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入曲」流變考:古今釀美酒,為何多用本草?

2022-04-22     酒食評論

原標題:「本草入曲」流變考:古今釀美酒,為何多用本草?

作者:李虓

眾所周知,中國美酒,多用酒麴進行釀造,而酒自古與醫藥關聯,所以,就產生了一種特殊的釀造工序——「中草藥入曲」,即將諸多本草經過配伍後,在酒麴的製作過程中添加進去,製成特殊的酒麴,叫做「草曲」或者「藥曲」。

「草曲」這種做法,在目前白酒產品中十分罕見。但回溯中國酒的發展,卻能夠發現,「草曲」的使用其實具有非常高的流行性,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更成為中醫藥和中國酒兩個領域共同交織的璀璨明珠。

草曲。(拍攝/萬安)

01

由漢至唐,本草入曲的開端

從古籍中找尋本草入曲的開端,嵇含的《南方草木狀》是較早的呈現,其上載「杵米粉,雜以眾草葉,冶葛汁滫溲之。大如卵。」做法和形狀很類似現代釀酒所使用的小曲。

隨著發展,漢代時候已經初見「草曲」的普及,比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就詳細記載了很多「草曲」的做法,如需要加桑葉、胡莫葉和艾葉等製作的「大州白墮方餅法」,加入胡菜湯製作的「白醪曲」,加入桑葉、蒼耳、艾葉、茱萸等製作的「河東神曲方」。

本草入曲,是藥食同源的重要形式。(圖片/網絡)

進入唐朝後,人們逐漸開始挖掘酒麴的健康功用,並越發受到醫界的重視,比如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就有「白朮釀酒補心氣定志方」的妙用,方用諸藥水煎取汁,用汁漬曲,投米釀酒,飲酒療疾。

02

宋元時期,本草入曲的高峰

宋元兩代,本草入曲的做法不僅甚為普及,使用的本草種類增加,而且還演變出了很多知名的酒麴方法。比如,宋代朱翼中《北山酒經》記錄了十三種曲,全都加配中草藥,所用藥材有川芎、白朮、蒼耳、青蒿﹑辣蓼、勒母藤、香白芷、木香等,十分豐盛。

本草經研磨後混入曲料,是常見方法。(拍攝/Hanlon)

此外,這個時期「神曲」開始備受推崇。南宋葉夢得《水雲錄》「神曲」載:「用白面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蒼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龍、朱雀、玄武、勾陳、酟蛇六神……」文中神曲由白面、青蒿、赤小豆、杏仁、蒼耳、野蓼六種藥物組成,即為後世的「六神曲」。

對於「神曲」的膜拜,一直延續到後朝,並不斷推出升級版本,比如王好古《醫壘元戎》記載了「三奇六神曲法」,其中,配方和工藝均得到了優化,且以時辰描述工序,「甲寅、乙卯、庚辰,乃三奇也。」

03

明清兩代,本草入曲的流變

到了明清兩代,本草入曲的做法,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現象,一個是醫用曲和釀造曲的分離,另一個是本草和酒麴聯繫的更加緊密。

對於第一種流變現象而言,典型的例子,比如明代的「半夏曲」,明代韓懋在《韓氏醫通》中說:「痰分之病,半夏為主……然必造而為曲,以生薑自然汁、生白礬湯等分,共和造曲,楮葉包裹,風乾,然後入藥。」後文指出半夏造曲具有很好的化痰作用,但一句「然後入藥」,說明這種酒麴顯然已經不再用於釀酒。

草曲中的本草,一般都經過嚴格配伍。(拍攝/Kian)

而對於第二種流變現象,在酒麴中添加本草的種類和數量則遠超前朝,如張仁錫在《藥性蒙求·谷部》記載的范志神曲:「采百草罨成,又名百草曲,共藥九十六味。平和配合,君臣佐使」;此外,還有當時頗為流行的福建「神曲」,組成藥物也達到五十餘味。

那麼,流行了整個中國酒歷史的本草入曲,有什麼好處?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健康性的融合,體現了古代藥食同源理念。比如宋代朱肱在《酒經》中曾說:「曲用豆亦佳。神農氏赤小豆飲汁愈酒病。」而從中醫本草的角度來分析六神曲,也能看出加丁香、木香等,用於理氣;加羌活、獨活等,用於祛風解表,其他不再贅述。

董酒制麴車間。(拍攝/萬安)

另一個方面是,有利於釀造的進行,尤其是風味的豐富。以如今唯一保留使用「本草入曲」的董酒為例,其在釀造過程中使用到了130餘味本草,而曾有團隊對董酒進行研究,發現本草能夠助推優勢菌種而抑制雜菌,並將本草的香氣通過發酵蒸餾帶入酒體之中,呈現獨特的本草董香。

董酒佰草香。(拍攝/萬安)

從古至今,「草曲」的使用,一直伴隨中國美酒的發展,成為酒藥同源、藥食同源的重要案例,也是貫穿醫藥、飲食、美酒三大領域的重要發明,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體現。雖然當代釀酒,「草曲」因製作工藝費時費力而逐漸少用,但也更顯得草曲所釀美酒的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專業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自媒體矩陣、李虓策劃諮詢創辦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a3e253731bf853028a39d4033a4fe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