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成都又有咖啡新玩法!開小店、玩IP,日營收能做到2.5萬

2022-10-17     咖門

原標題:長沙成都又有咖啡新玩法!開小店、玩IP,日營收能做到2.5萬

2022下半年,咖啡市場到底怎麼樣?

我調查了新一線城市的情況,發現長沙、成都、南京,又湧現出一波咖啡新品牌。

他們中,有的5店同開,有的能做到單店日均500+杯,還有的最高日營業額能做到2.5萬元。

這波新晉走紅品牌,有什麼新動作?有沒有值得借鑑的開店思路?

最高日營收2.5萬

又一波咖啡新勢力崛起!

下半年,咖啡市場的熱度依舊。

我在長沙、成都、南京等新一線、二線城市,發現又有不少小型連鎖咖啡品牌走紅,在各大平台很受歡迎。它們少則2~3家,多則10家左右,而且都是「一出手就很有品牌感」

  • 幾乎都有生動的獨創IP形象,很會抓年輕人注意力;
  • 產品有特色,定價多在15~20元,年輕人容易接受。

在長沙,有個叫藍嘴獸咖啡的品牌,遠遠就可以看到門頭上坐著一個立體的藍色嘴巴小鴨子,也是他們的IP形象,很有辨識度和記憶點,被網友稱為「藍鴨子咖啡館」、「小肥鴨咖啡館」。

店面整體裝修藍白色調,風格清新明亮,店內還有很多克萊因藍周邊設計。菜單分為經典咖啡、奶咖特調、果咖、茶咖、鮮果茶等,咖啡客單價在14~22元,均價17元;茶飲客單價在15~19元。

藍嘴獸咖啡創始人黃凡智告訴我,目前他們在長沙開出了3家店,在常德岳陽等地開出了4家店,多以20~50平的小店為主,最高日銷1500杯+,最高日營業額2.5萬元。

在成都,有一個叫啡常上頭的咖啡品牌,產品主要分為美式、拿鐵、茶飲三大類,咖啡細分主要包括果咖、特調等,走平價路線,客單價在5.9元~14.9元。

啡常上頭的創始人裴斐告訴我,啡常上頭7月15日在成都開出第一家店,目前成都6家店,共有11家店,最高日銷1100杯+,春熙路店能做到日均500杯+。

在南京,VOOOY COFFEE近期4家店同開;在蘇州,十一期間七分甜旗下的輕醒咖啡在蘇州十全街開出了首店;在長沙,UFO Break自8月開業基本上一直位居熱門榜前三,已經在籌備第二家店。

很多品牌,開業幾日就登上大眾點評區域熱門榜第一,而且持續吸引關注度。

從這些品牌身上,我們能看到哪些咖啡開店的新趨勢?

後疫情時代

咖啡新店有幾個明顯趨勢

1、最小4.5平,檔口、小店受推崇

梳理髮現,這些走紅的咖啡品牌多以10~20㎡的檔口店,或者幾十平米的小店模式為主。

成都啡常上頭,基本上是15~20㎡的檔口店,最小一家店4.5㎡。做為後疫情時代成立的品牌,低成本意味著低風險,更受推崇。

2、定位清晰,幾乎都有生動的IP形象

很多品牌獨創的IP形象很受消費者喜愛,具有明顯的辨識度和記憶點,比如藍嘴獸咖啡的「藍鴨子」IP形象,被網友戲稱為「小肥鴨」、「藍嘴鴨」。

輕醒咖啡的IP形象是一隻熊貓頭像,仰拍是一個笑臉,俯拍是一個哭臉,很有意思;口罩、杯子、各種周邊都有熊貓元素,走在街上很拉風,很容易讓人記住。

可以感受到,在後疫情時代,品牌對自己的定位和店面模式更加清晰。

3、多數都有茶咖、果咖,茶咖開始「追香」

藍嘴獸咖啡、鴛央咖啡等多個品牌,都以茶咖為主打,而且茶咖也開始追茶底香型了,比如茉莉花、山茶花、梔子花、櫻花等香型的應用。

以藍嘴獸咖啡的大吉嶺茶咖為例,茶底是印度紅茶的一種,具有櫻花香氣;鴛央咖啡的「竹林深處」、「空山新雨後」等多款茶咖都有梔子花香氣。

此外,很多品牌都會主推果咖,果咖作為初試人群的「啟蒙咖啡」,入口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4、中式元素越來越多,國潮仍舊受歡迎

開業5天就登上熱門榜第一,6月在深圳爆火的紅盞咖啡館,紅色屋檐、百子櫃,灰巷紅瓦、杯盞蒸籠,裝修風格滿滿的時尚中式元素,產品也主推國風特飲,加入黑芝麻糊、豆腐花等很中式的食材,很受歡迎,最高日銷700杯+。

鴛央咖啡也是從裝修到產品都圍繞國風主題,古樸灰瓦、墨綠竹子,以茶為底的咖啡、詩意的產品名稱,被網友評價「盡顯中國文化自信」。

將咖啡產品與中式元素相結合,運用中國風包裝與表達,這種中西合璧撞出來的火花依舊很亮眼。

5、追求性價比,注重「一杯更平價的咖啡」

這些市面上新開出來的咖啡品牌,產品均價基本上都不會超過20元,多在15元上下浮動,更注重讓消費者喝到一杯不會感到「肉疼」的咖啡。

成都的啡常上頭「美式5.9元,拿鐵9.9元」,所有產品都不超過15元,均價13元左右,極具性價比。除此之外,長沙的鴛央咖啡13.8~19.8元,均價16元;藍嘴獸咖啡14~22元,均價17元,等等。

一杯價格15元~20元的咖啡,和一杯奶茶的價格相差無幾,給了咖啡與茶飲「分庭抗禮」的機會。

6、注重年輕化表達,更潮更好玩

我發現,這些在新一線城市走紅的咖啡品牌,從店面裝修、IP形象到創意產品,都更加注重年輕化表達。

比如諧音梗的應用,具有反差感的品牌聯名,很有特色的文創和周邊產品等等。

「我們的目標客群是95後~05後,不論是產品還是玩法,都希望能與年輕人打成一片,目前95後~05後人群已經占據三成以上。」藍嘴獸咖啡黃凡智說。

95後經過茶飲市場和瑞幸的培育,喝咖啡習慣已經基本養成,這部分力量不容小覷。」

咖啡賽道越來越「擁擠」

現在開店還能賺錢嗎

今年,不少茶飲品牌都創立了新的咖啡品牌,比如甜啦啦的卡小逗,茶顏悅色的鴛央咖啡,七分甜的輕醒咖啡等。

多個實業品牌紛紛申請註冊咖啡商標,有一些還開出了實體店。比如,猿輔導旗下的Grid Coffee在北京王府井開出了首店;時尚品牌Maison Margiela在成都和上海都開出了咖啡店。

一方面咖啡賽道的火熱,讓眾多品牌紛紛入局,優先占據賽道;另一方面各大品牌申請咖啡商標、開出咖啡店,又反向助推了咖啡的火熱,從而形成了一個熱度循環。

中石油旗下的好客咖啡

咖啡賽道越來越「擁擠」,現在開咖啡店到底能盈利嗎?

一位咖啡品牌負責人告訴,「我看到過一個報道說,截至今年8月,2022年新增咖啡相關註冊企業1.9萬家,同比增長26.6%,或許中國喝咖啡人群的增長速度,遠沒有咖啡館增長的速度快。」

不可否認,除了瑞幸、幸運咖等極少數品牌之外,咖啡市場上具有比較成功、可實現複製的商業模式還很少。

無論品牌力的表現、產品的創意中式化,還是價格不斷追求性價比,更年輕、更好玩的表達,或者各大品牌的跨界「捧場」,中國咖啡還在一個探索期。

不管怎麼說,每一種有誠意的探索都有意義,每一次熱度提升,都是中國咖啡版圖的擴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90b696ef3a7cee24422c01c0b88a6f4.html