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曹破延,他偽裝的民族,對世界貢獻很大

2023-12-22     彤陌紅塵

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曹破延,他偽裝的民族,對世界貢獻很大

《長安十二時辰》持續熱播,好評不斷,劇中第一個出現的反面人物,就是曹破延。曹破延雖然不是最終的「大反派」,但他前期的出場也足夠吸引人。曹破延雖然兇殘,因為疼愛女兒,所以在劇中也有溫情的一面。曹破延是什麼來頭呢?馬伯庸在《長安十二時辰》原著的第一章《巳正》中描述了曹破延入長安城時的情形:

申請者叫作曹破延,粟特人,來自康國。這次來到長安,一共帶了十五個伴當,十五峰駱駝和一匹公馬。攜帶的貨物是三十條羊毛氈毯和雜色皮貨,一路關津都有守官的勘過籤押。

這裡提到兩個關鍵詞,第一個是粟特人,第二個是康國。實際上,曹破延並不是粟特人,而是突厥人偽裝的粟特人。在歷史上,康國是粟特人建立的城市國家,在唐朝,尤其是在絲綢之路上,粟特人和唐人交流頻繁,本文來淺談唐朝與中亞粟特的文明交流,以及粟特人對唐朝絲綢之路的貢獻。

一、粟特人:不可忽略的古老民族

在唐朝,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一代,被中國人稱為粟特,這裡有一個古老的民族,被稱作為「粟特人」。粟特人的祖先,要追溯到中國漢朝時期的月氏(張騫出使西域所要去的部落就是大月氏)。但月氏被匈奴的冒頓單于打敗,被迫西遷,後來又被烏孫人打敗,再次西遷,一直遷到了粟特。月氏長期在這裡定居,就形成了後來的粟特人。

唐朝初期,粟特人在河中地區建立了很多城市國家,如康國、安國、石國等。據《隋書·康國傳》記載:

其王本姓溫,月氏人也……並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

所以,粟特人雖然建立了許多城市國家,但因為他們都是月氏昭武的後人,這些國家因此被稱為「昭武九姓」。九姓中包括安姓、曹姓、石姓、米姓等,其中,曹姓是粟特人最常見的姓氏,《長安十二時辰》中,作者為了和歷史契合,才給曹破延取了姓「曹」的姓氏。

唐朝李世民時期,東突厥被大唐所滅,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名將蘇定方滅掉了西突厥,原本在突厥地盤上的粟特人開始向唐朝靠攏,唐朝在當地設置了羈縻府州,專門管理這一區域,粟特各國的國王,都要受唐朝的冊封,粟特人所建立的城市國家,都成了大唐書藩屬國。

粟特人擅長經商,《新唐書·西域傳》曾記載:

(粟特人)擅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傍國,利所在,無不至。

又因為粟特人的聚集地在帕米爾高原附近,是唐朝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所以說,粟特人長期參與中國的絲綢之路,為唐朝乃至世界貿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另外,唐朝和粟特人的人文交流,也比較頻繁。

二、粟特人:開元盛世中的亮麗風景

唐朝從李淵稱帝,到李隆基登基,期間經歷了94年。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了鼎盛,史稱「開元盛世」,唐朝以「開放」著稱,《唐六典》記載,開元年間,長安居住了約70多個藩國的外國人。包括日本、高麗、突厥,東南亞和西北少數民族等。這些外國人有的是來朝貢的,有的是來經商的,有的是來留學的,有的長期居住在長安,儼然成為了長安城的「居民」。

在開元盛世,眾多外國人中,有一類人,較為特殊,那就是粟特人。「詩仙」李白在《前有一尊酒行二首》中寫道:

胡姬貌如花,當爐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

據考證,這首詩里的「胡姬」,指的是粟特女子。李白是想表達,粟特女子坐在長安城的酒肆旁邊,笑著招攬生意。另外,唐朝另一位大詩人元稹有一首著名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胡旋女》:

天寶欲末胡欲亂,胡人獻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覺迷……

關於胡旋舞,白居易也曾有詩《胡旋女》,主要是說:粟特人特別擅長跳胡旋舞(下圖),唐玄宗喜歡舞蹈,對胡旋舞更為欣賞。因為皇帝的喜好,很多粟特人來長安經商,並在長安長期居住。甚至有人將粟特女子送到皇宮中。所以說,開元盛世之中,粟特人絕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粟特人:絲綢之路的重要參與者

粟特人擅長經商,而他們又處在唐朝和西方的中間地帶,因此,經常能看到粟特人的駝隊穿梭在絲綢之路上。粟特的男子,二十歲的時候就要走出國門,廣泛到中國、波斯、歐洲等地,從中國「進貨」,然後再到其他地方出售。

特別是唐高宗滅掉西突厥之後,粟特人的城市國家成了唐朝的藩屬國,很多粟特人以朝貢為理由,頻繁進出大唐的國門。粟特人的到中國的路線大概如下:

西域北道:據史德、龜茲、焉耆、高昌、伊州,經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原州,入長安、洛陽。

西域南道:于闐、且末、石城鎮,進入河西走廊,經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入長安、洛陽。

沿途的這些古城,至今仍有留下許多粟特人的痕跡。如,鹽池何氏墓地,長安康業墓、安伽墓等,都是粟特人的墓葬。

作為商人,為逐利而生,因逐利而死,很多粟特人在絲路貿易中死在半路上,足見他們對絲綢之路的貢獻之大。

絲綢之路是雙向的,粟特人一方面把中國的絲綢、茶葉、陶瓷等物運往西域和歐洲,另一方面從異域送來許多「奇珍異寶」,為唐朝的繁榮做出貢獻,粟特人向唐朝輸入的商品,一共可以分為三類:

1.動物。粟特人從西域買來獅子、馬匹、豹等動物,在唐朝可以賣出很好的價格。《唐會要》卷七二記載:

「康國馬,是大宛馬種,形容極大。武德中,康國獻四千匹。今時官馬,尤是其種。」

也就是說,在唐高祖李淵時期,粟特人送來的大宛馬,作為唐朝的種馬,培育了更多的唐朝戰馬。在冷兵器年代,戰馬是主要的戰力,良好的種馬,是戰馬繁衍的必要條件,粟特人送來的種馬,為唐朝平定中原,打敗突厥,奠定了戰馬基礎。

另外,獅子也是經過粟特人之手傳入中國的,在此後,獅子被譽為神獸,很多重要的宮殿和箭鏃,都要有幾尊石獅子來壓陣。民間也開始盛行「舞獅」,可見,粟特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

2.植物。粟特人所在的康國,生產各種花果,粟特人利用朝貢或商貿,向唐朝進貢許多西域水果,像黃桃、葡萄等。還有一種特殊的染料,名叫青黛,也出自粟特。據《冊府元龜》中記載:唐朝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就從粟特人那裡嘗到了進貢的黃桃,在開元年間,黃桃甚至成了宮廷中的珍品。

粟特人還給中國提供了一種特別出名的花朵,那就是鬱金香,據《太平御覽》記載:

鬱金者,出罽賓國,國人種之。

鬱金香本來出自波斯等地,通過粟特人的駝隊,進入中國,被國人所喜歡。

3.礦物和食物

在礦物方面,《冊府元龜》曾記載:

粟特米國國王遣使獻黃銅、瑪瑙。

在當時,包括彩鹽、琉璃、瑪瑙等物,都是粟特人在中亞搜集後,販賣進入唐朝。

在食物方面,粟特人在唐朝最暢銷的食物,便是葡萄酒和石蜜。西域盛產葡萄,用葡萄釀酒是粟特人的強項。唐詩《涼州詞》中寫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可見,在當時,葡萄酒和夜光杯是同樣珍貴的。另外,石蜜是粟特人最珍貴的食物之一,常常作為貢品,獻給唐朝宮廷。

同理:粟特人不僅僅把西域、中亞、歐洲的東西向唐朝輸送,在唐朝絲綢之路向西發展的過程中,粟特人為了追逐利益,將大量的唐朝絲織品、茶葉和瓷器送往西域、中亞、歐洲,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

四、總結

粟特人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商業民族,他們把東方和西方的貿易做到了極致。對唐朝的發展,對開元盛世,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很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粟特人成了中西經濟交流的橋樑。

粟特人擅長經商,語言能力極強,用整個種族頑強的生命力去和東西方做貿易,很多孩子從出生都沒見過父親,很多婦女剛成婚就面臨離別,很多男子為了逐利,死在了異國他鄉。從當時的格局來說,他們是在創造商業價值,從歷史角度來說,粟特人對中西經濟交流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大。

第二,粟特人促進唐朝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朝的開元盛世,「盛」在經濟,更「盛」在文化。開元、天寶年間,四海昇平,唐玄宗驕奢,唐朝異域人非常多,唐朝和西域在服飾、飲食、舞蹈、詩歌、繪畫、建築、語言等領域交流頻繁。粟特人在唐朝和西域之間往來頻繁,對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動,不容忽視。

第三,更多的粟特人,值得我們去尊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粟特人曹破延,是個反派人物,他威脅到了長安數百萬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但並不能因為曹破延偽裝成粟特人,就全面否定粟特人。在歷史上,有更多的粟特人曾經給唐朝的繁盛添磚加瓦,為中國的絲綢之路貢獻力量,這樣的民族,值得我們去認識。在現在的「一帶一路」中,有更多的「粟特人」,他們為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更多的貢獻,值得我們去尊重。

本文參考資料:馬伯庸原著:《長安十二時辰》;《隋書·康國傳》《新唐書·西域傳》《唐六典》《唐詩大辭典》《唐會要》《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a2382f8b9be5984e140ec06f64727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