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兩岸軍事最前線,今日最美梅花鹿島

2019-10-07   樂途旅遊網

在南竿島住宿的地方是一家叫日光海岸的小酒店,房間不多但很精緻,像一家夫妻店。酒店的大廳在一層,房間得往下走一層,大廳和所有的房間都能看到南竿的無敵海景。酒店的大廳很有文藝范兒,像個咖啡廳,又像是圖書館,感覺是來到了798文創產業園裡的小店中。我的早餐就是在大廳的落地窗前看著海景吃的,老闆娘自己做的豆漿是太好喝了,奶香濃郁不說,還加進了很多打碎了的堅果,味道濃厚不說,感覺還很有層次感,一點都不單薄。桌上擺放著蘭花,旁邊是一本封面上寫著「365日」的書,好典雅的酒店,坐在這裡白天安心地讀讀書看看海景真不失為別樣的精神享受,晚上走到前方的海灘上等待著藍眼淚綻放的那一刻,手裡的相機快門喀嚓聲肯定是停不下來的。來南竿島千萬不要錯過這家小酒店——日光海岸。

酒店大廳里擺放的蘭花

今天的行程從媽祖像開始,如果不是2015年4月15日,天津媽祖文化園那座43.2米的媽祖像落成,馬祖的這座雕像就是世界最高的媽祖像。馬祖媽祖像於2009年10月25日揭幕,由365塊花崗石建成(代表一年365天),高29.6米(代表馬祖列島面積29.6平方公里),面對著大海保佑著出海勞作的漁民。讓我感到震驚的是我們漢民族海洋文化的圖騰媽祖今天居然已經走出中國走進了聯合國,紐約當地時間2019年9月6日,由世界媽祖文化交流研究總會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 媽祖文化走進聯合國」——首屆全球媽祖文化論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成功舉行。使「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在世界上也得到了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同,作為中國人不能不為之感到驕傲與自豪。

將近30米高的馬祖像屹立於南竿島之上

媽祖林默娘是北宋初年的人,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被尊為神的人物,她的精神能在華人地區傳播上千年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了。來到福建、台灣這一帶,只要一看到天后宮,沒跑!一定是媽祖娘娘的廟,也不用看,香火一定旺盛。說來也很有意思,因為林默娘的出生地原因,湄洲的天后宮被很多信徒譽為精神聖地。但還就有一個不服的,那就是我眼前這座位於南竿的天后宮,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還有大大小小的天后宮,要論知名度,南竿的這座天后宮絕對排不上名,但人家有自己的法寶:林默娘的靈穴!當年林默娘為救父親葬身大海,其遺體就漂到南竿,並安葬於馬祖天后宮內。對岸莆田鄉的人說我們早就把聖體接了回來,你們那裡是衣冠冢。馬祖這邊反擊,你接回聖體敢把衣服留在我這兒?雙方是一個比一個虔誠,一個比一個心急。

天后宮前的雕塑

雙方的心情作為局外人也不難理解,畢竟這有關心靈精神的寄託,是上千年來地域文化的支柱。馬祖的天后宮大約20年就要整修一次,每一次整建若有意改變靈穴,都會發生一些無法解釋的奇異現象。1963年施工時不慎失火導致部分廟體受損,改建工兵不知靈穴所在具體位置而一律鋪上地磚,隔天地磚竟離奇地全部破碎。2002年維修單位怕破壞靈穴,施工期間打算暫時遷移靈穴,但鑽地的地鑽卻怎麼換怎麼斷。新廟完工前想為靈穴上的鳳紋石板塗上油彩,任何塗漆都難以上色,經擲筊請示,才知道媽祖娘娘希望保持原樣、原色。現在天后宮的主體是以福州杉木、青斗石為主材,所有木雕裝飾都是在大陸完成,再運來馬祖後現場組裝而成。在天后宮旁立著一塊大石,上書:媽祖在馬祖。看來馬祖是非要把媽祖留在馬祖了!

面朝大海的媽祖像

媽祖像面對著大海,當然也是面對著大陸。南竿島上還有一座雕像也是面對著大陸,不過不是衝著福建方向,而是衝著浙江的方向,不說也應該能猜出來,這個就是蔣介石的雕像。在雕像後方的山頭上,一塊超大的照壁上有四個超大的紅色字:枕戈待旦。這是在1958年他來馬祖前線視察時,馬祖的指揮官說金門前線您給的題詞是「勿忘在莒」,我們這裡同樣是前線陣地,您是不是也給我們一個題詞呢?自此,馬祖前線就有了這四個字,但奇怪的是直到30年後的1988年,這個書寫著枕戈待旦的巨大照壁才建在這裡。我還特意去了位於山頂的這個大照壁下,前方是一個觀景大平台,可以俯瞰下方的蔣介石雕像和南竿島的福澳港以及遠方壯闊的海景,這裡還有台灣最北的一家星巴克咖啡廳,這麼說來,北竿島是找不到星巴克了。

枕戈待旦大照壁下的蔣介石雕像

來到福澳港是為了坐船去大坵島,一個以梅花鹿聞名的小島。陪同人員在上船前抱了好多長滿葉子的樹枝,為的是給我們登島後喂食梅花鹿用,在島上買樹葉價格可是不便宜的。馬祖很多島嶼都有港口碼頭,島上居民都是依靠這種小型的遊輪作為交通工具,曾有在各島嶼間修造大橋連通的想法,但也就是那麼一想而已。馬祖這些分散的島嶼南竿北竿兩島的人口就占了整個馬祖的七成,其他的島嶼上人口都很稀少,如果為了這點居民修建跨海大橋絕對是得不償失了,那麼多的小島要是逐個連接起來?跨海大橋的費用先放在一邊,就是日後的維護維修費用也不會是個小數目吧!我看這種小型的遊輪就很好,在海面上乘風破浪,搖搖晃晃正好睡上一個小覺,一睜眼,抵達目的地了。

馬祖的第二大島——北竿島

登岸以後迎接我們的是一群梅花鹿,本來說夏季是梅花鹿的換毛季節,新換的皮毛最為清亮,而且梅花鹿LOGO的白點也是最白的時候,這段時間是一年中看梅花鹿最好的時節。但我來的好像稍微早了一個月,應該在六七月才是最佳季節,這個時候的梅花鹿正在換毛,身上是坑窪一片,而且即將褪落下去的殘毛也都是乾枯晦暗,本來靈動活躍的梅花鹿一下失去了顏值。雖然我來的時間不對,但島上的主人依然是這群自由自在不怕生人的梅花鹿。什麼時候這個島嶼讓它們成為了主人呢?其實這個島最早有84戶人家,人口的巔峰時期也曾達到三百多人。馬祖在承擔對抗大陸前線陣地的時候,這裡都是軍人駐紮。這群從台北圓山動物園裡運來的梅花鹿在當時是當做「備戰糧食」的,萬一戰爭開打後勤物資運不上來,他們就是官兵口中的食物。

島上自由自在的梅花鹿

隨著兩岸軍事對峙期成為歷史,島上的軍事設施和軍人完全顯得多餘了,軍人撤離的時候並沒有把梅花鹿帶回台灣本島之上,而是由著它們在島上自生自滅。沒想到這個無人島開始成為梅花鹿的天堂,數量開始毫無控制地增長,頂峰的時候島上的植物已不能承受如此數量的梅花鹿,導致因為沒有食物可吃,梅花鹿開始咬食同伴的毛髮充飢最終餓死的慘劇。目前島上的梅花鹿有一兩百隻左右,甭管走哪條徒步路線遊覽,始終都會有梅花鹿的陪伴。他們見到有人不但不會害怕,還會主動向你靠近,我們從福澳港帶來的樹葉此刻排上了用場,梅花鹿瞪著大大的眼睛沖你走了過來。但要注意一點,雖然可以基本零距離地喂食梅花鹿,但最好不要用手觸碰它的身體,不然的話還是會受到驚嚇跑得遠遠的。

正在喂食梅花鹿的遊客

大坵島最知名的是梅花鹿,但最受遊客喜愛的卻是另一種動物,那就是在島上散養著的蜈蚣雞。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今天大坵島真正的島主胡進江先生,當年他來到這個島上立刻就被這裡的風景吸引,開始決心打造這個孤島。畢竟這個島上已經有幾十年見不到人煙了,當初他能下這個決心也真是令人佩服。經過兩年的時間,不但在島上建起了民宿-大坵島生態民宿,還散養了許多供遊客品嘗的蜈蚣雞。所謂蜈蚣雞就是散養在島上的這些雞整天都以這裡無處不在的蜈蚣為食,但我實在是搞不清蜈蚣和雞肉之間有什麼聯繫,反正這裡的蜈蚣雞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食,來島上就是得看梅花鹿、品蜈蚣雞,而且價格一點都不便宜,台幣1200元一隻,還供不應求,可惜的是我沒有提前預定,錯過了這道島上獨特的美食。

大坵島美景

今天的天氣不錯,沒有烏雲的天空讓太陽露了個整臉,沒一會兒功夫後脖頸子就被曬得發燙,在碼頭喂好梅花鹿後趕緊走進了有樹蔭的小道。只要一進入陰涼處,清爽的海風立馬兒划過每一處皮膚還順道鑽入髮絲之中,把身體里蒸騰出的熱氣順暢地帶走。舒服!擰開礦泉水瓶蓋,仰脖子灌進半瓶水,坐在原地等著鬢角的發尖兒上滾落出汗珠,讓海風這麼一吹,顫顫巍巍的汗珠隨時會被海風吹落到地面,在大夏天裡的這種感覺雖然顯得極其無聊,但卻是我最享受的事兒。沿著長滿青苔的石階緩緩往山上走去,一路上都能看到已經破敗的房屋,依稀能見到幾十年前榮獲兵役「金馬獎」的阿兵哥在這裡的艱苦生活環境,尤其在冬季的時候,生硬的海風會像小刀一樣划著皮膚,潮濕的空氣帶著寒濕無可阻攔地鑽進骨縫兒。

曾經是島上的「活罐頭」——梅花鹿

對於遊客來說,大坵島的美景讓我們流連忘返,但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在這裡生活一段時間,每天眼前都是不變的固化美景,唯一能與你交流的就是那些等你喂食的梅花鹿,對了,還有奮力尋找蜈蚣的即將成為價值1200元台幣的雞。如果想喊出積鬱在心中的苦悶,回應你的也只有飄蕩在空中的迴音了。這種荒島求生似的生活作為21世紀的人還能適應嗎?現在我還真忘了當時手機有沒有信號了,反正作為遊客只需在這個小島停留一兩天的時間,住一住小民宿,喂一喂梅花鹿,嘗一嘗蜈蚣雞,看一看藍眼淚,聽一聽海浪聲,實在沒事還可以看著美景愣一愣神兒。如果積蓄已久的工作壓力太大,大坵島這個可以與世隔絕的小島不愧是最佳的目的地,把身體上精神上的所有負擔都甩給大坵島我想沒人會投反對票。

碼頭上迎接遊客的梅花鹿

島上遊玩的方式就一種,徒步!有四條徒步線路領略這個島的景色。全島的制高點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大坵堡軍事基地,今天唯一能看出以前戰火紛飛年代的印記是幾片迷彩牆,以及一個身著迷彩服的軍人雕像,真正的軍事制高點已經改成遊客們的觀景台了。走在林蔭小道中異常涼爽,享受著海風,看著大公雞奮力地啄食蚯蚓、蜈蚣,一片盛世祥和的畫面。可就在不遠處的在陽光下暴曬著的持械軍人雕像,在提醒著遊客們此島在並不遙遠的歷史中可是軍事前沿陣地。我踩著的地方是一片陰涼中的祥和景象,幾十米外就是暴曬著的軍事堡壘,真的不想再往前走出這幾十米的路程,只要一到了雕像下方迷彩牆的位置,就再也看不到到祥和再也體會不到陰涼,轉過迷彩牆上了觀景平台後就再也看不到一棵樹木,剩下的行程都要在烈日下完成。

觀景平台上只有兩隻閒逛梅花鹿,對我們這些手裡沒拿著樹葉的遊客也是愛搭不理。不得不說,大坵島有點像台灣版的奈良了,還好這裡的梅花鹿比奈良的要有禮貌許多,最起碼不會因為手裡沒有食物而攻擊你。站在觀景平台上,從這裡望出去是當年的軍事最前線,也就是距離大陸最近高登島,之間的距離僅僅只有9公里,此時此刻我都能想像得到當年這裡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但有意思的是高登島這個僅有1.84平方公里的軍事小島,在台灣島上最有名的卻是高登島手工水餃!居然連長榮航空貴賓室里都提供這種水餃。島上也沒有居民啊?即使有幾個島民包餃子也不可能暢銷全島啊?就光物流這道坎兒都不好過去吧?問題是連最基本的島民都不存在,所有的補給都靠船運過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不知道有沒有鹿肉餡兒的高登島手工水餃

在這個大坵島的在最高點上欣賞了一陣海景就被太陽提醒了一下,裸露在外的皮膚開始發燙,趕緊朝前走吧。餘下的行程都是徒步,沒有樹蔭的徒步。還好在半途中有個涼亭,可以在裡面乘涼觀景。如果在十月份左右來這裡,氣溫是下去了,但風太大而且也看不到藍眼淚。顯然還是這個季節來大坵島比較合適,需要注意的是島上只有一間公廁,只有一家民宿,想要在島上看藍眼淚過夜的話,估計得提前預定。反正這裡連吃烤雞都得預定,更別說是房間了。民宿是島主胡進江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條 ,最有意思的是島上僅有的這家能住人的店還有正經的門牌號,上面寫著:北竿鄉橋仔村162號。拿到島上還有其他的住宅嗎?環顧了一下整個島嶼,真不知道1到161號指的是哪兒。

胡進江在島上開的民俗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 大坵島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4月、10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發布:201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