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的罪魁禍首,倘若日本聽從此人計劃,侵華結局難以預料

2024-05-31     文史風雲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九一八事變是每個中華兒女都切齒痛恨的奇恥大辱。

而給我們帶來這份恥辱的人,除了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張學良和蔣介石之外,還有以1.6萬關東軍兵行險招的日本軍事奇才,被譽為昭和三大參謀之一的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不僅幫日本侵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 ,還給日本參謀本部提供了一套極其具有可行性的侵華方案。

如果當時日本按他的方案來,中國即使最後獲得勝利,也必將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

軍國主義之妖

1889年,石原莞爾出生於日本山形縣。

其父是一名狂熱的軍國主義擁躉,從小就給他灌輸了不少的激進思想。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經濟高速發展。

但與此同時 ,日本人資本原始積累不足,和海外市場狹小的短板,也隨之日益凸顯。

為了爭奪陽光下的地盤,日本鼓吹殖民主義,對一衣帶水的中國發起了甲午戰爭。

靠著清政府的賠款,成功完成了原始積累,工業化建設也直追西方列強,成功躋身世界一流國家的行列之中。

隨即又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首次創造了黃種人打敗白種人的記錄,將偽列強沙皇俄國干翻在地,並奪得了俄國在東北的大量鐵路礦山權益。

正所謂食髓知味,有了這兩次豪賭的刺激,日本人開始把軍國主義當成了萬能靈藥,舉國上下都在鼓吹擴張思想。

石原莞爾就是這種社會思潮的集大成者。

不同於其他軍國主義者的無腦狂熱,石原莞爾對於軍國主義,是有一套系統全面且行之有效的規劃的。

石原莞爾的第一個領路人叫南部次郎,南部次郎是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外交家。

1905年 ,石原莞爾在中央陸軍幼年學校進修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南部次郎。

南部次郎在與他深談後,被這個年輕人的睿智明達深深折服 。

並把他當成了可以傳授衣缽的繼承人,將畢生所學對石原莞爾傾囊相授。

老外交家幾十年的智慧積澱,對石原莞爾的世界觀塑造,產生了天翻地覆的影響。

石原莞爾就此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明決戰學說。

他認為,人類文明這幾千年的歷史,本質上都是由當初從中亞遷徙的兩支民族主導。

這兩支民族,一支占據東亞,一支占據歐陸。

在過去幾千年中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在各自的區域不斷兼并融合。

但總體而言,東方文明在過去絕大部分歷史時期,都處於領先地位。

直到最近兩三百年,西方文明異軍突起,趕超了東方文明。

在他看來,當年從中亞高山分道揚鑣的兩大文明再次融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也意味著兩大文明,必將會有一次終極對決。

石原莞爾認為,帶領西方文明發起決戰的,很有可能就是美國人。

而東方這邊,過去是以中國為主導,但現在的中國積貧積弱,已經無法承擔領袖群雄的重任。

遍觀東方諸國,只有他們日本才能代表東方隊出戰。

但日本地狹民貧啊,為了增加勝算,必須向東亞大陸,也就是中國擴張,把東方的資源都整合在日本旗下,為最終到來的日美決戰做準備。

石原莞爾這套理論 ,基本上就是後來大東亞共榮圈的雛形了,本質上是為日本人的侵略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但筆者認為,石原莞爾本人是真的這麼認為,並為之付諸實踐的。

他的狂熱與理智,與其他軍國主義分子大不相同。

窺伺中華

繼承了南部次郎的衣缽後,石原莞爾又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大學。

但由於他年少得志,恃才傲物,平時得罪了不少同校師生。

按當時日本陸軍幼年學校的規矩,前五名的學生可以得到天皇贈送懷表或佩劍。

以當時石原莞爾的成績,本來穩入前五之列,可校方就是看他不順眼,硬是把排名弄到了第六來噁心他。

在日本陸軍士官大學學習期間,石原莞爾依舊不改恃才傲物的本性,把本校的老師又得罪了個遍。

按規矩,陸大畢業的學生,畢業後都可以進入日本軍部任職。

結果畢業的時候,石原莞爾又被校方擺了一道,把他扔到駐中國漢口派遣軍工作,企圖讓他 遠離了日本的政治中心。

殊不知,這正是石原莞爾求之不得的事情。

他早就想找機會,近距離觀察一下這個他畢生為之奮鬥的征服對象了。

在中國工作期間,石原莞爾經常白龍魚服,化裝成販夫走卒,甚至是乞丐等下層人士,游遍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浙江、福建、四川、河南等省份。

好幾次身陷兵匪之間,幾乎喪命。

在遊歷完大半個中國後,石原莞爾認為中國「無官不貪,無民不刁」。

這樣的國家已經腐朽到骨子裡了,日本只需一擊可破之。

插一句題外話,在遊歷中國期間,石原莞爾還結識了日後引發九一八的另一個罪魁禍首:板垣征四郎。

兩人在侵華問題上,有著高度雷同的見解,由此成為了一生之友。

板垣征四郎

從中國回去後,石原莞爾被日本陸軍部保送到了德國繼續深造。

在歐洲留學期間,石原莞爾對西方發達社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深感日本跟世界一流國家之間仍有巨大差距,吞併中國迫在眉睫。

但當時日本的軍界大權,仍被薩摩藩和長州藩兩大藩鎮把持,這兩大強藩是倒幕運動的發起者,把控國家已經數十年,軍隊高級崗位基本被他們完全壟斷。

石原莞爾出身寒門,人際關係又經營得一塌糊塗,在階級固化嚴重的日本軍隊,根本沒有出頭之日,空有一腔抱負也只能幹瞪眼,混了六七年也只是個底層的陸軍教官。

直到1928年10月,開國功臣集團被裕仁天皇斗敗,石原莞爾乘著時代的東風,被任命為關東軍參謀。

裕仁天皇

在關東軍任職期間,石原莞爾兩次組織參謀旅行,對東北的山川河流、人文風俗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考察回來後,石原莞爾發表了他最終戰爭論的結晶之作:《國家前途轉折的根本國策——滿蒙問題解決方案》。

方案主張,日本應該效法滿清,把關外從中國身上割離,使得滿蒙成為日本大後方。

進而在關內扶持親日勢力,把中國的軍閥都拉上日本的戰車,為日後的大決戰做準備。

這份大作一出,頓時在日本政壇掀起軒然大波,各路政要紛紛將之奉為圭臬。

據說就連裕仁天皇,也對這份「隆中對」愛不釋手,將之放在御案上以供每天閱讀。

當然,這份方案最重要的作用,還是使得石原莞爾成為全體關東軍的偶像。

在後來的九一八事變中,關東軍之所以敢於違抗東京大本營的命令,冒著殺頭的風險,跟著石原莞爾擅自行動,便是得益於這份計劃書的鼓動。

就在石原莞爾在日軍內部瘋狂吸粉的同時,外部的政治環境,也在不斷地推動著他的計劃向現實轉變。

真可謂是時來天地皆同力啊!

石原莞爾剛到任的時候,恰逢東北王張作霖,被他的前任河本大作炸死。

張作霖

張學良上台後,由於跟日本有不共戴天的血仇,於是便選擇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促進了中國的統一。

張學良企圖把南京國民政府的力量,引入東北這一做法,激怒了對東三省垂涎已久的日本人。

而在兩年後,蔣介石於中原大戰中打敗馮玉祥和閻錫山等軍閥,南京國民政府隱隱然有了統一天下的趨勢。

在這種環境下,原先主張蠶食東北的論調,迅速失去了市場。

而以武力強奪東北的聲音,則大行其道。

與此同時,歐美列強在1929年之後爆發了大蕭條危機,深陷泥潭無暇他顧。

另外一個利益相關方蘇聯,當時剛剛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精力都放在經濟建設上面,絕對不會跟日本在東北大打出手。

而日本自己受大蕭條的衝擊,國內出現大批失業群體,日本政府為了消滅這些社會不安定因素,只好瘋狂擴軍,把他們吸納到軍隊裡頭。

這些失業農民和工人,都迫切希望改變自身的處境。

那怎麼改變呢?

答案毫無疑問就是對外擴張,把自身的苦難轉嫁到中國人的身上。

這些激進的中下層軍人,鼓吹狂熱的軍國主義擴張思想,被後人稱為皇道派。

與皇道派相對應的,是以日本傳統精英階層為代表的統制派,這些人主張的是穩健蠶食的擴張方案。

兩伙人針鋒相對,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石原莞爾敏銳地意識到了,國內的暗流和外部政治氣候的變化。

自1930年開始,他就緊鑼密鼓地籌劃吞併東北的軍事行動,試圖繞過東京大本營,來一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為此,他積極奔走,與早年認識的密友,時任關東軍高級參謀的板垣征四郎一起,私下聯絡關東軍中下層軍官,並獲得他們的支持,徹底架空了關東軍高層。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麼大規模的結黨營私,東京總部再怎麼遲鈍,這個時候也已經收到消息了 。

日本高層得到消息後大吃一驚,張學良畢竟是名義上的南京國民政府副總司令,此舉一個不慎,可能會引發與中國的全面戰爭,甚至會引來列強的干涉。

為了制止石原莞爾的軍事冒險,東京方面派出軍艦威懾關東軍,統制派大佬永田鐵山甚至親自駕臨關東軍總部,警告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不許輕舉妄動。

永田鐵山

石原莞爾滿口答應,堅決表示沒有這回事,成功騙過了東京政府。

但永平鐵山走後,他卻加緊了謀劃,企圖把生米煮成熟飯,逼迫東京大本營承認既定事實。

但行動前,關東軍內部有些人卻動搖了。

張學良那邊畢竟有44萬的東北軍,海陸空配置一應俱全,是當時中國僅次於南京國民政府的軍事集團。

反觀關東軍那邊,只有1.6萬人,後方又不支持他們,這怎麼看都是在找死啊!

可石原莞爾卻信心十足,他說:「張學良只是一個只會躺在床上抽大煙的二流子,我對付他甚至都不用拔劍,只需木刀足矣!」

這話聽起來十分狂妄,但石原莞爾卻有這份底氣。

按他原先的估計,攻占瀋陽只需兩天就足夠了。

可在張少帥的神奇操作下,日軍實際上只用了十幾個小時就占領了瀋陽城,接收了北大營。

可以說,沒有張學良的配合,單憑石原莞爾這16000關東軍,很難建立如此曠世奇功。

如果說這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那就未免太過小瞧石原莞爾了。

人家其實從一開始,就吃准了張學良的心思 。

自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就在中國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均勢戰略。

簡單來說,就是每個列強都瓜分中國一部分,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同時又不允許其他國家獨吞,任何一個國家膽敢越界,必定會被列強群起而攻之。

比如說,1900年,趁著八國聯軍戰爭的當口,沙皇俄國曾渾水摸魚占領中國的東北三省。

結果遭到列強一致反對,英美利用強大的金融體系,借錢給日本人發動日俄戰爭,把沙俄軍隊趕出了東北三省。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甲午戰爭時期的三國干涉遼。

又比如1900年時,日本也想渾水摸魚侵占廈門,結果被英美海軍陸戰隊喝退。

有這麼多成功案例擺在面前,中國的政治精英漸漸地摸索出了一套,以夷制夷的外交方案。

但凡事過猶不及,長期的路徑依賴,讓中國的政治精英對列強均勢的依賴,近乎於迷信。

覺得沒有什麼是以夷制夷這味萬能靈藥,解決不了的 。

張學良

長期混跡於中國的石原莞爾,自然對中國人的這套心理一清二楚。

張學良的反應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否則借他幾個膽子也不敢這麼玩呀!

遺憾的是,張學良這次失算了。

正如前面所言,當時列強都有各自的問題。

中國精英引以為豪的均勢策略暫時失效了,張少帥一失足成千古恨,反倒是成就了石原莞爾。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開始,事情確實是按照石原莞爾的預想發展。

中國政府事後一點收復故土的意思都沒有,反倒在1935年的《何梅協議》中,承認了偽滿洲國。

這也不難理解,東北是軍閥張學良的地盤,大軍閥蔣介石從來都沒有在那裡行使過一點權力,丟了東北對他沒有任何損失。

既然從未擁有,又何談失去呢?更別說是收復了!

如果接下來,日本人在各路軍閥和南京國民政府內部扶持親日勢力,把中國綁上對抗歐美的戰車上,那中國的前途就很悲觀了。

因為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做法,不會激起全體國民的反抗意識。

於是也就談不上什麼抗日了,頂多就是一些熱血青年出來罵兩句而已,成不了什麼氣候的 。

不過,石原莞爾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九一八的成功,嚴重刺激了皇道派的神經。

正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有了石原莞爾這個榜樣的刺激,皇道派哪裡還有耐心溫水煮青蛙,直接就給快刀斬亂麻了。

這就導致,事情開始往石原莞爾最害怕的方向發展。

日本的力量都陷在了中國,拿什麼去跟美國搞文明大決戰啊!

更讓石原莞爾絕望的是,他一向瞧不起的東條上等兵,居然在這種情況下主動作死挑戰美國。

東條英機

石原莞爾雖奔走疾呼,但卻遭到老對手東條英機的排擠,早早地失去了在政壇的影響力。

否則,日本聽從石原莞爾的計劃,侵華結局還真是難以預料!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aeddc5cc5fbcf71d07556b6472eea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