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老年人心理傷害的催命符,你關注了嗎?

2023-03-16     墨渲旅行

原標題:造成老年人心理傷害的催命符,你關注了嗎?

對於老人,除了行為意外對身體方面的危害,還有一個對老年人心理危害最大的問題,可能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孤獨,它堪稱老年人的催命符。

在專家門診,經常看到一些老人的子女反映,近期他家老人總是不願說話了。還有說最近老人總是很煩躁,話又多,特別囉嗦,今天這兒痛,明天那兒癢。有一些老人天天往街邊的按摩店裡跑,去享受免費按摩,然後買回來一大堆保健品,堆在那裡。更有一些老人會給我描述,說自己活得沒意思,不知道為啥而活著。

那麼,這些老人到底是怎麼了?

現在的老年人,由於社會保障越來越好,養老金、醫療保險金都不成問題,所以,經濟上一般不會有很大問題,即使農村的老人,也大多數生活有保障,或者跟子女到城鎮里生活,一般不會無米下鍋。另外,由於電視、手機的普遍應用,文化生活也沒有很大問題。最常見的問題是孤獨感。 這種發自心底的孤獨感, 對老年人的心理傷害是非常大的。

什麼是孤獨

孤獨是一種主觀自覺與他人或社會隔離與疏遠的感覺,是被人遺忘的寂寞和空虛、無助、無望的感覺,孤獨感是一種對老年人傷害最大的心理感受。

為什麼會引起孤獨感

俗話說,老變小。老人也需要關愛,也渴望受到關心、關注。老人普遍離開了社會,失去了社會存在感,呆在家裡,很無聊,如果再沒有親朋好友經常聯繫,子女也忽略了經常探望,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和孤獨感,這種失落感和孤獨感會導致老人情緒變化和性格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出來,就是要麼不愛說話,要麼話又很多,要麼很煩躁,要麼總想往外跑,尋找一些心理慰籍。

人都有七情六慾,老年人也不例外。中醫認為,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精,不良情緒刺激與五臟關係極大。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喜怒哀樂是正常的心理活動,如果這種心理活動過度,應會傷害五臟,中醫叫做情志所傷。所以,中醫有句名言,叫做「百病皆生於氣」。如果老人長期無人陪伴、無子女看望,無親朋好友探視,難免引起恐懼、失望、思念、擔憂等不良情緒。恐則氣下,恐傷腎,思則氣結,思傷脾,悲則氣耗,悲傷肺。《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為什麼老年人容易得痴呆、失眠、焦慮、高血壓、癌症,與孤獨感的長期存在有密切關係。

五種引起老人孤獨感最常見的因素

一是失獨老人,老來無所依;

二是子女忙於工作,長期不來看望;

三是退休之後,沒有了社會責任和擔當,漸漸遠離社會,被人遺忘;

四是年紀大了,大多數父母已經不在世了,兄弟姐妹及親戚間走動也少了;

五是沒有三五知己,沒有可以說話、可以傾訴的人。

最容易受孤獨之苦的是那些空巢老人,老而無子,或子女不在身邊,或子女不經常回來探望,使老人感到孤獨無助,對親人的思念之苦,若非身臨其境,是體會不到的。我們在臨床上經常看到有些老人單身一人來看病,沒有子女陪同,或者只有一個保姆用輪椅推著,表情反應遲鈍、二目無神、不願說話。

孤獨有哪些危害

孤獨的危害主要在心理和軀體兩個方面。

01

心理危害

對老人的心理危害,早期會出現莫名的焦慮、煩躁、愛發脾氣、不安、恐懼、失眠、心悸等表現。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安慰和幫助,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對周圍事物淡漠、沒有興趣、健忘、痴呆、抑鬱、甚至厭世、自殺傾向。

02

身體危害

老人的心理孤獨,會因情志鬱結,氣機郁滯,出現身體上的問題,常見的疾病如高血壓、心律失常、各種腫瘤、胃腸道疾病、心肌梗死、腦梗死、食欲不振、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縮等疾病。

怎樣避免或儘可能減少產生孤獨感

01

子女要多探望

老人對子女兒孫的期盼和心理安慰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哪個老人都喜歡過兒孫繞膝,含飴弄孫的甜蜜晚年生活。子女再忙,也要帶孩子經常回家看看,隨手帶點小禮品,製造一些小驚喜,聊聊天,幫助搞一下衛生,這些對老人都是最大的慰籍。

02

老人也要自己調整好心態

退休前曾經輝煌的,不要留戀過去的輝煌歲月,退了就是退了,要接受門前冷落的現實。對待子女,要理解子女的艱辛,要有不拖累子女的心理準備,不要貪圖子女的回報。

03

要自己找樂子

比如參加書法、繪畫、音樂、太極拳等活動,陶冶情操,強身健體,也可以約上三五知己,品茶聊天,偶爾小酌,也是一種享受。退休前沒有時間享受,該享受一下了。有自己喜歡的愛好,也有時間去做了,豈不美哉?。想去哪裡看看,就去哪裡看看,不要老待在家裡,自尋煩惱。

04

要學會生活自理

能自己乾的事就自己動手,儘量不依賴他人。需知老人適當做些家務勞動,可以鍛鍊身體,加強肢體功能的協調性,提高自我認同感,延緩衰老,很有好處。

05

走出去,多參加集體活動

儘量參加各種社團為老人組織的集體活動,如單位、或社會、或自發組織的合唱團、旅遊團、門球、老年大學等,使自己融入集體之中,還能做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事情,如書法、繪畫、音樂等。

06

發揮餘熱,繼續造福社會

老人們可利用自己一生積累的專業技術專長,繼續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辦好事。醫學專家還要繼續懸壺濟世,傳承醫術;教育家傳授教書育人之道;書法家、藝術家、太極拳等大師們可以辦班教學;文學家、革命家們可以寫寫傳記,記錄歷史瞬間,提煉人生感悟等等,既讓生活充實多彩,又順便刷刷存在感,表明自己對社會還有用。

07

社會多關注、多幫助

對於年事已高,身體機能嚴重下降,已經不能參加各種活動,生活自理有困難的老人。多些社工、志願者上門服務,多些政府照顧。

祝願全天下的老年人都能過上一個安寧、充實、健康、開心的幸福生活。

指導專家

王清海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弟子,國家二級教授,嶺南心血管病溫通學派創始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高血壓分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主任委員,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原副院長。擅長中醫藥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衰、胸痛、心悸、咳嗽、氣喘、眩暈、頭痛、失眠、水腫等疾病。

出診時間:周一、周四、周日上午

出診地點: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三樓專家診室(第八診室)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df15c0c04e18751eb7650a3eab88b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