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發布會倒計時!四大關鍵問題,答案全都劇透了

2024-09-09     雷科技

2024 年 9 月 10 日凌晨一點,iPhone 16 與一系列 Apple 秋季新品將正式發布。按照慣例,發布會後的第一個周五,iPhone 16 就會在各大平台商家銷售。與往年「沒人看」的科技春晚不同,今年的新 iPhone 引起了不少關注,但大家關注的焦點似乎與產品本身關係不大。

圖片來源:Apple

今年 5 月,Apple 警告騰訊公司,若不能禁止小程序遊戲開發者使用非 Apple 方式付款,並禁用「遊戲內消息」功能,可能會停止 iOS 平台微信的更新。時隔 3 個多月,在 iPhone 16 系列即將發布之際,這一事件的影響仍未結束。近期甚至有傳言稱 iPhone 16 將不支持微信,用戶需要在 iPhone 和微信之間做出選擇,甚至有人拿出「iOS 微信不再更新」的傳聞作為「證據」。

當然了,9 月 6 日,微信 iOS 版通過例行更新讓這些謠言不攻自破。但依然有不少人對即將發布的 iPhone 16 系列感到困惑。因此,我們收集了關於 iPhone 16 的一些熱門問題,幫助大家在發布會前對該系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iPhone 16 能用微信嗎?

可以,肯定可以。

其實,早在上周,我們就已解釋了 Apple 與微信衝突的來龍去脈。衝突的核心在於 App Store 抽成與微信小程序內購的分成機制矛盾。Apple 認為微信小程序通過跳轉公眾號付費的方式逃避了 App Store 的內購協議,影響了 Apple 的收入。而微信則認為 Apple 的做法損害了其小程序生態的利益。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不過,從微信更新 iOS 版來看,兩者的衝突尚未到「二選一」的地步。對 Apple 和微信而言,失去對方的代價都難以估量:微信在中國的地位無可替代,不僅是社交應用,還集成了支付、電商、內容分發等功能,微信小程序更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微信而言,iOS 背後的全球高端手機市場同樣無法忽視。iOS 用戶在北美、歐洲等成熟市場占據較大比例,這些地區的用戶對應用的穩定性要求較高,且願意為優質服務付費。若微信失去 iOS 支持,騰訊的全球化布局將受到限制,尤其是在高凈值用戶中的滲透率將大幅下降。

更何況,若不是為了保存「小而美」的微信聊天記錄,誰會去買 1TB 的 iPhone?

中國區 App Store 抽成會降低嗎?

很難,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實際上,這個問題更適合在 WWDC 討論,而非 iPhone 發布會。不過由於微信的分成問題引發了「蘋果稅」討論,我們也不妨分析一下 Apple 降低抽成的可能性。

目前,Apple 對不同市場的應用內購(IAP)收取不同比例的佣金,年收入低於 100 萬美元的企業佣金為 15%,超過這一金額則為 30%。與一些 Android 手機品牌 50% 的抽成相比,Apple 的比例並不算高。

圖片來源:Apple

然而,不同於其他 Android 品牌的 IAP 條款,iOS 生態中,個人開發者無法在微信小程序中使用獨立付費渠道,必須通過微信 IAP。當然,開發者可以選擇跳轉網頁繞過 Apple IAP,類似 Netflix 和 Spotify,用戶必須通過網頁購買會員。同樣,部分國內開發者也採用了類似方式,如「三星系」主題圖標包「補全計劃」,就採用了第三方網站付費的模式。

從這個角度看,除非 Apple 對微信 IAP 和微信生態內開發者 IAP 作出區分,否則 30% 的「蘋果稅」仍是常態。相比直接降低佣金比例,個人更希望 AppStore 能國內市場開放第三方支付渠道,讓開發者和用戶有更多選擇。

iPhone 16 的 AI,中國能用嗎?

後續應該可以,但可能會與全球版存在一定差異。

作為 iPhone 16 的重點,AI 相關功能未來會在中國推出,但時間和功能實現方式尚不明確。目前,Apple 智能服務(AI 服務)僅在美國提供,我們只能通過海外博主的體驗窺探其完成度。從反饋來看,Apple 智能服務的功能還較為基礎。因此,我認為 Apple 不太可能在 iOS 18 的第一個版本中交付完整的 AI 服務。

至於我們什麼時候能用上,這就取決於中國版 Apple 智能的實現方式了。在 WWDC 後的文章中,我提到 Apple 智能所使用的是一個「混合」模型:除了最基本的本地運算模塊外,Apple 也在雲端準備了自己的大模型,只有在用戶明確要求的情況下,Apple 才會請求來自 ChatGPT 的外部 AI 服務。

圖片來源:Apple

考慮到「中國區 iCloud」的運行模式,未來面向中國用戶的 Apple 智能可能也會採用類似的運行模式:即本地的機器學習在由 Apple 在 iPhone 設備端處理,相對複雜的運算由類似「雲上艾珀」(中國區 iCloud 服務供應商)的企業提供合規化的 Apple 智能服務,至於外部 AI 模型則有其他國內 AI 服務供應商來提供。

考慮到並非所有 Apple 智能請求都需要外部 AI 供應商處理,這一模式也能符合國內相關規定的情況下,提供「最原汁原味」的 Apple 智能服務。

創新乏力是 Apple 最大問題?

近幾年的 iPhone 發布會,關注度遠不如 iPhone Xs 之前。這主要歸因於 iPhone 在國內市場影響力的逐漸下降。儘管每年 iPhone 都會升級硬體,如更強大的晶片、更好的攝像頭和續航,但這些提升並未帶來顛覆性的用戶體驗,令消費者感到創新乏力。

相比之下,國產旗艦手機在創新方面似乎更為大膽和多樣化。更強的散熱能力、更好的相機以及摺疊屏技術,不僅提高了用戶對國產手機品牌的用戶感知度,也讓消費者覺得國產手機更具前沿感。

圖片來源:華為

此外,隨著蘋果生態系統的逐步成熟,用戶對 iPhone 的依賴更多是基於系統的流暢性和互聯性,而非單純的硬體創新。然而,這種生態優勢並不足以完全抵消用戶對創新停滯的失望情緒,尤其是在硬體創新的期待逐漸高漲的背景下,iPhone 面臨的市場壓力和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

而當越來越低的市場競爭力與上越來越高的用戶要求,那些被 Apple 光環掩蓋的問題自然會浮現出來,這也是 Apple 近幾年在國內「問題不斷」的真正原因。

Apple 壓力最大的一次?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報告,2024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同比增長 6%,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連續第三個季度復甦。三星、Apple、小米、vivo、OPPO 仍是全球市場的前五大品牌。三星憑藉 20% 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Apple 以 16% 的份額位居第二,小米則以 14% 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且全球銷量同比增長 22%,市場份額從 12% 提升至 14%,逐漸逼近 Apple。

圖片來源:Apple

面對國產手機的威脅,Apple 也意識到自身處境的危險,放棄了造車計劃,全面發力 AI,試圖通過 AI 手機技術保持競爭力。然而,iPhone 在 AI 應用上仍落後於國產品牌幾個版本,其競爭力令人擔憂。

總的來說,2024 年的手機市場比 2023 年更加激烈,AI 手機和高端摺疊屏技術的崛起為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而這不確定性也讓 iPhone 在國內的基本盤出現動搖。至於 Apple 接下來要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 iPhone 16 守住中國市場,很快我們將看到答案。

9月6日-10日,IFA(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2024 盛大開幕。聯想、榮耀、TCL、海信、長虹、江波龍、時空壺、雲鯨、追覓、極米、當貝、倍思、綠聯、Insta360(影石)、大疆、徠芬等中國科技巨頭雲集柏林,即將在世界舞台上發布新品秀肌肉。雷科技IFA 2024報道團前往現場探展,進行全程追蹤報道,敬請關注。

9月6日-10日,IFA(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2024 盛大開幕。聯想、榮耀、TCL、海信、長虹、江波龍、時空壺、雲鯨、追覓、極米、當貝、倍思、綠聯、Insta360(影石)、大疆、徠芬等中國科技巨頭雲集柏林,即將在世界舞台上發布新品秀肌肉。雷科技IFA 2024報道團前往現場探展,進行全程追蹤報道,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aafb33cff2f0d78da20c91a7749bf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