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房地產稅已經嚷嚷了很多年,每每被談起,總會引起樓市的腥風血雨。
近日,作為房地產稅的堅定擁躉,曾任財政部科學院研究所所長的賈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房地產稅涉及到千家萬戶,在徵收房地產稅時,應設立免稅單位,再按照家庭擁有房產套數進行扣稅。
為避免房地產稅按套數徵收可能會引發的離婚潮問題,賈康給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減免單親家庭的免稅單位,從第二套開始徵收房地產稅。
01 房地產稅從家庭開徵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房地產稅的落地只是時間早晚問題罷了。
今年兩會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在談及「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進度時稱,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則的安排,有關方面正在研究起草房地產稅法的草案,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此話一出,自然引發了樓市動盪。
雖然房地產稅的立法仍在推進過程中,且今年推出的可能性不大,但房地產稅徵收多半已成定局。而圍繞著房地產稅的徵收工作開展,如何制定房產稅的徵收標準就成了重中之重。
曹康過往討論房地產稅徵收
有關房地產稅起征的標準制定,仍在熱烈的討論中。近日,曾幾度力推房產稅的知名經濟學家賈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就房產稅的徵收標準提出建議——按照套數徵收,同時避免一刀切的情況。
他認為,徵收房地產稅的目的是多元化的,需要從綜合層面來看:
房地產稅的推出勢必會減少房地產市場的炒作,讓有些數據趨於透明,同時令部分空置房重新進入到市場中。此外,房地產稅有助於地方稅制體系建設邁出實質性的一步,而房地產稅的徵收未來有可能成為不少地方的主力財源之一,對全國的收入再分配、財產配置再分配也有優化作用。
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目標,所以中央可以給地方一些彈性空間,程序的流程、稅率的制定等問題可以視地方情況而定,不需要一刀切。
在考慮大面積徵收房地產稅時,也應該顧及到小的家庭成員,細化到房產稅的徵收問題。賈康建議房地產稅的徵收可以按照家庭成員的關係進行制定,設立一個免徵點,這樣會比按照人均面積減少很多麻煩。
在賈康的觀點中,最具有衝擊力的還是「按照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進行劃分」,他建議,單親家庭的起征點是第二套房,雙親家庭的起征點是第三套房,「按照這樣的標準,甚至還能降低因房產稅徵收帶來的離婚浪潮,畢竟雙親家庭合法就能擁有二套房」。
站長認為,這樣的措施確實能減少離婚事件的發生,避免假離婚買房的情況。但對真正的單親家庭而言,就實在是太不友好了。且不說實施起來的困難程度,單就這個措施本身的提出,就有些過於輕率。
實在想問賈康一句:這是公開歧視單親家庭麼?
單親家庭平白少了一張房票,購買第二套房就得多納稅,真要實施起來,真不如按照人均面積制定納稅標準來得公平公正。
02 或已錯過最佳徵收時間
房地產稅的推出是否會給樓市帶來影響?是否可以抑制房價上漲?對於這些核心問題,現在業內的觀點並不一致。賈康在接受採訪時也就此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房地產稅還是會給樓市帶來動盪,雖然房價不會直接應聲而落,但後續可以抑制炒房時的瘋狂行為。
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系教授楊遴傑則相對悲觀,他認為房地產稅已錯過最佳立法時間,「如果放在十年前,四萬億投資計劃後房地產處於上升初期,房價還沒那麼高,實施房地產稅,不僅可以調節房價過快上漲,也更容易讓公眾接受和習慣。而現在房地產稅懸而未決,遲遲不能落地,即使日後推出房地產稅,可能對於樓市的影響也極為有限」。
現在房地產稅試點的兩個城市上海、重慶,在徵收的標準上要求過高。以重慶為例,其徵收房產稅的標準是個人新購的高檔住房,即建築面積單價達到上兩年主城九區新建商品房成交建築面積均價2倍(含2倍)以上的住房。
自2018年開始,重慶市就保持著新年第1天調整新購高檔住房房產稅徵收標準的習慣。按照規定測算,2020年重慶市主城區徵收房產稅的應為成交單價為19587元/㎡及以上的住宅。
在這十年間,重慶一共調整了7次高檔住宅房產稅的起征標準,從2011年的9941元/㎡到2020年19574元/㎡,房價的變遷或多或少也讓人感慨。此外,在本市購買第二套住房的「三無人員」(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以及購買獨棟房屋的購房者,也需要每年繳納房產稅。
「三無人員」在滿足戶籍、企業、工作等任一條件時,即可免除房地產稅,並且可以申請退回之前徵收的房地產稅。
上海市房地產稅徵收情況一覽
在另一個房產稅試點城市上海,徵收標準是市民首套房免徵,非市民購房首套房則需要繳納房產稅,不過三年後這些稅費會退回。本市居民購買二套房時,人均面積不超過60㎡的,也不納入房產稅的徵收標準。
就這兩地的推行情況來看,或許是房產稅的徵收標準定得過高,所以抑制房價的作用並不明顯。就上海、重慶兩地推行房產稅的情況來看,未來全國房產稅起征點的制定,可能會維持著一如既往的高標準。
就這樣的情況來看,房地產稅更多的層面可能是停留在為部分地方財政創收,而非抑制房價上揚。
03 樓市正在回溫
有關房地產稅的消息,並未影響到大眾的購房心理。
5月,北京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大面積的回溫。據貝殼研究院統計,5月北京全市二手房網簽量約為1.61萬套,環比增長22.5%,同比增長17.2%。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則稱,5月北京二手房的實際成交量或已突破2萬套,創下了2017年「317」調控新政後的最高水平。
另外,據杭州媒體報道,5月杭州市區(含富陽、臨安)的新房供應量達到19840套,成交量15341套,同比上漲19.7%;二手房的成交量也達到了10490套,同比增長將近20%,幾乎與2018年4月相當。
在成交量高漲的背後,亦有內情。以杭州為例,有相關人員對媒體表示,杭州的二手房只要房東肯降價,就能輕易吸引到購房者,甚至還出現過未看房就下定金搶房源的情況,市場的需求量相對旺盛。
前幾天,杭州更是曝出了6萬人搖號杭州西溪公館959套房的新聞,光凍結資金就超過了6億元,這其中自然存在著巨大的套利空間。據了解,西溪公館限價2.8萬元/㎡,而周邊的二手房價位都在3.4萬/㎡-5.3萬/㎡之間,這中間的差價讓很多人盲目,也創造出了中國房地產史上罕見的一幕。
有一位投資客自稱用合法途徑借用了超過50人的房票來「抽獎」,他直言:「凍2000多萬,一周多的時間,中一套收益率5%,兩套10%,合法的投資里,還有比這來錢快的嘛?這可比買彩票中獎率高多了。」
可見,推動和阻礙大眾買房進程的,從來都是房價,而非房地產稅。
單從那些已經實施房地產稅的地區的情況來看,房產稅對房價並沒有多少抑制作用,相反的是,那些對房東實施的房地產稅,最後都會轉移到房客的身上。羊毛都出在羊身上,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房租推上去了,徵收房產稅的影響自然也就抵消了,這是個惡性循環。畢竟按照現在的租房市場來看,一般能將自己名下房產拿出來出租的,手裡大多都有好幾套房產。而中國在徵收房地產稅的時候,還面臨一個複雜的情況:城中村的自建房征不征房地產稅?
畢竟,大多數城中村自建房是沒有產權證的,沒有產權,怎麼制定徵收標準?
給大家提前打個預防針,房地產稅雖好,但把它當做解決房價高漲問題的唯一方法,註定是要失望而歸的。過去幾十年里,徵收房地產稅,最後房價出現下跌的已開發國家,並不存在。
包括此前的營銷號鼓吹的德國,在過去的三年里,德國大城市的房價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最低的漲幅也超過了30%。一道帶動的,還有租金的上揚。
想要靠房地產稅抑制房價上漲,並不靠譜。
04 結語
房地產稅是手段,是措施,絕不是救命良策。
在過去的幾個月,由於疫情的衝擊,一線城市「人去樓空」,房屋空置率大幅上揚。5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4月全國核心城市(主要為一二線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與價格快速回升,而租金較快下降。
按照一般邏輯分析,租金下跌,房價上漲,是房地產泡沫風險正在持續增加。
樓市的運轉脫離不開市場的規律,大量避險資金進入樓市,導致樓市房價上漲。然而收入下滑的民眾卻不一定能支撐得起租金的上揚。因此,說了很多年的房地產稅至今仍是吹風,而非落實。此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接受採訪時稱:「房地產稅及長效機制建設,不是一兩年能解決的。」
而想要靠著房地產稅解決房價問題,也不是輕易能做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PP-enIBnkjnB-0z-M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