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能被劃為內海,多虧了毛主席一句話!港口、航空港建設條件分析

2023-03-09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渤海能被劃為內海,多虧了毛主席一句話!港口、航空港建設條件分析

【地理百科】認真聊一下當前歐洲的天然氣危機!

渤海(Bohai Sea),是中國最北的近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海,同時也屬於內水範疇。海岸線全長約3800公里。東西寬約346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米。渤海是一個近封閉的內海,東面以遼東半島的老鐵山岬經廟島至山東半島北端的蓬萊岬的聯線與黃海分界。其它三面環陸,北,西,南三面分別與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三省一市毗鄰。根據地形地貌,渤海可分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中央淺海盆地和渤海海峽5部分。

渤海既是內水,也是內海,按照國際規定,內海是沿岸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外國船隻未經允許不得通行;

作為我國的四大海域,相信大家對渤海、黃海、東海以及南海都不會感到陌生,尤其是我國的南海,在前些年裡一直頻繁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相

比較來說,我國的其它三大海域,尤其是渤海,就顯得比較安定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安定其實是有原因的,如果不是當初毛主席的一句話,現在最安定的渤海局勢,可能比南海還要更加嚴峻!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

什麼是內海?

我們有必要先對我國的四大海域做一下區分,雖然渤海、黃海、東海以及南海,都是我國的海域,但作為內海的渤海,實際上是要區別於其它三個海域的。而在這其中,最根本的區別則在於權力範圍的不同。簡單來說就是,在內海,國家是擁有全面主權性權利的,未經國家允許的條件下,外國船不得駛入。打個通俗易懂的比方,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個人,那麼內海就相當於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手指一樣不可分割。

內海一般指深入大陸內部,被大陸和島嶼包圍的海域;

內水指的是領地陸內的水域包括河流、湖泊,以及領海基線向陸一側的內海水域;

內海一般指深入大陸內部,被大陸和島嶼包圍的海域;

內水指的是領地陸內的水域包括河流、湖泊,以及領海基線向陸一側的內海水域;

渤海既是內水,也是內海,按照國際規定,內海是沿岸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外國船隻未經允許不得通行;

雖然領海同樣也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領土,但相較於內海來說卻有所不同,在領海,國家只享有受到部分限制的主權性權利,在這樣的限制條件之下,領海範圍是允許國外船隻「無害」通過的。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會將內海和領海混淆,領海指的是領海基線和內海相鄰的、朝公海一側延伸一定距離的水域,在這個區域內,外國的非軍用船是可以無害通行的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領海基線的畫法有三種,分別是正常基線法、直線基線法和混合基線法,我國採用的是直線基線法。

其中,領海基線向公海延伸12海里的區域即為領海區域,而這12海里,並非是隨便定下的,渤海能成為完全屬於我國管轄的內海,也經歷了許多波折,渤海差一點就不是中國的內海了。

那麼在這裡大家有沒有考慮過,同樣是我國附近的海域,為什麼只有渤海被劃為了內海呢?

渤海劃為內海,多虧了毛主席的一句話!

在最初的時候,領海寬度範圍實際上是按照大炮射程來定的,而在當時,世界各國的軍事力量遠沒有現在發達,最遠的大炮射程也不過3海里左右,這個距離對沿海國家來說,也就成了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因此,3海里也就成了世界公認的領海寬度了。

然而,伴隨著一戰、二戰的打響,世界各國的軍事力量也成倍增加,這時的大炮射程也已經翻了數十倍。在強有力的軍事力量之下,3海里的領海寬度,已經難以再繼續保障沿海國家的安全了。

面對這樣的現狀,美國這樣的霸權國家自然是非常樂意的,但對於那些弱國來說,這卻顯得十分不公平,因為此時隨便一艘戰艦都可以在3海里的距離,輕鬆從海上對其進行軍事打擊。於是12海里領海寬度的主張,開始被世界各國提出。

只是當時的蔣介石政府生怕得罪強權,3海里的領海主張也就一直延續了下來。面對如此狹窄的領海寬度,外國軍艦也順勢在我國的海域附近,甚至是內陸江河上橫行霸道。直到1949年,我們的解放軍炮擊英國「紫石英」號軍艦,才結束了這段屈辱的歷史。但即便如此,3海里的領海寬度問題還是沒能得到解決,這個問題也成了毛主席的一塊心病,根本問題不解決,那以後還是會產生很多的麻煩……

這個3海里的領海寬度同樣也使我國困擾,這意味著我國能擁有的領海總面積僅為70萬平方公里,渤海大部分被劃入公海,外國船隻可以自由通行,這對京津冀地區來說,是一顆「定時炸彈」

這個問題得到真正解決是在1958年9月,毛主席在北戴河召開會議,專門就《海牙協議》和我國領海問題展開了討論,毛主席希望通過這個會議來解決自己多年的這塊心病,於是他提出了擴展我國領海的主張。但會議上卻有人表示,國民黨時期蔣介石已經宣布了3海里的領海寬度,貿然宣布擴展領海,恐怕會引起西方列強的不滿。

一席話下來之後,整個會場的氣氛凝固到了極點,所有人都皺起了眉頭。但毛主席卻以一種輕快有力的口吻,直接拍板打破了這種僵局:「《海牙協議》不是聖旨,道理是打出來的,列強想打仗我們也不怕。」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會議結束幾天後,也就是1958年9月4日,我國政府便刊登出聲明表示,中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

伴隨著12海里領海寬度的宣布,渤海也順勢從領海變成了我國的內海,而我國的領海總面積,也從此前的70萬平方公里左右,擴展到了超過300萬平方公里!

渤海和黃海以老鐵三角和蓬萊角之間的連線為界,渤海海峽恰巧處在其中,海峽寬度達到了57海里,約106公里。所以即使以12海里為標準來劃分領海寬度,海峽中間仍存在33海里的寬度。

但是,渤海海峽的周圍分布著32個小島嶼,形成了南北走向的島鏈,與周圍島嶼將渤海封閉起來,也構成了廟島群島,是山東半島的一部分。

廟島群島最北端的北隍城島面積雖然僅有2.72平方公里,但它與老鐵三角之間的直線距離約為22.2海里,按照12海里的標準,渤海以1.8海里的微弱優勢成了我國的內海。

雖然後來這份聲明真的遭到了美國的反對,他們甚至直接派軍艦趕到了我國領海範圍,但毛主席堅信,道理是打出來的。於是下令將一排排炮彈打在了我國領海範圍,美國人怎麼也想不到,我國對領海主權的態度如此強硬,最後為了避免無謂的損失,美國軍艦隻好灰溜溜地退回了公海……

總結

如果沒有毛主席拍板的那句話,到現在我國的領海寬度可能還只有3公里,這樣一來,不但渤海不再屬於我國的內海,而且我國的領海面積也將縮水200多萬平方公里。最後,大川想引用南開大學艾躍進教授的一句話,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港口建設條件分析

一、船隻停泊航行水域條件

1港闊水深(河流侵蝕岸)

2背風避浪(天然港灣內部)

3通行時間長(冰期)、泥沙淤積少

二、陸地建港條件:

1陸地地形平坦開闊,地質條件穩定,施工難度小

2惡劣的氣候天氣情況少、自然災害少、

3水源充足

三、運輸需求量(吞吐量)

1交通條件:與其他類型交通線聯繫,形成河海聯運、水陸聯運等

2經濟腹地(與交通、地形、流域面積有關)

3依託大城市,運輸量大、且有利於基礎設施的配套、資金雄厚、技術先進

4特殊位置:某些內陸地區的出海口;臨近海灣、海峽、運河航道;是某些航線的轉運樞紐、補給港口

四、其他社會經濟條件:

開發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人流)、教育(造船技術等)、工農業基礎等。

航空港建設條件分析

一、空域環境好

1地形:地勢平坦開闊,地勢較高,坡度適當

2氣候:低雲、霧、暴雨較少,風速較少

3與城市有一定距離

二、地質條件穩定,工程難度小

三、附近地區經濟發達,人流、物流頻繁,運輸需求量大

四、與其他交通聯繫,形成水陸空聯運

五、地理位置特殊、優越(中轉站、貨物集散中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產品。期待同學們每天在已閱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f2cf1d7065f6b0f0fc97c721702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