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肺炎、損血管、傷腸胃……忽視這種口腔疾病,小心傷全身

2022-02-27     千彥水

原標題:致肺炎、損血管、傷腸胃……忽視這種口腔疾病,小心傷全身

牙齒鬆動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口腔問題,很多人覺得這是老了之後的正常表現,或誤以為這是自己年輕的時候拔牙、矯正所致。然而實際上,這往往是牙周病的信號,它在提醒你:你的健康正在面臨巨大威脅!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支持組織(牙周組織)的疾病,包括僅僅累及牙齦組織的牙齦病和波及深層牙周組織(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質)的牙周炎兩大類。

有數據顯示,牙周病會影響90%以上的人。大部分人以為它只會損害牙齒,殊不知它還會危害全身健康。

影響口腔功能

目前牙周病已經成為拔牙的首位原因,超過一半的成年人拔牙都是因為牙周病。牙周炎會導致牙根周圍的牙槽骨吸收,牙齒難以在骨內繼續固定,故會出現鬆動、脫落等情況,不僅影響咀嚼,還會有礙美觀。

此外,牙周病還會導致牙齦局部腫脹不適、口臭等症狀,這些也都會影響口腔的日常功能,

影響全身健康

牙周病還會誘發很多其他的疾病,或是推動疾病發展。

1

誘發心腦血管病

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中含有大量的細菌,而這些細菌目前已被研究證實可能是高脂血症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

這些細菌可能會產生大量的內毒素,並激活淋巴細胞產生大量炎性因子,通過咀嚼活動進入血液,損害血管內皮,致使膽固醇附著在血管壁上,從而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據統計,目前牙周病患者的致死性心臟病發生率是非牙周病患者的2倍,中風發生率則是3倍,可見牙周疾病對心血管的危害之大。

2

引起肺炎

口腔內的大量病原菌會隨著人深睡時的唾液、痰液、呼吸等進入肺中,這是細菌性肺炎最常見的感染方式之一。根據調查統計,口腔感染的人患慢性肺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幾率是口腔健康者的1.77倍,老年人的患病比例相對更高。

3

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而近年的檢測發現,牙菌斑和唾液中也含有幽門螺桿菌,而且患有牙周病的人群口腔中幽門螺桿菌含量遠高於健康人群,因此證明牙周病會促進口腔中幽門螺桿菌的繁衍,從而會加大患者發生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

另外,患有牙周病的病人,咀嚼、唾液殺菌等功能不如從前,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加大了腸胃的負擔,增加了患病風險。

4

加重糖尿病病情

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間存在著雙向影響關係。

一方面,患有牙周病的病人,胰島素抵抗可能加劇,血糖控制更為困難,極易發生血糖不穩的情況,非常影響糖尿病的治療;另一方面,糖尿病會增加牙周炎的發病率,尤其是2性糖尿病患者,其慢性牙周炎發病率是非糖友的3倍,牙周炎也已被列為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

5

導致早產

孕婦患有牙周病時,大量的細菌會進入血液,人體血液中細菌含量升高,最終將導致孕婦早產。據研究顯示,患重度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危險是牙周健康孕婦的7.5倍,遠高於吸煙、飲酒給胎兒帶來的不利影響。

現實中大部分人都缺少牙周病的相關知識,所以在患病初期不能及時採取措施應對,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牙周病的一些症狀表現,了解這些能幫助大家及早發現自己的口腔問題,早期干預治療,避免更大的危險。

1

牙縫越來越大

牙周病會使牙齦和下方牙槽骨逐漸退縮,從而使得原本被牙齦和牙槽骨填滿的牙齒間距逐漸顯露出來,讓人看上去像是牙縫變大了。

2

刷牙或咬硬物時牙齦總出血

很多人誤以為刷牙或是咬硬物時牙齦出血是「上火」的信號,實際上,牙齦出血是牙周炎最早的症狀之一,如果沒有及時重視,那麼病情就會持續惡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

3

有持續性口臭

牙周炎會造成牙齦出血、組織發炎,致病的細菌產生的代謝產物會引發口臭。

4

牙齒鬆動或咀嚼無力

牙周病破壞牙周組織後,牙齦、牙槽骨對牙齒的支持力不足,牙齒易出現鬆動、位置改變等情況,吃東西時會有使不上力的感覺。但往往出現這個症狀時,病情很可能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

1

學會正確刷牙

堅持正確的刷牙方法,是清除牙菌斑、預防牙周炎最有效的措施。建議選擇軟毛、小頭的牙刷,這樣便於清潔到口腔內的每一個角落;牙膏建議選擇含氟或是脫敏的;堅持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刷牙方式宜採取巴氏刷牙法。

巴氏刷牙法

刷牙齒外側:刷毛與牙齒成45°角,用畫小圓圈的方式,兩至三顆牙前後來回約刷10次。

刷牙齒內側: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刷柄要貼近門牙。

刷牙齒咬合面:兩顆牙、兩顆牙地來回刷,可以稍微加點力刷。

刷門牙:上下垂直刷,內外側都要刷到。

刷舌頭表面:最後輕刷舌頭表面,再用清水漱口即可。

2

學會使用牙線

牙線可以幫助清理出藏匿於牙縫中的食物殘渣,對預防牙結石的形成十分有效,建議每日至少用牙線清理一次口腔,刷牙前、刷牙後或是餐後使用均可,儘量減少牙籤的使用。

另外,漱口水可以減少口腔中的細菌滋生,也是保護口腔健康的重要「武器」。

3

注意營養補充

補充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獼猴桃、柚子、鮮棗等,或是口服維生素C,有助於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對於防治牙周炎很有幫助;

補充優質蛋白,如吃豆製品、雞蛋、魚蝦等,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抗炎能力,為損傷組織修復提供必需的原料;

多吃富含高纖維的食品,如玉米、紅薯、筍、芹菜等,可增強對牙齒的清潔作用,使細菌不易滋生。

4

定期檢查、洗牙

預防措施無法替代專業的牙周檢查和治療,所以需要定期進行牙科檢查,最好每半年一次,牙齒本身不太健康的,可以3個月檢查一次。

另外,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全口潔牙(超聲洗牙),是保護牙齒健康、預防牙周炎的重要輔助手段。它能高效清除牙菌斑、牙結石,維持牙齦健康狀態,將牙周炎的致病因素消滅於萌芽狀態。

煙草中的尼古丁進入血液後,會導致牙齦血管收縮,影響牙周組織的微循環;尼古丁還會抑制細胞活性,影響牙齒和牙槽骨中骨細胞的生長。所以吸煙對口腔健康有不可恢復的破壞作用,要想保護牙齒,首先要從戒煙做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d11b5f76c1930d1fe7a4c0846f78b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