診或誤診。
肛腸疾病危害大 千萬不要「積攢」
據痔瘡患者自述,自己在大快朵頤後經常出現像肛門墜脹、像火燒一樣的灼痛感,甚至便後有腫物脫出、分泌物增多污染內褲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多是由於秋季氣候乾燥,人體內水分極易蒸發,加上人們在秋季大魚大肉、大燥大熱的過度進補,易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進而誘發或加重痔瘡。
其中,便血是常見的肛腸疾病症狀,患者經常認為便血是痔瘡發作,並沒有放在心上。事實上,一旦出現便血,則說明腸道內有"出血點",不只是痔瘡,肛裂、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直腸病變等都有便血症狀發生。一些患者除便血外,還可能伴有肛門疼痛、墜脹不適、腫物脫出等,這都屬於肛腸疾病的典型症狀,多是直腸與肛管處存在出血點以及病灶部位。「就因為患者對肛腸疾病有一些老觀念,認為便血是痔瘡發作、偶爾便血應該沒什麼問題、十人九痔,忍忍就過去了,其實這些藉口都是在延誤病情,反而有可能讓腸病變趁機而入。」
肛腸疾病對人體的危害
▌肛腸疾病導致貧血
以便血為主要症狀的痔瘡患者,往往出現貧血。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隨著患者的失血量的增加,會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頭暈、虛弱、久坐久蹲後突然站立,可導致虛脫或暈厥。
▌肛腸疾病導致皮膚濕疹
由於痔塊脫出及肛門括約肌鬆弛,粘液流出肛門外刺激皮膚,而導致皮膚瘙癢和肛門濕疹。
▌影響肛門功能
痔瘡如不及時治療,病灶不斷加重,形成脫肛、直腸粘膜脫出,使肛門括約肌鬆弛,致肛門失禁。
▌婦女痔瘡患者會引發婦科炎症
如果痔瘡出血或發炎往往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引發各種陰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附件炎等婦科炎症。
▌肛腸疾病降低生活質量
如果痔瘡出血或發炎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引發男性炎症,加之疼痛及不舒適感,從而影響生活質量。
如何預防肛腸疾病是關鍵-武漢國醫堂胃腸專家告訴您:
肛腸疾病也是可防可治的,一定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防微杜漸。
1、進行全身和肛門局部鍛鍊,改善血液循環
體育鍛鍊有益於血液循環,調和人體氣血運行,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結,可預防痔瘡產生。局部有效簡便的方法就是提肛運動:全身放鬆,臀部及大腿夾緊,配合吸氣,用意念將肛門向上收提,稍閉一下氣後呼氣,如此反覆多次,早晚各做一遍。這是一種內按摩的方法,可運化瘀血,鍛鍊肛門括約肌,提升中氣。經常做提肛運動,可改善痔靜脈回流,起到防治痔瘡的作用。
2、避免久坐久立,通過變換體位保證血液循環正常
久坐則血脈不行,瘀血流注肛門而生痔疾。所以,長時間坐著不動的人,每隔一小時,要站起來走動走動。人體長久站立也影響靜脈回流,血管易瘀血擴張,同時久站的人肛墊受地心引力的影響較大,容易誘發痔瘡。所以,久站的人,要注意適當變換體位,保證血液循環正常。
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預防便秘,保持排便通暢
腹瀉和大便秘結都是痔瘡的重要致病原因,養成排便的好習慣,做到每日定時排便,合理配置飲食可以糾正便秘和改善胃腸功能。我們合理的飲食同時要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富含纖維素,利於排便;要少吃含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避免大量飲酒,減少腸道刺激。
4、孕期女性要維持適當活動量
女性在孕期時,盆腔臟器受壓迫,血流受阻,造成盆腔器官充血和瘀血,影響肛門的血液循環,最終誘發痔瘡。孕婦在孕期的活動量一般會減少,這會引起胃腸功能減弱,大便乾結,誘發痔瘡。因此,孕婦應維持適當活動量,避免久站、久坐。
5、保持肛門周圍清潔
肛門、直腸及結腸是貯存和排泄糞便的地方,糞便中含有許多細菌,肛門周圍很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污染,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瘡癤、膿腫。女性陰道與肛門相鄰,陰道分泌物較多,可刺激肛門皮膚,誘發痔瘡及肛周濕疹。因此,應經常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每日溫水熏洗,勤換內褲,可起到預防痔瘡及肛周濕疹的作用。
(圖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