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蕭田
「狼來了,狼來了,智能自動駕駛的『狼』來了!」
當前,智能駕駛功能快速上車,L2級輔助駕駛技術已經成熟,越來越多的市場目光開始投向L3級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
誰會是勇摘「高處果子」的「破壁者」?
近期交付的AITO問界M5系列智駕版無疑給出了答案——作為幾乎是市面上唯一能夠買到的、無限接近L3級別的走量車型,具備價格及天花板級智駕體驗的雙重優勢,一經上市就獲得了用戶一邊倒的盛讚。
與此同時,7月14日,賽力斯(601127.SH)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業績預告,歸母凈利潤同比改善20%-28%,公司業務進展持續向好。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雖然多家企業都在自動駕駛方面有所布局,但市場上真正有能力迅速落地L3的車企和產品寥寥無幾。
賽力斯汽車為何能夠成為唯一有潛力快速實現大規模落地L3的車企?這背後的原因值得細細推敲。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正進入「白熱化」階段,傳統車企、新勢力、科技企業、家電企業紛紛湧入新能源賽道展開花式比拼,以求脫穎而出。
在財經無忌看來,在多方力量入局的同時,很多車企什麼都做,最後什麼都沒有做成。其中關鍵在於,面對紛繁複雜的競爭態勢,企業不做什麼往往比做什麼更需要勇氣、實力以及魄力。
可以明顯看出,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激烈競爭中,賽力斯汽車選擇「不做什麼」更顯難得可貴,由此成為了中國造車界獨樹一幟的存在:
第一:不盲目造車,抓住用戶需求,與用戶一起造車;
第二:不閉門造車,依託賽力斯汽車、華為各自領先優勢,打造兼得質與量的「賽力斯汽車速度」;
第三:不在意一時得失,保持清醒,修煉內功,主動出擊,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2023年即將行至過半,由特斯拉開啟的價格戰,卻在中國汽車市場愈演愈烈。
無論是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率先布局的造車新勢力,還是一眾傳統車企的「創二代」們,都在「內卷」加劇的市場中尋找出路。它們或卷價格、或卷配置、或卷設計,甚至還卷交付......
近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2023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暨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創新大會上一語道出當下車企的困境:
「大家看到的『卷』其實剛開始,未來還會更『卷』。無論一些車企今天的成績多麼好,都不代表未來能活下來。未來車市的洗牌將會非常慘烈,市場競爭也會非常大。」
對於車企而言,競爭的殘酷性不僅在於被對手甩在身後,更有可能直接被清出牌桌。
換而言之,在這場群雄逐鹿的「戰爭」中,笑到最後的車企,一定是對造車有獨特理解的品牌。
站在過去5年或10年的視角去看,新能源車對傳統車企各方面都造成了解構,但站在過去百年的造車歷史上看,新能源車並沒有撼動傳統車企對汽車的定義。
比如在傳統認知里,「坐奔馳,開寶馬」,這是過去對寶馬駕駛樂趣、對奔馳舒適乘坐感受的稱讚,而時間來到了當下,很少有用戶記住各家新能源車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差別。
作為一家有著20多年造車歷史的汽車品牌,賽力斯汽車在2016年開始新能源轉型時,就意識到汽車「軟體」的重要性,並沿著「軟體定義汽車」的戰略,將「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做到極致。
以AITO問界M5智駕版為例,其配備的百萬豪車級別的全鋁底盤帶來極致的操控,創新的智能增程技術讓它擁有時刻充沛的動力和極低的能耗,鴻蒙智能座艙和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方案「雙智天花板」創造智能的用車體驗。
近期,AITO問界還推出全新的CARE服務戰略,這裡面的「C」就是「以用戶為核心」,用賽力斯汽車副總裁康波的話就是:
「AITO問界十分重視提升用戶服務體驗。在全球服務理念已躍遷到『以軟體為基礎』的主動服務的當下,AITO問界將帶領大家進入智慧汽車服務3.0時代。」
可以看到, 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已經貫穿AITO問界的智能製造、嚴苛品控、服務體驗等全價值鏈。
賽力斯汽車不僅與過去今非昔比,在整個行業「內卷」加劇的競爭中也走上了一條向上突圍之路。
「有這樣的高品質、強技術、好體驗,我沒有理由拒絕。」
6月16日,在深圳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問界M5智駕版全國首批車主交付儀式上,作為首批車主之一的飛飛在給出了這樣的理由。
飛飛只是AITO問界的「自來水」之一。憑藉著卓越的產品品質與服務體驗,AITO問界已經贏得了良好的用戶口碑。
據統計,AITO問界M5的車主凈推薦值(NPS)高達86.4%,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領先奔馳、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與此同時,在《2022年乘用車新車質量報告》中,AITO問界在新能源品牌新車質量排行也高居榜首,遠超行業平均分值。
深究這些殊榮,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AITO問界M5智駕版從4月17日上市,到正式開啟交付,整個時間鏈路僅2個月。AITO問界更是僅用15個月就實現第10萬輛車正式下線,刷新了新能源車型的交付速度記錄。
外界也不禁好奇,這一速度又是如何達成的?
實際上,這背後離不開賽力斯汽車和華為在硬體和軟體上的強強聯合,這也正是AITO問界在一眾新能源車品牌中具有獨特產品力、核心競爭力的所在。
一方面,作為具備完整汽車製造核心能力,又自主掌握「三電」核心技術的車企,賽力斯汽車具備規模生產及智能製造實力。效率就是賽力斯汽車硬實力的突出體現。
另一方面,作為ICT科技企業龍頭,也是軟體產品重要集成商,華為在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體技術具有突出優勢。
自2021年開展聯合業務合作伊始,賽力斯汽車與華為聯合設計了「智選車」模式,開創了新能源汽車企業與ICT科技企業跨界合作的行業先河——
賽力斯汽車負責新車的研發、智能製造、服務以及創造全生命周期的愉悅用車體驗,華為作為賽力斯汽車產業鏈的軟體產品重要集成商,通過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體技術進行賦能,雙方優勢互補。
正如賽力斯汽車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所言, 「這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共贏的關係」。
就在6月30日,賽力斯汽車還與華為聯合官宣:「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成立」,負責AITO問界汽車營銷、銷售、交付、服務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
這次公告的核心信息釋放的是:華為和賽力斯汽車的合作只會愈加深入。
在雙方的賦能下,AITO問界將繼續以「賽力斯速度」,駛向全新的「快車道」,繼續實現1+1>2的效應。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在賽力斯模式下,預計9月上市的新款問界M7、四季度上市的全新旗艦新品M9將更加值得期待。
不可否認,在新一輪的「驚濤駭浪」中,如今愈演愈烈的新能源車「價格戰」,雖然拉動了不少車企的銷量,但同時也讓許多車企盈利承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汽車製造業利潤819.4億元,同比下降24.2%;汽車製造業利潤率為3.8%、較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為5.4%。
巨頭合圍、新勢力崛起,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已日趨激烈,行業也轉入了淘汰賽。
奧緯諮詢董事合伙人,大中華區汽車與工業品業務主管合伙人張君毅更是直接坦言:
「客觀來說,當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確太多了。當然這背後有著一定歷史因素。但業內堅信,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一定會有大量企業被淘汰。最終能夠形成規模產能且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事實上屈指可數,也只會有幾家。」
對車企而言,沒有「吃遍天的一招鮮」,唯有不斷修煉內功,成為在產品、服務、技術等領域全面發力的六邊形戰士,穿越周期,引領市場並定義市場。
而要打造優質產品就要投入研發。
隨著汽車軟體屬性的不斷增強,研發的重要性更是隨之上升。
年報顯示,賽力斯汽車2022年全年研發投入達31.06億元。目前,賽力斯汽車AITO問界核心研發投入累計已超120億元。
不僅如此,賽力斯汽車已培育並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台(DE-i),推出了行業領先的智慧汽車及三電產品,在新能源方面已經取得近3000餘項核心技術專利。
以智能製造為例,走進賽力斯汽車兩江智慧工廠,也是第10萬輛AITO問界M5智駕版的誕生地。繁忙的機器人飛速旋轉,AGV小車在地上有序行駛,雷射焊接高速運轉,關鍵工序實現了100%自動化,……
以衝壓為例,全封閉高速同步機械衝壓線,僅需5秒就可以完成一個部件。車間還擁有整線防塵降噪、自動化裝箱、AGV自動傳輸、一鍵換模等全自動化生產設備,配備了目前世界上先進的藍光檢測,檢測效率是傳統汽車工廠的3-5倍。
近期,央媒集中走進賽力斯汽車4.0智慧工廠,對「大場面」司空見慣的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在體驗過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全流程沉浸式造車後也連連豎起大拇指。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賽力斯汽車頻頻現身中央媒體的重要版面,收穫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密集關注。不僅代表著其對賽力斯行業領航力以及智能製造實力的認可,也將賽力斯汽車品牌影響力推至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高端智慧新能源汽車品牌之一,賽力斯汽車還作為國產汽車出海的代表,走出國門,走向海外。
截至2022年,賽力斯汽車已累計出口汽車近50萬台,出口市場達70餘個,其中不乏傳統汽車強國,深受海外市場歡迎。
近日,賽力斯汽車還啟動了首次歐洲萬里行活動,旗下新能源戰略車型SERES 5將在25天時間裡,環遊德國、義大利、法國等21個國家。
這是賽力斯汽車高端新能源車,第一次在歐洲這個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地方開展萬里行,這是賽力斯汽車進入歐洲市場的一大步,也是賽力斯汽車全球化布局的又一步。
賽力斯汽車的目標不僅是做好中國車,更是要成為產品硬、叫得響、市場好的世界級汽車品牌。賽力斯汽車負責人提到,未來10年,將再造一個500萬市場保有量。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目標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