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三年學會這四樣本領,將受益終身

2019-09-26   親子溝通如何說

作者:桐桐媽


幼兒園三年時間不學習,會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昨晚,我和另外兩位媽媽一起帶娃去公園玩,談及這個問題,瞬間引發一場學前教育大討論。

其中,一位二胎媽媽搶了最先發言權:「現在很多幼兒園就單純以帶孩子玩為主,這種做法不可取,你要知道,現在很多私立幼兒園在大班的時候就會教孩子學習拼音和簡單的數學加減法了,照這樣下午,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肯定會立馬拉開差距。」

「所以,我決定我家二寶啊,先用一年時間上完小班和中班,然後,直接上大班,寶貴的時間可不能浪費在玩上啊!」

另外一位媽媽家的孩子還未上幼兒園,也直接表示,選擇幼兒園的標準就是看能否在裡面學到什麼一年級知識,老師只顧帶孩子玩玩的幼兒園是堅決不會考慮,因為她更擔心的是孩子未來上一年級是否能跟得上。

聽著她們兩位的一席話,著實嚇了我一跳,真的!沒想到孩子這麼小,家長就已經為他們的學習生涯規劃得如此稠密,說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呢?

關於這個問題,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給出答案,在《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治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識字、計算、英語等課程。

為什麼要出台這樣的文件?我們先來看一個20 世紀 70 年代德國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

他們將孩子放進了純玩、半學半玩、純學習的三種幼兒園,並且每兩周對這些孩子進行一次家訪,家訪重點和這些孩子在幼兒園所接受的教育一樣。

研究者們發現,儘管剛開始那些整天上課學習的孩子顯得更聰明,但是到了小學四年級之後,這個情況就翻盤了。

這些孩子長到 15 歲後,學業方面優勢逐漸減弱,但在與人交往和情感特徵方面,卻表現出了較多的不足。

等孩子再大一些,這種差距更加明顯。

到了 23 歲之後,在幼兒園學大的孩子和其它兩組相比,出現心理障礙的可能性更高、更易與他人發生衝突、也更容犯罪。

所以長遠來看,那些只學習不玩樂的孩子不僅沒有更聰明,還會在人際交往與溝通協作上出現很多問題。

反觀那些玩大的孩子,生活態度更積極,也更有主見,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或許有些父母對此還會表示質疑,心想只要孩子成績好就行了,不好意思,我還得給你當頭一棒。

現實中很多老師反映,那些在幼兒園學到一些知識,進入小學是會短暫的一路遙遙領先,但到了三年級就會成績下滑,最後反而不如那些在幼兒園裡玩得很充分的孩子。

從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在德國布蘭登堡建立開始,創始人福祿培爾就提出:

幼兒教育,也就是3~6歲孩子的教育,是在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遊戲」為主要方式,以培養孩子廣泛興趣、健全的人格和基礎的生活能力為目標,而展開的一些列學前教育。

近年來,隨著幼兒教育研究更加細緻,越來越多的幼兒研究人員發現: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是「玩」而不是「學」。任何機構,採取灌輸式超前教學對孩子而言都是弊大於利。

為什麼說幼兒園不適合學習知識呢?

一、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沒到學習知識的年齡。

為什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學校教育都是從6~歲以後開始呢?因為6歲前的孩子,兒童骨骼沒有發育完全,並不適合長時間握筆寫字;6歲前的孩子並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和真正的運算能力。

如果家長一味強求一個並不具備書寫和運算能力的孩子去學習,只會讓他們備受壓力,並充滿挫敗感,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的可能性。

二、破壞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育專家曾指出:超前學習,雖然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成績較同齡人更為優秀。但在一年級時,孩子會因為所上內容早已學過,而洋洋得意,甚至思想亂飛,從而養成上課走神,不專注聽講的壞習慣。更會因為這些知識早已學過,而缺乏探索求知的慾望。等上了二年級,這些「超前學習」的孩子「老本」吃完了,再加上學習慾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成績也會越來越糟。

人生是一場長跑,千萬別一時逞強跑贏了短跑,最後輸掉整場比賽。

那麼,孩子在育兒園裡究竟應該學些什麼呢?

一、讓孩子學會自立能力、生存能力比什麼都重要。

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乖寶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去了幼兒園,第一件事要學的,就是要讓孩子在生理上真正「斷奶」。

學會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等,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的生活小技能,才能讓孩子輕鬆地進行其他活動。

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家的時候,全家都在圍著孩子轉,很少有規矩的約束,各種活動都比較自由,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登天都難。

但到了幼兒園就不一樣了,會有規矩有約束,孩子也服從管理的過程中,建立秩序感和規則意識,覺得調整和約束自己的行為,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人多要排隊,拿東西應該放回原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三、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

孩子在家的時候很多社會化能力是得不到很好的鍛鍊,所以,很多小孩會養成以自我為中心、霸道甚至不合群的性格。

但到了幼兒園,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交流、玩耍,他們會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交際技巧,明白團隊合作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具有同理心。

四、懂得文明禮貌待人處事。

以前,就聽辦公室大姐說,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小嘴就像抹了蜜似的,特別有禮貌會喊人。

這不,我家桐桐才上幾周的幼兒園,每天見到小區的門衛爺爺都要親切地打聲招呼:「爺爺,早上好!」要知道在幼兒園裡,文明禮貌是滲透在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

最後,我想說家長們也不能將孩子完全「扔進」幼兒園,回家就不管了,好習慣在家也得繼續保持,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