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贏麻了」,但確實聽哭了

2023-01-16     深度文娛

原標題:不說「贏麻了」,但確實聽哭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貴州的「最高學府」是個小學。

因為它坐落在海拔接近3000米的地方,高是指海拔高。1月14日,在央視的網絡春晚舞台上,來自貴州海嘎小學的孩子們,穿著最簡單的白色套頭衫和牛仔褲,把一首《倔強》,唱進了許多人心裡。

這恐怕也是中國(海拔)最高樂隊,它叫「海嘎少年」。

少年們的故事,有點像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一所條件簡陋的學校、一群簡單可愛的孩子、一個天真執著的老師,用音樂賦予生命另一種可能。

老師叫顧亞,這次也和娃娃們一起站在舞台上。

這所有樂隊的鄉村小學,一度窘迫到連一個老師都留不住。2016年顧亞通過招考來到海嘎時,只有14個孩子靦腆羞澀地看著他。顧亞說,課餘時間很枯燥,孩子們也有些自卑。

顧亞上大學時是個搖滾迷,也曾經有夢想,帶著自己的樂隊走出去,到處演出,不過生活總是一個「月亮」和「六便士」的選擇,他把夢收起來了。

山中日月長。顧亞課餘時拿出手鼓,且拍且唱,孩子們圍在旁邊好奇地看。

「生活環境沒有辦法改變,但教育是平等的」。顧亞想,教孩子們唱歌也許是個好主意,音樂教育是一種美好的教育。

慢慢地,顧亞開始帶著孩子們唱歌、玩吉他、貝斯、架子鼓等樂器。這就是第一批「海嘎少年」,他們跟著可愛的顧老師,在大山里唱歌。

2018年初,他和其他5名老師啟動了對孩子們的音樂培養計劃,每天利用午休1小時上音樂課,學校條件不好,設備都是校長「刷臉」從山下學校借來的。

5個女孩就是用借來的設備,成立了第一支樂隊,取名為「遇」——遇到了音樂、遇到了顧老師、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每一屆「海嘎少年」都會成立自己的樂隊,這次登上網晚舞台的,是第五期樂隊。

有人問,唱歌能當飯吃嗎,還不如讓他們多做兩道題。

顧亞介紹,歌在唱,知識也在學。唱歌組樂隊最大的好處,就是孩子們找到了自信,眼裡有了光。

最開始,拘謹的孩子們只會幹巴巴地站著唱歌,一遍遍引導、一次次鼓勵,他們才徹底融入音樂中,直到有了在國家級舞台上鬆弛自信的表現。顧亞堅持在社交網絡上記錄他們的進步,海嘎小學的故事被越來越多人知道,樂器有了,演出的機會有了,教學條件也改善了,最重要的是,生活這扇沉重的大門終於被他們齊心合力推開了。

「帶著樂隊到處演出」,孩子們的夢實現了,顧亞收起來的夢也實現了。

為晚會選的歌叫《倔強》,這是五月天流傳度最高的歌之一。從2004年發行至今,18年里陪伴了80後、90後的青春,如今再由這群00後唱出來,讓人心潮澎湃。「這是我聽過最動人的一版」,網友在評論區留言。

很多網友注意到了可愛的鼓手小阮,從頭到尾一直笑著。他今年10歲,跟著顧老師學了兩年架子鼓,彩排時生了一場病,但是他堅持排練,說「不能換下我,我要表演」!

「我要」兩個字,最能代表海嘎少年的精氣神——我要演出、我要唱歌、我要再試一次、我要發光、我要拼一把、我要讓人們都看見我……

網絡春晚上,少年故事也在一年年演繹。2020年,一群平均年齡80+的清華爺爺奶奶唱響《少年》,節目火速出圈,至今在短視頻平台上仍能時不時刷到。

3年時間,「老少年」與「小少年」分別登上這個舞台,詮釋著什麼叫真正的青春力量——年歲有加、不算蒼老,失去理想、放墜暮年!

在另一個節目中,白髮少年陳彼得和張雙利含淚彈唱了《我的祖國》。晚會是生活的濃縮圖景,近幾年,許多老人在網際網路上「再就業」,這些爺爺奶奶們有的會唱會跳,有的講物理課,有的搞穿搭……讓原本容易被忽視的老年群體,以清晰個性的形象走入年輕人的生活。

少年的另一個特點是敢於走出舒適區。這次的網絡春晚中,KOL含量超高,在開場節目《開新無限》中,穿搭博主、美妝博主、搞笑博主、健身博主依次上線,他們一屏屏「划過」,讓各自的粉絲都驚喜不已。細數他們的創業歷程,幾乎每個人的故事開頭,都帶著一點意外和衝動。譬如健身博主劉逗逗,她原本是畢業於浙江大學的「學霸」,最終選擇了與所學專業不相關的運動領域。

還有上場的姐姐們——王心凌、曾黎、弦子,有網友感嘆,「王心凌的笑甜了十幾年」。少女感經常被拉出來討論的今天,這些或甜或颯的姐姐們,已經走過這些糾結與爭議,用最好的狀態大步向前走。

……

每年各家的小年夜晚會都備受矚目,經過數年的沉澱與探索,央視網絡春晚的氣質已經越來越明顯,放下迎合的執念、拉出舒展的姿態、保持最初的「倔強」,和所有年輕的心一起「開新」,這是打開青春最好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9f46bae0a2a996eeb0cf2547d14a5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