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龍泉青瓷哥窯弟窯:風華絕代,各展風采

2020-04-01     麗水日報

中國古代因為以農業為主,所以催生了大量手工藝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不僅僅滿足吃喝拉撒,開始提高生活水平,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湧現了無數精益求精的匠人,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這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的燒制始於1700多年前,宋代達到鼎盛。是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要求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歷史名窯之一。很久以前外國人社會上層皆以擁有中國瓷器為榮,這裡面的中國瓷器,龍泉青瓷便占了大頭。

哥 弟 之 說

了解龍泉青瓷的人都知道,龍泉青瓷傳統上分「哥窯」與「弟窯」。哥、弟窯之說來自明代記載:「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龍泉,又名弟窯。章生一之哥窯其兄也。」

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無可考。但據後世了解,這恰恰也說明了兩種不同的龍泉青瓷產品: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稱「弟窯」或「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

古樸典雅,自然之美

「哥窯」出現的時間較早

於南宋中晚期

與官、汝、定、鈞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特點是「胎薄如紙,釉厚如玉

釉面布滿紋片,紫口鐵足,胎色灰黑」

「哥窯」以瑰麗、古樸的紋片為裝飾手段,豐富多樣,如冰裂紋、蟹爪紋、牛毛紋、流水紋、魚子紋、膳血紋、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層飽滿、瑩潔,與釉面紋片相映,更顯古樸典雅。

哥窯還有個令人稱秒的特點:此類產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開片取勝,因開片難以人為控制,裂紋無意而自然,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樸實、古色古香的審美。算得上是一種天然之美,也是宗客網十分嚮往的「無意之美」。

梅子青酒,醉人萬分

「弟窯」與哥窯的特色不同

哥窯有大哥的模樣

但弟窯則顯胎白釉青

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最,豆青次之

被譽為民窯之巨擘

現階段世人對於龍泉青瓷的喜好偏向於弟窯

因為弟窯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

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

且市面上的弟窯龍泉青瓷,往往以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紅底足或露胎圖形,產生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

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運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現,人物塑像的臉、手、足等,盤類器物內底的雲、龍、花卉等,裝飾獨具神韻,要是有幸去得博物館一覽,不驚艷都不行。

我們一貫倡導的宗祖文化是一種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它把研究重點放在土地上,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為文化脈絡、以宗祖產品為研究對象,從宗祖產品的起源、成長、傳承、發展和傳播的過程入手深究藏於其中的點滴文化。

希望更多風華絕代的傳統宗祖好物可以得到傳承,讓我們有故事可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VqNM3EBnkjnB-0zpY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