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一些傳統節日中的習俗,還是比較看重和講究的。特別是對一些寓意比較好的傳統習俗,則更是願意按照這些習俗、規矩去做了。
人們相信或者喜歡這些傳統習俗的目的,其實也只是想圖一個吉祥、吉利和好的兆頭。讓自己的心情好一些,讓自己的信心足一些,讓自己充滿理想和希望。
這也跟一些人出門時、或者辦事時、或者遇到喜事時,講究選日子的心理是差不多的。都是想擇一個吉日良辰,都是想沾沾喜氣,都是想自己做什麼事情都順順利利的。其實,這也是人們的一種良好願望和美好期待罷了。
3月4日,在浙江紹興,一位顧客到一家理髮店理髮時,理髮師想到,今天是農曆的二月初二,也就是傳統習俗中的「龍抬頭」、「剃龍頭」的日子。
他仔細觀察了顧客的頭髮後,突發奇想,當即別出心裁地決定,給這位顧客剃一個真正的「龍頭」。
於是,理髮師熟練地運用推子、剪刀和梳子,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細心修剪,「精雕細刻」地在這位顧客的頭上「雕刻」出了一條龍的圖案。
當這位顧客的頭髮理完後,人們繞著他的腦袋轉一圈觀看時,只見一條龍「盤踞」在他的頭上,給人的感覺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十分逼真!
圍觀的人們看了後,都嘖嘖稱讚,說這個理髮師太有才了。這位顧客從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龍頭」後,也是高興不已。
3月4日,也就是農曆的二月初二,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亦稱「春龍節」、「踏青節」。
俗話說: 「二月二,龍抬頭,千家萬戶使耕牛。」 意思是,農曆二月初二,時值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運肥備耕,播種將始。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還流傳著很多習俗。
比如:剃龍頭——理髮、扶龍鬚——吃麵條、摸龍鱗——吃春餅、吃龍耳——吃餃子、食龍膽——吃炸油糕、吃龍眼——吃龍眼水果。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最為人們看重和講究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習俗,就是「剃龍頭」了。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小孩都剃頭。」
農曆二月初二剃頭這一習俗,形成於清代。過去有 「有錢沒錢,剃頭過年」這一俗語。意思是剃頭匠忙到大年三十前夕,就回家過年了,直到農曆新年的二月初二,再開始剃頭的生意。當時,剃頭匠和需要理髮的人們為討一個吉利,便把這天理髮叫作「剃龍頭」。
民間俗話說得好:「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時至今日,還是有不少人習慣性地、有意而為地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去理髮。在這天去剃一個「龍頭」,讓自己精神煥發、朝氣蓬勃,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裡,鴻運當頭、出人頭地、給自己帶來一個好兆頭。
其實,現在的人們也不再那麼迷信了。有意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去給自己剃一個「龍頭」,更多的是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事業有成、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