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祖國接英雄回家!

2023-11-23     北京交通廣播

原標題:今天,祖國接英雄回家!

導 讀

今天(23日),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遺物歸國。

70多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異國他鄉浴血奮戰33個月,197653名烈士為國捐軀。闊別故土70餘載,去時還是少年之身,歸來已是報國之軀。

電影《上甘嶺》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插曲《我的祖國》已經傳唱了半個多世紀,仍然廣受歡迎。這首經典歌曲是由電影中女衛生員王蘭唱響的。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有怎樣的傳奇人生?本期《1039聽天下》就帶您了解這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首歌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它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攝製的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它在咱們國家傳唱了半個多世紀,仍然廣受歡迎。

歌曲《我的祖國》

而電影《上甘嶺》作為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創作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為了拍攝好這部電影,攝製組曾經兩次前往上甘嶺實地考察,採訪了一百多位親歷這場戰役的志願軍戰士,光記錄下來的材料,就有好幾十萬字。但劇本初稿完成後,編劇對自己的作品並不滿意。直到他看到了一篇報道,深受感動,於是在劇本中加入了女衛生員王蘭的角色,而正是這個角色在電影中唱響了這首經典的《我的祖國》。

《上甘嶺》王蘭劇照

那麼,編劇看到的是誰的報道?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又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在戰亂中參軍

咱們今天故事還要從1949年說起——

這一年的11月,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及第三兵團奉命進軍雲貴,並於同年12月16日解放威寧縣城,也就是今天的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那片。

解放軍一來,當地飽受地主惡霸、土豪劣紳壓榨的老百姓無不歡欣鼓舞,解放軍向大夥發放了救濟糧,解決了不少貧苦人家迫在眉睫的生計問題,其中就有咱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清珍一家。

王清珍的童年過得可謂是顛沛流離,1936年,她出生在湖北武漢,2歲時,日本侵略者大肆進攻武漢城,一家人在隆隆炮火中被迫逃難,一路到了貴州威寧。

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在戰亂年月,全家人的生計全靠父親做鐵路工人維持。不僅生活上吃了上頓沒下頓,還要時常受匪患威脅。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解放前夕,西南地區的土匪是出了名的兇殘蠻橫,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前,還扶持了一大票土匪,給他們提供武器、幫助訓練,這個封個「司令」,那個封個「軍長」,讓他們盤踞在山林里給咱們的共和國建設搗亂。

今天的網際網路上,經常有網友用「49年入國軍」來形容某些人作出的不合時宜的決定。實際上,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山區里還有不少土匪接受了蔣家王朝的「冊封」,50年入國軍的都有。

就說1950年2月吧,成都就曾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央領導的慘案,當時,解放軍第一七八師政治部主任朱向離和警衛班戰士一行九人,由石板灘前往成都執行公務,就在路過龍潭寺附近時,山坡下忽然竄出數百個土匪,將朱向離和警衛班戰士團團包圍。因位寡不敵眾,9名警衛班戰士先後壯烈犧牲。

朱向離身負槍傷,躲在當地老鄉屋中,卻還是被土匪搜了出來。

在土匪的嚴刑拷打下,朱向離凜然不懼,大聲斥責他們魚肉百姓、濫殺無辜,惱羞成怒的土匪竟扒光朱向離的衣服,將他割掉舌頭、削去耳朵、挖掉眼球,用開水活活燙死。

不止如此,1950年,在西南地區數得著的「大城市」成都,土匪竟窮凶極惡到敢公然襲擊虐殺解放軍軍官,當年西南地區匪患之猖獗可見一斑。

而王清珍那邊,解放軍解放威寧縣城後不久,部隊奉命轉移到畢節一帶駐紮,沒想到當地的土匪惡霸看解放軍一走,就趁機潛回縣城胡作非為,甚至有個土匪強逼王清珍的父親將女兒嫁給他做小老婆。

面對殺人不眨眼的惡魔,王家一家是敢怒不敢言。好在1950年9月中旬,解放軍回來了!

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奉命圍剿盤踞在威寧地區的土匪特務,在縣城外和敵人激戰一夜。

第二天清晨,14歲的王清珍打開大門時,發現解放軍已經進城,卻沒有像之前的亂兵盜匪一樣搶劫民眾、強占民房,戰士們一排排睡在道路兩旁。

這些幕天席地、紀律嚴明的年輕戰士,給王清珍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與震撼

後來,四十五師宣傳隊住在了王清珍家裡。宣傳隊中也有幾個10多歲的小姑娘,大家年齡相仿、脾氣相投,很快相處成了好朋友。

小姑娘們為部隊進行慰問演出時,還邀請王清珍一起去看,王清珍有空閒時,也替宣傳隊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時,她還去四十五師後勤醫院裡幫忙照顧傷員。

在和解放軍朝夕相處的過程中,王清珍萌發了一個願望:她想參軍,想成為解放軍的一員!

她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當時他的父親正犯愁呢,怕解放軍一走,漏網的土匪捲土重來,再騷擾自己閨女,一聽女兒有這個志向,便下定了決心支持她。

於是,在部隊完成剿匪任務、準備撤出威寧縣城時,王清珍的父親領著閨女去報名參軍。

領導一瞧,這姑娘年紀有點太小了,便想要婉拒。誰知王清珍的父親一下急了,對領導說:「我的閨女你們不帶走,就要被人搶去做小老婆了!」

斟酌過後,部隊領導同意了王清珍參軍的申請,這個14歲的小姑娘被分在了後勤部醫院,成為了一名衛生員

王清珍

為抗美援朝也出一份力

王清珍加入解放軍不久,部隊就被派往河北邢台,為開赴朝鮮戰場前線做準備,在那裡,王清珍又會經歷什麼?

在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國內還是「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卻要跟世界最強的美帝國主義展開殊死搏鬥,其中的艱險,官兵們心裡都一清二楚。於是,在安排前線的任務時,部隊領導想讓王清珍留守後方。

誰知道,這個年紀不大的小姑娘當場就哭了,她對領導爭辯說:「為啥留我?父母親把我交給你們,你們走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

為了表示自己前赴朝鮮戰場的決心,王清珍將頭髮剪得短短的,每天閉著口不和別人說話。最終,拗不過她的部隊領導終於同意讓她加入了。

部隊到丹東的時候,周圍一些不熟悉的戰友還以為王清珍是個瘦瘦小小的男兵。直到她偶爾開口的時候,周圍人才會驚呼:「你這個小丫頭怎麼來前線了呢?」

就這樣,王清珍隨著人民志願軍,毅然扎進了朝鮮的漫天炮火之中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防守地約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上甘嶺戰役打響了。

關於這場戰爭,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上甘嶺戰役中的炮火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任何一場戰役。

平均每秒鐘就高達6發炮彈被打出,每平方米的土地上有76枚炮彈爆炸。志願軍陣地的山頭被削低了兩米,許多岩石坑道都被炸短了三四米。

到電影《上甘嶺》拍攝的那會兒,導演為了電影效果真實,親率攝製組前往上甘嶺考察,還能在地上看到一層厚厚的子彈皮、彈片,隨手抓起一捧土,裡面都能數出三十多個彈片來

面對敵人的狂轟濫炸,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

雙方還不斷向上甘嶺地區增加兵力和重武器,根據與統計,咱們的志願軍戰士光擊退敵人營以上規模衝鋒就有25次,營以下衝鋒則多達653次,激戰一直持續到43天後的11月25日才宣告結束。

此戰,志願軍傷亡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在40%以上。

這樣的傷亡率,讓美國人也膽戰心驚,要知道,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高的是1945年爆發的硫磺島戰役,就是因為在這場戰役中傷亡慘重,從促使美國決定往日本本土丟了兩顆原子彈,然而硫磺島戰役中美軍的傷亡率也只有32.6%。

通過上面這一串數字,咱們可以窺見一些當年戰役的慘烈程度。而當時年僅16歲的王清珍不僅親歷了這場戰役,而且負擔著救治傷病員的任務

不斷有戰場上受傷的戰士被抬到她所在的收容所,戰事最緊張的時候,王清珍一個人,就要照顧20多名傷病員

許多傷員都讓她久久難以忘懷。比如有一位傷員白天好好的,還繪聲繪色的為大家講述了前線作戰的經歷。見王清珍照料傷員辛苦,非說要留點什麼東西給她做紀念。

王清珍還安慰他說:「你趕快把病治好,把傷養好,就是最好的紀念了。」

誰知才到晚上,值班的王清珍聽見這名傷員的呼吸聲都變了,她趕忙拿出手電筒照明,卻發現傷員嘴巴化膿,連氣都呼不出。

當時坑道里的條件太艱苦,沒有搶救器材,連一個氧氣瓶都沒有,王清珍趕忙把傷員口腔里的血液清理乾淨,緊急做人工呼吸。

此時,護士長進來了,她看了一眼就對王清珍說:「去抬擔架吧,人不行了。」

王清珍的眼淚當時就下來了,護士長見她流淚,勸她說:「淚是掉不完的,傷員太多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顧他們。」

不畏艱辛 榮立二等功

在傷員們的包圍下,王清珍迅速成長起來。接下來的日子,她還會見到怎樣的殘酷景象呢?

電影《上甘嶺》中,女衛生員王蘭曾經唱歌給戰士們加油鼓勁。

在真實的上甘嶺坑道內,王清珍也曾給大家唱過歌。那是有一回,一個傷員腿部遭受重創,需要截肢。

王清珍負責照顧他,傷員看王清珍年紀小,就問她怕不怕。王清珍卻回答說:「你們不怕,我也不怕!」 傷員請王清珍唱一首歌,王清珍便唱起陝北民歌《南泥灣》。

從她口中吐出的悠揚旋律,在那個條件簡陋、缺醫少藥的坑道里,使戰士們感覺到了一絲心靈上的慰藉。

可惜的是,第二天,那位截肢的傷員還是由於失血過多犧牲了,王清珍心裡十分難過,卻也只能打起精神,因為還有更多的戰友等著他照顧。

有一名燒傷的戰士送到王清珍這裡,他身上被彈片擊中,眼睛、嘴巴也負了傷,臉部因傷口高高腫脹,連水都喝不下。王清珍就將藥片咬碎,自己含一點水,用嘴喂給傷員。

這名戰士急了,說:「不要管我了,我已經不行了。」王清珍卻堅持道:「怎麼不行了?藥喂進去,病就好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這名傷員的情況真的慢慢穩定、好轉起來。

還有一天夜裡,王清珍在巡迴查護的時候,聽見傷員痛苦的呻吟聲,她循著聲音找到了當天從火線上抬下來的曹排長的病床前。

見曹排長欲言又止,王清珍便主動詢問:「同志,是不是要解手,大解還是小解?」

這種事放在其它地方,說起來會讓當事人有些尷尬,但那是在生死一線的戰場上,為了護理好身邊幾十個傷病員,喂飯、換藥、洗繃帶、背傷員出洞解大小便,都是王清珍做慣了的。

見傷員很不好意思,王清珍還會出言安慰:「同志,我們死都不在乎,還在乎這點事幹什麼?還是我幫你吧!」

然而,曹排長因為腹部中彈,泌尿系統受了重傷,已經沒有辦法自己小解。王清珍就從值班室找來導尿管,可是,在沒有大管注射器幫助吸尿的情況下,她仍然沒法幫助曹排長。

眼見病人因為疼痛而扭曲的臉龐,王清珍不顧一切地俯下身,含住了導尿管,用自己的嘴代替大管注射器,幫助傷員一口一口吸出了尿液

老年的王清珍回憶說:

解不出來,小腹漲得鼓鼓的,我怕他漲死,所以給他吸尿。我動了一下,還是動不出來,我就低著頭用嘴去吸。這樣吸出來的。吸了兩口,我又提了一下,可能把那個洞裡發炎的膿給它戳開了,然後吸了三口才吸出來。當時自己難受一點,救他的命是要緊的

她的無私舉動感動了在場所有傷員,第二天,就有人向衛生營首長反應王清珍救人的經過,首長結合她入朝參戰以來的工作成績,為她上報了三等功。師領導了解情況後,又改記為了二等功。

為英雄收殮,低調多年

除了悉心照顧傷員,王清珍還肩負著為戰死烈士們清理遺體的重任,戰鬥英雄黃繼光的遺體就是由她和同志們一起整理的,那是一副怎樣的情形?

關於黃繼光烈士的事,時隔68年,王清珍依然記憶猶新:

他那個兩手還抓著,抓著的動作,這個臉上黑黑的,戴著解放軍那個帽子也染黑了,身上這個血乾了,背也打空了,這個腿也受傷了。

依靠著志願軍戰士們的無畏犧牲,咱們才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硝煙雖然散去,王清珍的事跡卻仍然使無數人心生感動。

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擔任十五軍軍長的秦基偉上將回國之後,被邀請到撫順戰犯管理所做報告。台下坐著的有末代皇帝溥儀,有跟隨著溥儀的一票清朝遺老遺少,還有一些被俘的國民黨將領,

然而即便是這群人,聽到黃繼光、王清珍等人在上甘嶺戰役中的故事,竟也跟著掉了眼淚。

幾年後溥儀出版自己的回憶錄,對此事仍然念念不忘,稱這是「一次做夢也絕對夢不到的好教育」。

而1954年電影《上甘嶺》的劇本里,編劇也特地在最後的頁碼上註明「衛生員王清珍就是王蘭的原型。」

可隨著這部電影火遍咱們國家的大江南北,許多人對王清珍提起這件事時,她只是說:「電影《上甘嶺》中的王蘭只是一個代表。在真實的戰爭中,還有更多跟我一樣的女衛生員,她們都做得很好,她們都是王蘭的原形,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2023年10月27日,抗美援朝老英雄王清珍在湖北孝感逝世,享年87歲。

她的晚年,依然堅持扶危濟困的共產黨人本色,有志願軍戰士的老伴中風不起,王清珍親自上門,為她精心治療了兩個月,讓她的生活起居能夠自理。有老人患坐骨神經痛多年,王清珍每天上門為病人針灸、推拿按摩,堅持了4個月使病人重新站起來。

她的平凡和偉大不僅綻放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也凝聚在此後七十多年普通的日日夜夜裡

我想,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她這樣的人,我們這片土地才像歌里唱的那樣充滿溫暖、遍撒和平的陽光。

截至2022年

我國已經連續9年迎接9批

共913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

我們安享著的今天

恰是先烈所奮鬥、追求的明天

離家尚是少年之身,歸來已是報國之軀

山河已無恙

英雄,我們回家!

向志願軍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內容來源:1039聽天下

編輯:北城

值班主編:車水

監製:趙鵬

北京廣播電視台交通廣播中心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新聞敲詐、虛假新聞等新聞違法行為,尊重新聞版權,並歡迎社會各界進行監督。如對我們的新聞報道存疑,請將問題反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嚴肅核實,給予回復。

近期熱點

  • 出門被凍透!北京升級大風預警,陣風9級,大風何時停?
  • 3種病毒正同時流行!醫生最新提醒
  • 三十而立,幸好有你!

點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c7546190e2585a83558ed1012b9da37.html










1.17億人次!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