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大學生葡萄與葡萄酒科學文化節啟幕 寧琦王紫雲等領導致辭

2023-11-26   東麓觀察

原標題:第一屆大學生葡萄與葡萄酒科學文化節啟幕 寧琦王紫雲等領導致辭

由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共同主辦的主題為「中國風土、中國味道、中國文化」的第一屆大學生葡萄與葡萄酒科學文化節,於2023年11月25日下午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隆重開幕。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寧琦,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寧夏回族自治區原政協副主席王紫雲,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錢學軍,華南農業大學校長薛紅衛,民進中央科技醫衛委員會主任黃衛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賁權民,國家葡萄與葡萄酒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黃思明,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中糧集團長城酒業總經理程軍,以及全國各產區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遴選的100家企業的領導,教學科研有關的32所高校的學院領導和師生代表出席了開幕式。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絕佳風土及文化品牌打造,備受與會嘉賓關注。

寧琦代表北京大學對出席和參加文化節的領導、專家、企業家和高校師生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希望大家在北大感受到燕園的魅力,並祝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陳雪梅教授代表主辦單位致辭。特別介紹了表觀遺傳、RNA等前沿研究領域的技術和成果在葡萄與葡萄酒產業上的未來應用。

王紫雲在致辭中表示,國家選擇寧夏建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國家級試驗區,是因為賀蘭山獨特的風土條件,總書記幾次考察寧夏,指示:假以時日,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寧夏賀蘭山東麓是中國釀酒葡萄種植集中連片最大、酒莊數量最多、酒莊集群化發展最快的酒莊酒主產區,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寧夏遞給世界的一張紫色名片。世界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在考察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後,激動地說:「毋庸置疑,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在寧夏」。

2003年,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被成功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2011年,賀蘭晴雪酒莊「加貝蘭2009」獲得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金獎,開啟了寧夏葡萄酒走向世界的征程。2012年,寧夏葡萄酒局、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國際聯合會成立,寧夏被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列為中國第一個省級觀察員。2013年,《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施行,寧夏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地方立法形式對產區進行保護的省區。同年,賀蘭山東麓產區被牛津大學編入《世界葡萄酒地圖》,成為世界葡萄酒產區新板塊。2015年,賀蘭山東麓產區被世界葡萄酒大師麗茲·塔馳編入《全球葡萄酒旅遊最佳應用》一書中,作為美國大學葡萄酒教材。2020年7月,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入選100個中國地理標誌,成為受歐盟保護的中國首批地理標誌。2021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全國首個特色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掛牌成立,同年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垂降落戶,是中國首個以葡萄酒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展會盛典。兩個「國字號」落戶寧夏,標誌著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進入國家戰略,開啟產業發展新紀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風土產一瓶好酒。經過近40年的努力,寧夏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占地面積58.3萬畝,是我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超過中國種植面積1/3。現有酒莊和種植企業實體228家。生產葡萄酒1.36億瓶,占全國的37%,綜合產值342.7億元,酒莊年接待遊客超過135萬人次,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寧夏擴大開放、調整結構、轉型發展、促農增收的重要產業。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60多家酒莊的葡萄酒先後在品醇客、布魯塞爾、柏林等國際葡萄酒大賽中獲得1100多個獎項,占全國獲獎總數的60%以上,產區葡萄酒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寧夏對話世界、世界認識寧夏的「紫色名片」。

葡萄酒作為世界通用的「文化語言」,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踏上追尋「紫色夢想」的「快車道」,跑出扮靚「紫色名片」的「加速度」,成為支撐美麗新寧夏建設的「新引擎」,架起了寧夏與世界互動交流的「新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