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動計劃」下,案件普遍缺乏證據

2024-10-11     環球時報新媒體

本報記者 白雲怡 王雯雯

10月8日,國家安全部發文闡述了美國實施的「中國行動計劃」的惡劣影響,以在美中國籍科研人員譚鴻錦案為例,揭露了美當局不擇手段炮製「中國間諜案」、破壞中美科研合作的惡劣行為。自2018年美國司法部啟動「中國行動計劃」以來,美國針對華裔科學家的調查和起訴一直備受爭議。今年7月,首位因該計劃被起訴的華裔教授陶豐終於在長達5年的法律鬥爭後洗清全部罪名,這也是「中國行動計劃」下最後一個結案的案件。然而,這一結局並未撫平該計劃帶來的創傷,其背後留下的陰影和餘波仍在持續。雖然該計劃於2022年正式終止,但針對美國華裔的帶有歧視性的調查與指控依然存在。

曾代理數十名華裔學者相關案件的美國華盛頓律師彼得·澤登伯格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中國行動計劃」下的大多數案件因證據不足而撤銷,但這些學者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澤登伯格對記者說,雖然「中國行動計劃」已經終止,但針對美國華裔有關智慧財產權或商業竊密的調查如今仍是美國司法部的優先事項,「無論這些調查是否被稱為『中國行動計劃』」。

代理過50多個案子,沒有一人被定罪為「間諜」

環球時報:今年7月,首位被「中國行動計劃」起訴的華裔科學家陶豐終於洗脫了全部罪名。陶豐教授被認為是「中國行動計劃」下的首名受害者,也是該計劃下最後一名結案的華裔學者。作為陶豐教授的律師,您能否在被允許的範圍內和我們談談案件的情況?

澤登伯格:對陶豐教授的所有指控在法律和事實層面上都缺乏依據。事情的經過是,一名對陶豐教授不滿的前學生對他提出了虛假指控,她試圖勒索陶豐教授的錢財,而陶豐教授拒絕了她的要求。於是,這名前學生編造了一個故事,並向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舉報。在我看來,(按照正常邏輯,)FBI應該對這些指控抱以懷疑的態度。但實際上,恰恰相反,他們卻藉機對陶豐教授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這幾乎摧毀了他的生活。

幸運的是,經過5年的法律鬥爭,我們最終成功洗清了他身上所有的罪名。然而,(陶豐曾就職的)堪薩斯大學仍然解僱了他,且至今仍表示不願重新聘用他。

環球時報:在過去這幾年中,您一共代理過多少華裔學者的案子?在您代理的案件中,大多數華裔學者是因為什麼被指控?

澤登伯格:我一共代理過50多個案子。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案子大多數並沒有走到正式指控的階段,因為它們普遍缺乏證據。經過我們的努力,大多數指控被撤銷或駁回了。在我代理的案件中,針對這些華裔科學家的調查往往是基於對他們「從事間諜活動」的懷疑或擔憂,但他們最終沒有一人被定罪為「間諜」。

環球時報:您代理的華裔學者的案件中,有多少是這樣因缺乏證據而最終撤銷的?

澤登伯格:大多數。正如我所說的,這些指控被撤銷,一方面是因為證據不足,另一方面也是這些指控本身缺乏法律依據的支持。

參與中國大學的合作項目並不能為控罪提供正當理由

環球時報:在「中國行動計劃」的案件中,有的華裔學者參與了中國大學的合作項目。在您看來,參與這些項目是否就應當被起訴或定罪?

澤登伯格:參與中國大學的合作項目並不能為針對華裔學者的控罪提供正當理由。美國政府認為,參與類似項目是非常可疑且有很多問題的。但據我從我的客戶們那裡了解的情況,他們參與這些項目是無害的,很多實際上是中國大學或機構希望能有一位美國學者與該校有聯繫,以作為一種向公眾宣傳的手段,這樣可以吸引其他學生和研究人員。這些華裔學者本人在項目中的實際參與度是很低的,因為他們都是美國的全職教授。通常他們只會在暑假或者聖誕假期去中國的大學教授幾節課,或是參加一些研討會。他們(在中國的)工作量很少,報酬也不高,有時甚至根本沒有報酬。我認為,美國的執法部門對很多中國大學的合作項目在大學教授中的運作方式存在很大誤解。

針對華裔的調查仍在繼續

環球時報:基於您代理的案件的有關情況,您個人認為,「中國行動計劃」中是否存在種族主義偏見?

澤登伯格:存在。我認為他們過度專注於中國,以至於最終僅因為華裔身份,就把一些非常有成就且忠誠的美國研究人員和科學家當作了目標。

環球時報:您代理的華裔學者的事業和個人生活,受到了「中國行動計劃」的哪些影響?這些影響是否今天還在持續?能否在保護客戶隱私的情況下,同我們談一些信息?

澤登伯格:這種經歷(對被調查的學者們)意味著極大的壓力。一方面,聘請辯護律師的費用很高;另一方面,這對他們的職業生涯的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即使最終沒有被指控或定罪,美國的研究機構也經常會切斷對他們的資金支持,而這意味著他們無法繼續保留教授職位。所以,很多科學家最終會選擇移居中國,因為他們在美國的就業機會已經被斷送了。在我看來,美國的行為最終取得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環球時報:對這些華裔學者來說,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澤登伯格:最大的難題或許讓人難以置信,但的確是事實,那就是我們的大多數客戶無力承擔打官司的費用。美國的大學教授並不富裕,但在我們的國家,進行法律辯護的費用卻非常高昂。陶豐教授一案的辯護費用超過200萬美元,歷時5年。而陶教授的收入並不高,還有家庭和住房的費用需要支付。事實上,很少有人能負擔如此高昂的法律帳單,除非你是銀行家、科技企業家等(富人)。

環球時報:「中國行動計劃」兩年前已經被停止。但我們看到媒體報道說,以「中國行動計劃」之名開啟的某些案件目前實質上仍在持續。您了解到的情況是這樣嗎?

澤登伯格:針對大學教授的行動似乎已經停止了,這是一個好的變化。但涉及智慧財產權或商業秘密盜竊、經濟間諜活動的案件,尤其是針對華裔美國人的調查,仍是美國司法部的優先事項,無論這些調查是否被稱為「中國行動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ee1fe1b7f2eb9b4450f8e9d3b37b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