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A跨國記:8天8夜橫跨亞歐大陸,一路新鮮一路自豪

2024-11-01     海報新聞

駛出國門,開闢物流新通道。10月16日,濟南首批跨境公路運輸車啟程,前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這是濟南籍貨車第一次開出國門,駛向他國。單程9000多公里,橫跨亞歐大陸,濟南跨境公路運輸中會有哪些故事?且看「魯A」的跨國記。

講述人:山東漢龍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永春

北京時間10月29日 俄羅斯莫斯科

到達莫斯科已經快5天了,返程的日子越來越近。剛認識的莫斯科計程車司機問我還會不會再來,我說「會的」。前兩天在市場遇到的吉林同胞,也問到了這個問題,我也肯定地告訴他「一定」。

「濟南—莫斯科」中俄專線開通了,我們一定會再見。

回想起這趟行程,我們一行四人,開著兩輛濟南牌照的貨車從黃河南岸出發,開啟濟南首次跨境公路運輸。8天時間,我們行進9000多公里,成功橫穿亞歐大陸,到達目的地莫斯科。這場跨國之旅,讓我們打開了眼界,也經歷了不少有意思的事。就讓我通過講述路上的所做與所見,讓大家了解一下這次跨境公路運輸的故事。

濟南首批跨境公路運輸車在莫斯科卸貨

濟南跨境公路運輸車在俄羅斯境內行駛

日行1200多公里

把西伯利亞的「藍眼睛」存在相冊

9000多公里的跨國路,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

老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出發前,我做了一番功課,向已經跑過中俄線路的同行請教,準備了防寒物資,辦了俄版ETC,總之把能想到的都準備了。

出關是很順利的,從濟南出發後的第三天,我們就從滿洲里口岸駛出國門,進入俄羅斯。出了國門,就能感覺到道路的變化,我們走的這一路沒有高速,相當於在俄羅斯的國省道穿行。並不像網友提到的那樣,西伯利亞萬里曠野,鉚足勁開車就行。我們也需要穿過城鎮,沿線也有不少散落的居民區,需要控制車速,避免違章。好在對俄羅斯路況熟悉較快,到達後貝加爾邊疆區時,已經「手到擒來」。

但在通過後貝加爾邊疆區時,我們卻遇到了新的難題。

降雪、多山、陡坡、路窄,這四大阻礙駕駛的因素同時出現在貝加爾湖畔,而我們的路線必須繞貝加爾湖半圈。這是我們從業以來走過的最困難的路,有的坡一直延伸向下,再突然爬坡,翻過一個坡後,下一個坡又會接著出現。就這樣走了十幾公里,路況才有好轉。我們趁著天亮趕快從貝加爾湖通過,晚上路面大面積結冰後,危險係數更大。

穿過低溫降雪地區

到貝加爾湖前,一位同事一直說要親眼看看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等我們到這後,他沒再提這件事。

快離開貝加爾湖時,我拿出手機拍攝了一段畫面,把西伯利亞的「藍眼睛」存在相冊,並分享給了朋友。大家調侃,別人開車到雪野湖,我開車到了貝加爾湖。

通過貝加爾湖後,剩下的路好走不少。雖然還要翻山越嶺,有時還會遇到雨霧天氣,但沒有那麼驚險。

這趟行程,我們用8天走完了9000多公里,基本上晝夜不停,只有吃飯或去衛生間時,才會停下車。每輛車上的兩名司機輪流駕駛,人歇車不歇,每天平均行駛1200多公里。

橫穿深秋的西伯利亞

一路上吃住基本在車上

9000多公里的跨國路,我們吃什麼?這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

其實,我們出發前已經準備好了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很多時候自己就能解決吃飯問題。俄羅斯公路上的停車區,大多允許我們煮飯,雖然吃得比較簡單,但在異國他鄉,能吃上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還是很幸福的。跑長途不容易,跑跨國長途更難,在近零下二十度的西伯利亞,一口熱乎乎的米飯吃下肚,瞬間讓你感覺暖乎乎的。

就這樣,我們基本上吃了一路的米飯、牛肉。

雖說一路上吃住在車上,但9000公里的跨國路,也需要購買補給品,偶爾換換口味,也就少不了和當地人打交道。為此,出發前我們準備了翻譯機,本以為萬無一失,沒想到有時並不好用,反而不如國際通用交流方式的「比劃」來得更直接。

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不同,但有些手勢還是通用的。在坎斯克,我們去公路附近的商店購買物品。結帳時,由於大家交流比較快,時間緊張,我們就開始伸手指頭比劃錢數,雙方在非常愉快的手勢交流中,完成了這次交易。

在俄羅斯商店購買物資

後來到達莫斯科後,一些生活化場景中,我們也直接「上手」。用我們車隊東北同事的話說,能「動手」,就不「吵吵」。主要是在打車和購買東西時,「比劃」比較快,數數手指頭,我們就知道要花多少盧布。

這也給了我們信心。出發前,我們還過分擔心語言問題;一路上,翻譯機加上「比劃」,我感覺我們一開始多慮了。

異國路上也有同鄉人

越來越多的中國車駛上國際通道

聊完所做的,再說說我們所見的。一路上見了太多風景,也見了不少人和事。我記憶最深的還是那幾位同胞。

10月19日,從滿洲里口岸駛出國門後,沒多久我們就看到了一家中國人開的飯館,本來沒有在此停留的計劃。但不知為何,剛剛出國,看到飯館牌匾上的漢字就有種親切感。飯館招牌上「兄弟飯店」四個大字吸引了不少過路的中國司機,以及出境旅遊的中國遊客。

老闆看到我們,也同樣親切。從老家河南商丘來俄羅斯做生意多年,鄉音未改。一時間,我們有種還在國內的感覺。

老闆告訴我們,之所以叫「兄弟飯店」,是因為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貨車經過這裡,異國他鄉,四海之內皆兄弟,來了就是老鄉。

正如這位老闆所說,我們這一路遇到不少進行跨境公路運輸的中國貨車,河南牌照、內蒙古牌照、吉林牌照……看到中國牌照的車,有時大家會鳴笛示意,算是互相打了招呼。

當然,路上我們也遇到了多輛山東籍的貨車。其中,在過了新西伯利亞後,我們遇到一位青島司機,大家約著在當地餐廳吃了一頓午飯,並互相留下聯繫方式。雖說獨在異鄉為異客,但萬里千山之外,與同鄉相遇,一路上也不再孤單。

這位青島司機感慨,以前在國外運輸見不到多少國內貨車,這兩年,中國車多了不少。

我查閱了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有TIR證持證人25家,涉及多省;中國TIR持證人通過TIR方式共完成進出境貨運量1748.6噸,運輸貨值9453.3萬元(人民幣)。

在山東,除濟南外,青島、臨沂、威海也進行了跨境公路運輸。青島TIR國際公路運輸發運線路已覆蓋莫斯科、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堡等俄羅斯主要城市以及白俄羅斯。臨沂也已開行至吉爾吉斯、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和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得堡、喀山等城市的TIR運輸線。

看到中國車就豎大拇指

橫跨亞歐大陸愈發有底氣

除了中國同胞帶來的感動,沿途遇到的俄羅斯人也給我們留下不少美好的回憶。

在坎斯克,我們穿過城區時,因為道路不熟,搞錯了方向,便決定調頭返回重新導航。等我們調過頭後,突然發現車後有一位俄羅斯交警正在追我們。這把我們嚇一跳,以為是違章了,要過來處罰我們。

等他追上我們時,我們才得知,他看出我們這兩輛中國貨車走錯了路,追上來是要給我們帶路。

這位交警一直把我們領到當地的外環路上,給我們指清楚道路後,才返回市區。分別的時候,本想用俄語說聲「謝謝」,但話到嘴邊就忘了怎麼發音,我們就互相豎大拇指表達了謝意。

在莫斯科,我們也遇到了熱情的俄羅斯人。有一次我們打車去銀行兌換盧布,計程車司機得知我們是中國人後,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一路上都在和我們交流,還告訴我們他家裡的汽車就是中國製造。這位的哥侃侃而談,語速之快,有時我們翻譯機都追不上。

陳永春與俄羅斯計程車司機交談

到銀行後,他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幫我們和櫃檯交流,替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最後,這位司機還帶我們去周邊的餐廳吃飯,一直把我們送回駐地後,他才離開。

就這樣,我們結實了一位莫斯科朋友。

我們穿城而過時,總會吸引不少當地人注意,有的會向我們揮手致意,還有的直接朝我們豎大拇指。

在莫斯科十九公里市場,我們遇到了另一位新朋友,在俄做生意的吉林松原同胞。他告訴我們,現在有不少中國人在俄羅斯做生意,當地人對大家比較友好。祖國的日益強大,讓他們在國外工作生活更有底氣。

後記:

馬上就要離開莫斯科了,到現在還有種不真實感,沒想到我們真把這條通道做成了。

說白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四個人都沒有去過俄羅斯,也沒有國外駕駛經驗,出發前,對俄羅斯最大的印象還停留在《鋼鐵是怎樣練成的》。

從莫斯科離開後,我們將裝上俄羅斯的貨物,返程回國,結束這次俄羅斯之旅。這次運輸為我們打開了新思路,在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今天,跨境運輸路上,雖然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

TIR公約實現了一次申報、一車到底、一證直達,可以讓我們在對外物流中進行「門到門」的跨多國運輸。TIR運輸的時間帳、成本帳都划算。中國加入TIR公約後,可降低通關時間30%—80%,最多可減少6天的通關時間。與非TIR跨境公路貨運相比,TIR運輸最高節省了58%的運輸時間以及38%的運輸成本。

明年,在保證中俄運輸專線繼續運營的前提下,我們計劃再開闢一條新的跨境公路運輸通道,從新疆的口岸出境,前往中亞地區。

來源:齊魯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a0dcdbda4f355c1b890b04be7ba8f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